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发展经济,印度就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形势,需要一个和平发展的机遇期。现在世界大国都重视发展对印度的友好关系,这对印度来说非常重要。印度应该利用这个大环境。这体现了莫迪的政治理性。谈到莫迪的爱国主义,就要面对边界问题。相信莫迪总理的态度是,不希望边界问题影响印中两国的大关系。
拉贾·莫汉(印度快报专栏作家):莫迪外交政策有六大特点:重视经济外交、周边外交、关注印中边界和印巴边界问题、注重与东亚合作、加强与大国合作、向中国学习多元化。莫迪是有着与邓小平一样执政理念的领导人,就是通过与他国合作发展印度经济。在这样的背景下,印度会更容易了解中国。印度强调经济外交,中国是重要邻国。印度过去犹豫是否发展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当莫迪政府对中国合作态度明确时,印度对中国投资就会非常感兴趣。
“小小泡沫不能影响大厦”
阿肖克·马力克(印度时报评论员):中印两国缺乏互信。印度抱怨自己的优势企业,如医药、软件企业很难进入中国市场,常在WTO投诉中国反倾销。印度的高速公路、铁路、港口等项目建设,中国投资是重要选择,但又不能忽略安全问题。我想传达一个信息,就是印度新政府对发展印度经济的决心不可动摇,“印度制造”不是一句口号。印度电子过去主要从中国、东南亚国家进口,这涉及到安全问题,如果把这些企业搬到印度,还可以为年轻人创造就业机会。两国政府的目标都很清楚,就是提高近30亿人口的生活质量。减少两国之间的冲突,两国媒体人都有义务,都要有责任感。
苏哈希妮·海德尔(印度教徒报外交事务编辑):中印贸易额还可以定得更高。习主席访印时有130多家中国企业承诺投资两百亿美元。中印边界1963年以后就没有开过枪,但也要承认边界摩擦对领导人访问的影响。5年前,印度一些电视台为争收视率热衷报道边界问题,现在少了。两国媒体常把对方作为竞争对手来报道,很少涉及两国一起能对世界经济做什么贡献。印度媒体还认为中国不太鼓励印度企业进入中国。双方逆差大,占贸易总额的40%。建议两国多培养能讲对方语言的人才。媒体人拿签证还很头痛,要等很长时间,也不给多次签证。
旅游行业要更开放,特别是涉及宗教方面。我2014年去西藏两次,对西藏的旅游很了解。边界地区也有很多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有的还与宗教有关。习与莫迪会晤时给印度教徒最大的礼物,是他们可以通过一个新的路线去西藏的神山圣湖。中印一周有22次航班,但都是在新德里。新德里不能代表印度,应开放更多的航班。中国的铁路已经修到西藏,等时机成熟,中印之间也可以有铁路连通。印度媒体的重点还将放在冲突和政治热点新闻上。但印媒的一些夸大性报道没有影响中国企业进入印度,如小米手机在印度正创造奇迹。要增进年轻人之间的相互交流。我认识古吉拉特邦的一个年轻企业家,只会说古吉拉特语,但因为学了汉语现在发展得很好。他和我说的一句话让我很感动,“中印人民是兄弟”,这是上世纪50年代的口号,现在有句新话可以形容两国关系是:“小小泡沫不能影响大厦”
印度媒体没说出真相
白岩松(中央电视台主持人):中印两国总人口接近世界一半,但双边往来每年还不到百万人次。显然,我们是世界上离得最近,又离得最远的两群人。作为媒体人,我们理解对方国家吗?如果不了解就会有误解,如果不了解,就不能相互理解。有时我们对对方国家媒体属性的认识也是误解的一部分。有误解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机会去纠正。
拉贾·莫汉告诉我,过去中国在印度媒体中的形象单一、封闭,但这些已经发生变化,中国的形象复杂和多元。我带来一本5年前的中国杂志,主题是《再认识印度》,说明中国媒体也注意到要改变对印度的传统认识,去认识一个新印度。同样,印度媒体也要“再认识中国”。
吕鹏飞(人民日报驻印度首席记者):这两年半,我读《印度时报》、《印度斯坦报》的感受是,对中国的报道具有挑衅性。印度同行说,印度99%是私人媒体,但99%的态度和立场是一致的。去年《印度时报》几乎每个月都有中国“入侵”印度边境的报道。《印度斯坦报》2013年、2014年甚至无中生有报道边界上的消息。印度媒体没有告诉印度读者真相。一些印度人不喜欢中国,印度媒体要负责任。在领土问题上,中国媒体强调合作,印度媒体强调冲突,这是两国媒体间的分歧。《印度时报》网民的评论代表了部分印度人对中国的真实看法。希望印度媒体发挥建设性作用。印度是个大国,印度媒体要更加自信,应该平视中国,而不是仰视或轻视。我想告诉印度媒体朋友,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中国,中国就在那里,中国在崛起;你可以忽视它,但无法阻止它崛起。中国崛起符合印度利益,双方在国际上还都缺少话语权。
狄伯杰(尼赫鲁大学中国及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印度在面积、人口、经济、军事实力上都远远超过巴基斯坦,印度媒体没有必要与巴基斯坦争来争去。印度的媒体平台很多,但一些印度记者的素质太低,知识面太窄,缺少必要的培训。有记者甚至无知地问我:中国现在侵略西藏你怎么看?
牛震(文汇报驻印度首席记者):新媒体打破物理接触的局限性,给两国民众接触创造了条件。双方的媒体都存在问题,中印关系有很多正面的东西可以描述,但有时媒体却总放在吸引眼球的东西上。举例来说,中国某新闻集团曾两个月不停地报道印度的强奸案,让印度有关方面不得不出来公关:难道印度只有强奸事件值得报道吗?而印度媒体习惯在中国领导人访印前后,炒作中国入侵印度。这是一些印度媒体缺乏专业精神的表现。印度国徽上写着“唯真理必胜”这句话,这和中国的“实事求是”是一个道理。印度同行应该做到这一点。中印关系中有很多正面的东西还可以描述,不能总是集中在吸引眼球的东西上。▲(本文主要来自由环球时报公益基金会和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ORF)联合主办、于1月30日至31日在新德里举行的第二届“中印媒体对话”嘉宾部分发言。)
(环球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