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伍里川
惠东摘“毒帽”,东莞除“黄帽”,这是广东省公安厅新闻发布会传出的两大信息。
广东省公安厅党委副书记、副厅长何广平在近日召开的这场发布会上宣布,东莞涉黄问题已得到较为彻底整治,曾为涉毒重镇的惠州惠东也已摘掉涉毒重点地区“帽子”。
自央视曝光之后,广东东莞发力扫黄,尽人皆知。及时评价扫黄成果,也是应该的,但切记“准确”二字。彻底就是彻底,不彻底就是不彻底,何来“较为彻底”?
拿出数据谈扫黄成绩,这个可以有,但是,这个帽子该由谁来脱、怎么脱,却值得商榷。是不是官方一宣布东莞脱帽了,东莞就真的脱帽了?
当然,有一种帽子,官方宣布是有效的,比如说“贫困县”的脱贫与返贫。众所周知,这有硬性标准可参照。
那么,请问脱“黄帽”的标准在哪里?
黄帽本来就是虚拟的,一个城市的黄色声名更多是源于社会公众的观感。
你说脱了就脱了,社会公众答应了吗?
当然,有人会说,戴黄帽不也没标准吗?
那么官方需要和民间的这种戏谑较真吗?值得提醒的是,这种较真只会让城市更尴尬。
一个城市戴上某顶帽子,那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东莞戴帽,固然是一种玩笑或讽刺,但一点也不冤枉它。没有那些年黄毒的泛滥,没有那些年的打打歇歇做给人看,没有那些保护伞的“包容”,东莞怎么可能会在黄色的世界沦落?
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当地主政者竟然敢说没想到东莞涉黄那么厉害。这本身就催人反思。
抓了些犯罪分子,打了些保护伞,走了些性工作者,“黄都”就消失了吗?敢说东莞现在绝无任何不法性交易吗?
一个城市的声名,往往不是城市自己所能掌控的。要想从公众的脑海里踢走“帽子”,哪有这么容易?又岂是官方“独家”宣布所能起作用的?
伦敦从老牌“雾都”,到现在的“PM2.5浓度只超过25微克/立方米”,是几十年如一日才做到的。靠的不是官方宣布。
雾有没有散去,耳鼻可“知”;黄有没有消亡,人心可“阅”。
关于城市的各种名号,那种想当然的“取消”或自诩,从来就没有威信。官方越是正经八百地宣传脱帽,越给人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我们认同东莞对于“黄都”之名的厌恶,对城市新常态的追求。
一个城市被戴上“性都”“黄都”的帽子,心情可想而知。近年来,东莞为“脱帽”做了不少努力,推出宏大叙事般的东莞形象宣传片,就为正名。
但心情可以理解,急躁却不可取。对于依靠行政力量改变城市名誉的急功近利,尤其保持担忧。
近年来,城市“脱帽”,蔚为大观。有为“火炉”脱帽的,有为“堵城”脱帽的,有为“中国雾都”脱帽的……
有意思的是,2001年,重庆被指甩掉“中国雾都”帽子,但是11年之后,当地媒体再次发出“一年减少70个雾天,重庆四大举措把‘雾都’帽子扔了 ”的消息。
敢情这帽子可以甩了又甩?甩飞饼也不敢这么玩啊。
这只能说明,一些城市脱帽很急迫,但其实他们自己缺乏自信。更何况,任当地政府百般忙活,群众并没有当回事。
之所以“任性”脱帽,说到底,还是一种政绩思维。啥时这种政绩思维没了市场,啥时脱帽的闹剧才会少而又少。
( 现代快报 琦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