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这些年在台湾很热,成了社会生活的主导层面。“太阳花学运”提供了新路数和新材料,因此对岛内“政治繁荣”做出新贡献。台湾人的注意力有了相当够格的着落,但这种过瘾究竟给台湾带来什么实际进步,却很难找出来。
“太阳花学运”提出“公民不服从”的口号,为选举体制下的台湾由学生带头上街解决问题添加了新注脚。这是民主观念的一种升级吗?全球政治学的主要版本都不会给予肯定回答。
台湾的经济发展和民生事业会因为学生占领“立法院”就变戏法一样获得突破吗?更不会。这场学运从反服贸协议开始,很冲动地要求减少与大陆经济合作。从外部看台湾,这无异于搞自我孤立和边缘化,很像是发泄恐慌的歇斯底里。
台湾经济、尤其是民生这些年遇到不少问题,由于初尝选举不久,台湾社会相当流行用政治手段来解决一切的幻想。这样的口号吸引眼球,激动人心,很容易就在舆论场和政坛占据上风,击败各种严肃的说教。
在过去的一年里,台湾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韩国与中国大陆基本完成自贸协定谈判,韩国的对华贸易连年上台阶,而台湾作为更有优势的近水楼台却在退缩。再看北京推出亚投行构想后,有多少重要经济体突破政治障碍,展现出积极态度。经济融合是当今世界的潮流,中国大陆已是促进这一融合的超级中心之一。“太阳花学运”却鼓动台湾社会重新戴起政治眼镜看海峡对岸,严重的选配错误导致了一些人和群体的头昏眼花。
违背全球区域经济整合潮流的学运被当成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那个社会一定有某种不成熟。这样的学运能对社会目标进行“精确制导”的概率极低,它通常只能破坏,却很难为建设贡献可用材料。在有充分表达机会和渠道、成年人平均受教育程度相当高的台湾社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由一群学生冲进“立法院”告诉大家,并强令社会执行,这太萌、太小清新了。
台湾面临大陆崛起颇具压力的竞争,亚洲其他经济体也会与它争夺机会,它要想在新的亚太格局中实现新的自我发展,必须客观理性地正视大陆,并经过很艰苦的努力,抓住外部每一个机遇,开掘内部的各种潜力。这决不是像搞大派对一样搞几场街头政治运动,让选举来得更刺激更猛烈就能取而代之的。
“太阳花学运”给一些华人社会的年轻人造成误导,让后者以为这样才是“干正事”。靠街头政治运动来解决社会的深刻问题,这是个人投机取巧甚至不劳而获思想的社会群体性变种,在发达的互联网及全球化时代,尤其是这样。
台湾一些人标榜这个小岛已经成为华人社会中“最民主的”那一个,但它的经济发展水平却越比越低,这一强烈反差就是最大的事实。台湾明年就迎来新的“大选”,它足以让台湾社会再过一把更大的政治瘾。但亚洲会往前走,世界的脚步也不会停下。
(环球时报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