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城镇化总体不是非常均衡,当然不均衡也是城镇化的特点之一。比如北上广是很多对人生抱有理想的人非常向往的地方,所以那里除了当地人之外还聚集着很多为事业打拼的外来人口。相比之下,中西部广大地区人口密集程度低很多,甚至不少地方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青壮年多数去经济更发达的城市务工。这种局面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毕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国家要考虑国土安全,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在中西部适当配置人口是必要的。
在过去30年中,城镇化更多集中在沿海。未来要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2020年要解决一亿人在中西部就地城镇化。中西部就地城镇化的主体应该是西安、重庆、成都、长沙、武汉、郑州这样的城市,有一定辐射能力,人口规模在500万以上,而不是就村城镇化。
第二个“一亿人”——解决一亿农民工城市落户的问题。新型城镇化当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很重要,内涵是解决人背后公共服务均衡化问题,说白了就是户籍要落下来,教育、医疗、养老要均衡,不能让农民工和市民差别过大。现在城镇化最新的指标是接近55%,但是户籍城镇化只有36.67%,相差18%左右。因此,希望未来能够推动一部分人户籍落地,解决城镇化均衡问题。
第三个“一亿人”——一亿人棚户区的改造问题。现在中国有些老城中的棚户区需要改造,这既是民生工程,也是经济抓手。在棚户区当中的不少低收入者,如果不得到妥善处理,就容易形成拉美地区那样的贫民窟。从这个意义上看,棚户区改造,能够稳经济,还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
就此而言,三个“一亿人”是不同的维度,是2020年城镇化的重要指标。但要想在这些地区推进城镇化,核心是要有产业支撑,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化即无牢固基础可言。当前有2.6亿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就业,未来中国城镇化率要达到70%的水准,这意味着,中国还会有3亿左右农民进城,这将对城市的综合承载力提出极大的考验,很有可能因承载力不够而形成新的“城市二元结构”。
农民进城需要城市有产业支撑,便于其解决就业。对于进城农民来说,就业是他们成为城市市民的先决条件之一。而如果产业发展滞后于城镇化,就会导致就业岗位不足。同时,还要防止一些城市不做科学论证、一味扩张城市建设规模,导致产业和园区出现“空心化”现象。
对中国的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来说,回到产业发展是必然之路,而当前要想实现产业的发展还需要创新创业。创新创业会不断带来空间,带动就业,就业情况的提升反过来制造的空间,也会给很多行业及产业带来新的契机。不创新创业就无路可走,这已经成为一个基本共识。
(环球时报 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