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我们欣喜两岸相关部门能够开始肯定彼此在抗战时的贡献时,却忽略了另一股更大的“逆流”正在两岸关系中出现,那就是经历了十余年“去中国化”教育,台湾民众对于史观的看法已经开始逐渐变化。
台湾历史教科书“去中国化”的书写方式开启于李登辉时代,陈水扁时代继续延续。在民进党在位时期,将“本国史”分切割成为“中国史”与“台湾史”,然后将“台湾史”作为“国史”书写,先讲“台湾史”,再讲“中国史”,将台湾放在世界与东亚,而不是放在以往为“本国史”、现在称之为“中国史”的脉络中来讲授。虽然没有说明“中国史”不是外国史,但是已隐含着两岸已为“一边一史”的异己关系。
而且,目前的台湾历史教科书,1949年以前的“中华民国”是放在“中国史”中,1949年以后的则放在“台湾史”。历史观上的“一中一台”因而成形。
在“去中国化”历史教育下的台湾年轻人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看法已经改变,抗日战争与他们已经没有关系。2012年一项重要的民意问卷调查显示,在被问到对日本在南京大屠杀30万人的感想时,台年轻的受访者(30岁以下)当中,只有33.33%表示“很生气,是我们中华民族悲惨的经验”,而有11.11%表示“日本人很坏,但这件事和台湾没什么关系”,50%表示“战争本来就是这样,不必大惊小怪”。这个民调结果一定与大陆的年轻人有天壤之别。
李登辉、陈水扁长达近20年的“执政”,台湾人民的认同的确已经开始发生改变,在30岁以下的年轻人当中,认为“台湾人不是中国人”“台湾民族不是中华民族”的比率已经高达67%左右。
历史的发展有时让人感慨,当北京逐渐肯定蒋介石、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时,台湾却已不愿多谈抗战、国共内战等议题。近年来,台湾已经没有大规模纪念“抗战胜利”、“台湾光复”等活动。
造成这种历史疏离的原因很多,台湾政客们的“去中国化”政治教育是一个重大的因素,民进党没有能力推动“一边一国”,但是却推动“一边一史”的政治教育。此外,“中华民国”这四个字还长期遭到民进党的否定、嘲讽。再加上,经济的快速发展让大陆在国际间赢得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台湾难再分享“中国”的话语权。
在这些因素下,台湾除了仍有少数人希望大陆能够还原抗日战争的历史外,多数人对于抗战已经感觉事不关己。大陆或许认为给许国璋应有的烈士地位是一个肯定与善意,但是台湾民众的感觉似乎并不会激起涟漪,因为他们对抗战史已经疏离。
(环球时报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