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军在南京“杀害了众多俘虏和居民”早已做出法定判决,不容置疑和狡赖。该法庭的判决书确认日军的暴行是发生在无抵抗城市中无力的平民:“在1937年12月13日占领了南京市。中国军队在南京沦陷前就撤退了,因此所占领的是无抵抗的都市。接着发生的是日本陆军对无力的市民,长时间继续着最恐怖的暴行。”该法庭的判决书还指出:“日军仅于占领南京后最初的六个星期,不算大量抛江焚毁的尸体,即屠杀平民和俘虏20万人以上。”从上述的判决不难看出,其判决的屠杀对象是十分清楚的,即“屠杀平民和俘虏”,怎么会弱化成
“波及”所至呢?
日本一直有人想翻“南京大屠杀”的案。1965年,日本历史学家家永三郎曾因日本文部省不顾历史事实,妄自否决教科书《新日本史》,向法院提出起诉。直到30多年后的1997年8月,日本最高法院对此案做出终审判决。认定文部省做出的“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等4处的审定意见为违法,并责令其赔偿40万日元。1982年,日本文部省修改教科书时,把“侵略”改为“进入”,激起了中韩等众多亚洲受害国家的抗议和愤怒,日本教科书问题成为外交事件之一,引起国际关注和抨击。作为回应,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等一批抗日战争纪念馆在中国大地上相继建成开放。日本文科省不断在历史教科书上做手脚,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淡化”或者“弱化”侵略与加害的责任。
日本官方通过教科书审定暴露的历史观已陷入病态。何为“波及”?说白了就是妄图表达侵华日军当年在南京不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展开大屠杀,而是与中国军队交战中的战争行为,“波及”到一些平民和俘虏受到伤害,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式的逻辑,只能引起受害国民众更大的反感,也与今年纪念反法西斯战争70周年胜利的世界氛围背道而驰。使用这种教科书,对日本青少年进行这种违背历史真实的教育,势必造成日本下一代与其他国家历史观落差太大,对世界和平构成了新的威胁。 (环球时报 朱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