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来旭,正是制造杭州公交纵火案的犯罪嫌疑人。去年7月5日,这名因常年患有肺结核、治疗效果不理想、“觉得生活已经失去了希望,活着也没有意义”的嫌犯,用陪葬的形式,将满满一公交车无辜的乘客绑架在一起,试图了结自己的生命,最终造成了30人烧伤,其中20人重伤的惨案。
冲动是罪恶的魔鬼。不论包来旭所说的“有些过意不去”究竟有多少轻描淡写,也不论他表态的“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有多坚决,等待包来旭的无疑将是法治的严惩。但是,对于这个惨无人道、伤及无辜、并且造成社会恐慌与巨大损失的犯罪嫌疑人,社会依然尽到了应有的人道精神,同时尽到了程序正义的法治责任,因而有着非常现实的范本意义。
包来旭最终能够以躺着的姿势接受审判,倾注了医务工作者在这个穷凶极恶的犯罪嫌疑人身上,长达半年多来日日夜夜付出的心血与代价。这是对生命的敬畏态度,也是对法治的敬重态度。不因这条生命双手沾满鲜血而轻慢,不因这条生命可能被处极刑而放弃救治,更不因对犯罪嫌疑人内心的仇恨而轻率应付。在医务人员手里,这条嫌犯的生命,与所有被他伤及的无辜者生命一样重要。人们在这种人道主义精神中,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法治的进步。
包来旭最终以躺着的姿势接受开庭审理,法治的程序正义更体现在将犯罪涉嫌人的作案动机、心理以及作案前的生存状态,能够还原给法庭,还原给社会,既让嫌犯接受法律的审判,又让司法接受社会的监督。
杭州公交纵火案后,社会上一部分人对于包来旭作案的动因,与此前一部分人对于发生在多地的同类案件嫌犯一样,多多少少有着这样那样的疑惑。有的对身处社会弱势的犯罪嫌疑人,有着习惯性的同情心理,有的甚至寻找种种理由为犯罪嫌疑人开脱罪名,试图转移人们的仇恨情绪。
消除这些疑惑和杂音的最佳途径,不是漫无边际的舆论掐架,而是在公开审理的法庭上,让犯罪嫌疑人行使自己说话的权利,然后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而在昨天,被抢救过来的包来旭,能够思路清晰,回答流利,对于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并且明确表示自己的作案动因是“肺结核病复发后产生轻生念头”。由此足见,不是社会抛弃了包来旭,而是包来旭以极端的行为在绑架无辜者生命而抛弃社会。这也正是他意识到“现在一切都晚了,都来不及了”的原因所在。
(钱江晚报 琦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