张锋:中国应有对欧投资新战略
分享
    欧洲经济深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打击,至今还没有恢复过来。如果3月份即将开始的1.1万亿欧元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无法有效遏制通缩的势头,欧元区就有可能变成下一个日本,欧洲大陆“失落的十年”将不可避免。各种对欧元与欧盟的质疑声此起彼伏在世界媒体普遍唱衰欧洲之时,中国该如何推进以“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为基础的中欧关系?

  笔者认为正是这样一个经济不振、内部分裂、前景暗淡的欧洲给提升中欧关系、扩大中国在欧洲的影响力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当前中国欧洲战略的优先目标应是推动投资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欧洲特别是欧元区正急需资本投入与出口增长。欧洲国家之间其实已经在相互竞争吸引来自中国的投资。大部分欧洲国家需要基础设施建设,而这正是中国的优势所在,运输、能源、通信领域的中国公司正可借此拓展欧洲市场。

  对于中国而言,一个审慎但全面的对欧投资战略具有重大意义。金融危机发生之前,中国的海外投资主要集中在非洲、拉美等地的资源与原材料。但去年以来油价下跌对俄罗斯、委内瑞拉等国经济打击的教训表明中国需要采取投资多样化的策略来规避风险,特别是要加大在地缘政治稳定的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即使这些投资的短期回报并不高。

  欧洲虽然不能说完全没有地缘政治的风险,但却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长期稳定的地区之一。欧洲相对发达的商业技术、管理知识与品牌效应能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提升它们的竞争力。对欧投资也能使中国逐步减少购买低利率美国国债,将外汇储备投资到能带来更大回报的产业与金融资产上。欧洲市场的另一优势是针对中国的政治干扰相对较少。比如,华为公司在美国没有立足之地,在欧洲大国如英国和德国却还在稳步发展。

  大部分欧洲国家还没有以国家安全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但这不能保证欧洲未来就不会出现对华贸易保护主义的声音。规避这一风险的一个政策措施,是与欧盟谈判签署一个互利共赢的双边投资协定。实际上,去年双方就此展开了三轮谈判。对中国来说,这一协定必须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保护中国投资的条款,规避政坛更迭而导致的政治风险。中国政府过去习惯于绕过欧盟而与相关欧洲国家签订独立的投资贸易协定,但这次希腊的例子说明,与欧盟签署中欧双边投资协定有好处,欧盟正是在经贸领域具有对其成员国最大的政策效力。

  推动这一以双边投资协定为基础的对欧投资战略,建立中欧自由贸易区并非可望而不可即。中欧自贸区的重大战略意义在于它能平衡美国与欧洲正在谈判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以及美国在亚太地区主推的“跨太平洋伙伴”协定。如果中欧自贸区成为现实,将改变大西洋与地中海区域的贸易格局,中国经济的全球影响力将因此得到飞跃性提升。

(环球时报 张锋)
【责任编辑:琦琦】
    相关阅读: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诚聘英才 | 战略合作
    © 2012 中国随州电视台旗下网络媒体 楚北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
    互联网视听节目AVSP:鄂备2014020 工信部备案:鄂ICP备07503269号 法律顾问:湖北美佳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