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刚:亚洲缺少大屠杀历史教育
分享

  2005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第60/7号决议,确定每年1月27日为缅怀大屠杀遇难者国际纪念日。1945年的这一天,苏联红军解放了位于波兰南部边陲的奥斯维辛-比克瑙纳粹死亡集中营,揭开人类文明史上一段充满血腥与恐怖的罪恶史。包括奥斯维辛在内的二战惨痛经历,是促成联合国成立的重要原因。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一些国家就在学校开展了大屠杀历史教育。相较而言,亚洲国家在这方面是滞后的,以至于迄今相关教育仍没进入一些国家的中小学课程。亚洲并非不需要这样的教育。相反,目前亚洲出现的一些种族主义问题,尤其是日本右翼思潮的复活,都表明缺少这样的教育对亚洲下一代的和谐相处是不利的。

  70年前,随着日本战败,日军在亚洲很多地方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逐渐被证实,但这些暴行更多地被解释为帝国主义侵略本性的必然。对二战的反思脱离了对导致战争的民族心理基因的分析,不仅不能触动日本的痛点,也不可能对亚洲各民族带来更为深远的警示。

  奥斯维辛与南京并不遥远。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纳粹将屠杀目标锁定在被视为“种族低劣”的犹太民族身上。而在南京大屠杀,日本士兵同样有着将中国人视为劣等民族而应清除的极端种族主义心态。正是与纳粹德国相同的种族主义,构成日本民族意识中最黑暗的一部分,使日本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使日本军国主义具有了反人类的极端残暴性。

  历史告诉我们,不同种族之间的对抗要远比国家以及国家利益之间的对抗与冲突更为持久而激烈,更具有你死我活的性质。

  今天的亚洲,仍有很多国家被民族纠纷、种族冲突所困扰。昨天在奥斯维辛和南京发生的事情,今天仍然在亚洲一些地方出现。即便是规模更小,本质却是一样的。在缅甸,成千上万的罗兴亚人至今仍无国籍,流离失所,被分割在为躲避攻击而建的临时居住区里;在印尼,大规模针对华裔的屠杀抢夺暴行不过才是十多年前的事情。

  亚洲地区居住有1000多个民族,占世界民族总数的一半左右。在全球化与亚洲经济不断融合的大背景下,亚洲各民族能否和谐相处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很多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和区域的经济一体化进程。

  今年是二战结束70周年。将亚洲种族主义的残暴历史与战后的和平发展、民族关系重构结合起来,在下一代中展开更广泛而深入的大屠杀历史教育,是一件有益于亚洲未来和谐发展的事情。永远记住那些惨死在法西斯屠刀下的前辈,那些为把侵略者赶出国土而抛头颅、洒鲜血的前辈,是后代的责任。

  但这一责任不应仅限于此。从人类文明史的发展过程中去认识种族主义的罪恶同样也是责任,它将会使我们的下一代更具有人类文明延续所需要的基本道德和良知。

(环球时报 )
【责任编辑:Editor】
    相关阅读: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诚聘英才 | 战略合作
    © 2012 中国随州电视台旗下网络媒体 楚北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
    互联网视听节目AVSP:鄂备2014020 工信部备案:鄂ICP备07503269号 法律顾问:湖北美佳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