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不转不是中国人”早就是个臭名昭著的“月经帖”了,时不时就来一发,早在互联网刚接入中国之时就是如此,只不过适用平台在变而已。谈足球、谈国货,扯这个好理解,这些事情大家都容易血脉贲张嘛,忽悠也就忽悠了。可有些网友浑水摸鱼,呼吁抵制丈母娘的某些无理要求,也贴个“不转不是中国人”的标签,还能再无厘头点吗?让人家挑战丈母娘,人家得先有个丈母娘吧……
当然,要一一辨析,没有逻辑的胁迫式转发远不止这些。之所以它对部分国人特别受用,依我看,一方面在于某种思维绑架。仍以“不转不是中国人”为例,朋友圈平日何其平淡,咣当来这么一句,完全就是一项命令,对用户也就意味着强刺激。不分享当然毫发无损,但抵制这样一个命令需要思考,乃至表现出拒绝被群体意见裹挟的勇气。相对而言,顺手一转就轻松多了,因为分享同样没什么损害。
另一方面,这类信息也是一种情感绑架。微信作为熟人社交平台,早已成为社会生活的镜像,用户很容易集体无意识地受他人影响,通过分享同样的内容,乃至表达相同观点来强化情感联系。这也是很多网友后悔添加老板微信的原因,跟着分享老板关注的内容很糟心,不分享又担心被揣测———你什么意思,在这事上你有不同看法?至于“转发后一生平安”,更是情感绑架的极致,本质是一种诅咒。
用了几年微信,我越来越觉得疑惑,生活已是如此艰难,为何还要在朋友圈添堵呢?任时光流转岁月变迁,朋友圈常见的总是这几类文章:父母健康,儿女贴心好运,夫妻生活女人心得,属相星座生日姓氏,佛祖保佑恭喜发财,人生感悟心灵鸡汤,地球危险出入当心,以及微博段子打油诗系列。而在这当中,七种都适用“转发后一生平安”和“转疯了”,地球危险类则高度匹配“不转不是中国人”。
面对这样的窘况,我的处理办法很简单:为了保证智商的优越性,逢胁迫必拉黑;哪天不高兴,将朋友圈停用个三两天,也是家常便饭。而停用后你就会发现,这世界清净多了。
(环球时报 柴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