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超洋:出境游,给自己办张文化签证
分享
    2014年11月22日,习近平主席访问斐济期间,中斐签署了互免签证谅解备忘录。在经过双方各自筹备后,备忘录于2015年3月14日正式生效。根据备忘录,中国公民持外交、公务、公务普通、普通护照中的任何一种都可以到斐济进行不超过30天的旅游、商务等活动,无需申办签证。羊年伊始,中国护照的“含金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不过可能有人会说,斐济本来就是给我落地签待遇的国家,免除一份签证费对于赴斐旅游的高额费用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一份两国政府间的免签备忘录似乎还不如航空公司或酒店的折扣来得实惠。

  账似乎不是这么算的。签证是一个国家的主权,既然可以单方面给你落地签甚至免签待遇,也就意味着随时可以取消相关待遇,甚至设立很高门槛的入境条件。而备忘录的签署,实际上是用双边制度的形式固化了双方公民的入境便利,克服和避免了随意性。

  也就是说,免签待遇不是说改就可以改的。如果因某种特殊情形需要更改,任何一方都需要履行必要程序,给另一方留足适应时间。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同我国达成各种各样的人员往来便利化安排,大家切实感受到持中国护照出行越来越方便了。这些便利归根到底是近年来中国树立起来的良好国家和国民形象的结果。中国国家实力日益强大,国民生活日益富足,所以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与中国深化交往。同样,人家是不是愿意一直和我们保持畅通便利、互利互惠的交往渠道?中国人是否能继续越来越多地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关键还是取决于每一位国人用实际行动树立起怎样的国家和国民形象。就拿斐济来说,毕竟来华的斐济人并不多,热情朴实的斐济人民是通过赴斐的中国人来了解中国形象的。

  文明出行实际上是一个文化问题。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使很多国人潜意识中有一种“大文化”的任性:“我在国内怎么怎么样”

  “我是来消费的,就得按我说的办”“国内都没人管我,你凭什么管我?”等等。到了异国他乡,总觉得要用自己的习惯和文化压倒对方的习惯和文化,久而久之,往往会引起对方的反感。

  2014年9月,习主席访问马尔代夫时幽默地说:“要教育我们的公民到海外旅游讲文明。矿泉水瓶子不要乱扔,不要去破坏人家的珊瑚礁。少吃方便面,多吃当地海鲜。”实际上是深入浅出地说明入乡随俗的道理。文化不分大小,中华文化的伟大恰恰在于她的包容性。

  国家有边界,入境时可以免签。文化没有边界,但出行时别忘了自己给自己办一张文化的签证,时时提醒自己,文明出行,彼此尊重。

(环球时报 闫超洋)
【责任编辑:琦琦】
    相关阅读: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诚聘英才 | 战略合作
    © 2012 中国随州电视台旗下网络媒体 楚北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
    互联网视听节目AVSP:鄂备2014020 工信部备案:鄂ICP备07503269号 法律顾问:湖北美佳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