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时的美国政坛,罗斯福可以算是“知华派”。其家族在华成功的经商史,对罗斯福影响颇深。在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罗斯福代表美国对日宣战并决定与中国等国结为盟国,共同抗击日本军国主义。对罗斯福的对华政策,美国部分政府官员也包括英国等传统盟友都颇有微词。许多人认为,罗斯福“在中国事务上感情用事、肤浅、不现实”。这当然是小瞧了现实主义大师罗斯福的智慧,也忽略了中国的巨大潜力。
在罗斯福看来,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亚洲最大的国家。虽然它当时积贫积弱,但这个拥有数亿勤劳人民的大国注定要成为强国。罗斯福要求美国政府重新定位对华关系,他对副国务卿韦尔斯说,殖民帝国的时代早已过去,“为了自身的安全,西方世界必须抛弃亚洲人是劣等民族的看法。平等地对待中国,是防止未来东西方之间产生根本对立的最好办法。”
在德黑兰会议上罗斯福说,他之所以把中国列为四大国之一,“并不是他没有意识到中国现在的软弱,而是着眼于将来,……毕竟中国是一个有四亿人口的国家,我们最好把它当作朋友看待,而不能使它成为麻烦的潜在来源。”他明确指出,“中国要成为一个大国,至少需要三代人的教育和训练”。罗斯福对中国大国地位的期许,被丘吉尔斥之为“浪漫的中国幻想”。从今天回望,显然罗斯福更具有历史的远见。
罗斯福知道,政府官员并不理解他的对华政策。为防止行政部门的干扰,罗斯福采取了总是派特使访华的做法,力图在中美之间建立特殊的联系渠道,而不是依靠国务院的官员。通过这种“特使外交”,罗斯福直接掌控了美国的对华政策。不止如此,美国还向延安派出了美军观察团,保持与中国共产党的联系。
如今,我们正面临“旷世危机”。世界秩序正在经历大混乱、大调整的巨变。在此关头,尤其需要美中——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中国领导人提出,中美两国应建立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奥巴马总统则表示,美国欢迎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继续和平发展。从庄园漫步到瀛台夜话,中美双方都在试图寻找促进相互认知、彼此合作的路径。
由罗斯福开启的中美战略合作,几经波折,时起时伏,最重要的经验教训就是能不能彼此平等相待。能够平等相待,彼此尊重核心利益关切,两国关系就好,至少不会出大麻烦。如果只考虑自身利益,不顾及对方,就会出问题。在中国政治文化中,历来重视关系的对等。你能平等待我,我便视你为伙伴。平等相待是合作之道。明白这一正道的罗斯福,得道多助,赢得了世界大战。在今天的世界上,要战胜全球危机,也离不开各国的合作。要想合作,就要平等相待。这是历史的经验,值得珍视。
(环球时报 王湘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