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年前,随着民族国家兴起,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在欧洲诞生,确立了主权、平等原则,但最终没能避免欧洲陷入群雄征战。
200年前,维也纳体系应运而生,根据均势原则对欧洲地缘政治版图重新做出安排,维持了欧洲较长时间的和平,但最终导致结盟对抗和军备竞赛,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历史证明,每一段国际关系的形成,每一个国际体系的建立,都带有鲜明时代印记,也必须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创新完善。
70年前,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硝烟中,各国携手创建了以联合国为核心、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这是人类文明的一次巨大进步。70年来,世界因此总体上保持了和平稳定,但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并未得到完全遵守,国际关系中各种不公正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经济低迷、地缘动荡、恐怖危机、文明摩擦等各种乱象此起彼伏,现行国际秩序和体系面临新的挑战。有西方学者惊呼我们正在走进“失序的世界”。
今天,我们有必要思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个什么样的国际关系,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才能更有效维护和发展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有人提出“霸权稳定论”,有人提出“全球治理论”,也有人提出“普世价值论”。
中国的方案是: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这是习近平主席总揽世界大势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必将对未来国际关系发展产生重要和深远影响。新型国际关系新在哪里?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不再搞零和博弈和赢者通吃那一套。
全球化时代,国与国相互依存空前紧密,利益共生不断深化。面对挑战没有一国能独善其身。需要各国同舟共济,这是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时代背景。
中国率先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新中国外交实践的厚积薄发。“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这些中华文明理念与基于人性本恶、物竞天择的西方政治哲学有着明显不同,至今仍在滋养着中国人的精神。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既为自身建设添砖加瓦,也为别人发展雪中送炭。40多年前,5万多中华儿女来到非洲草原,用汗水和生命筑成1860多公里长的坦赞铁路。30多年前,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把自身的市场和劳动力优势与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优势结合起来,不断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快速成长为全球12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
中国人民从自身的经历中深深懂得,得道才能多助,合作才能共赢。今天,中国朋友遍天下,隔山拒海不能限,中国外交更有信心践行合作共赢,更有能力行稳致远。
中国自身已经成功走出了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我们愿与各国一道,再走出一条合作共赢的新路。习近平主席指出,要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
政治上,要树立建设伙伴关系的新思路。超越传统国际关系或是结盟、或是对抗的怪圈,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新路。国与国之间,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中国承认世界上存在结盟政治的现实,尊重各国自主选择对外政策的权力。同时,我们更希望各方探索构建不设假想敌、不针对第三方、更富包容性和建设性的伙伴关系。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秉持平等、包容和共赢理念,迄今已同75个国家、5个地区或区域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伙伴越来越多。
我们推动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保持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高水平运行,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协作不断增强。
经济上,要开创共同发展的新前景。今年联合国将制定2015年后发展议程,世界上还有十几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线以下。发展不平衡是当今世界诸多矛盾热点的根源所在。各国应树立利益共同体意识,在共同发展中寻求利益最大公约数。
秉持这一理念,中国大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和优先,契合亚欧大陆的实际需要。中国倡议成立亚投银行正当其时,一些域外发达国家也纷纷申请加入,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将更具代表性和广泛性。
我们愿同各方一道建好亚投行,用好丝路基金,建设多条富有生机活力的经济走廊。从陆上和海上两个方向,产生广阔辐射效应,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一带一路”构想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欢迎各方参与合作。
安全上,要营造各国共享安全的新局面。今年是二战结束70周年,和平来之不易,维护和平尚需努力。我们应运作好联合国宪章确立的止战维和安全保障机制,发挥好联合国及安理会的作用,提升预防冲突能力。进一步摒弃冷战思维,树立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综合安全和可持续安全的观念,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家间争端,走出一条各国共建、共享、共赢的安全之路。
中国积极参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行动,已经派出近3万人次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不久前派遣的一支700人步兵营已经抵达南苏丹参与维和。我们以负责任态度在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开展护航,迄今已派出19批护航编队为5800多艘国际船舶保驾护航。
中国积极致力于维护地区稳定。我们成功召开亚信峰会,并愿以上海合作组织和东亚合作框架为支撑,开展双多边防务安全交流合作。坚持通过和平方式处理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已同14个邻国中的12个国家彻底解决陆地边界问题。倡导处理南海问题“双轨”思路,得到地区多数国家理解支持。参与打击恐怖主义、维护网络安全、抗击传染疾病等国际合作,在安全事务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
中国积极参与热点问题的斡旋调停,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解决之道。我们倡导解决热点问题三原则,即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反对强加于人;坚持客观公道,反对谋取私利;坚持政治解决,反对使用武力。我们坚定致力于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和无核化进程,成功主办阿富汗问题伊斯坦布尔进程第四次外长会,深度参与解决伊朗核问题谈判,围绕中东一系列热点开展特使穿梭外交,倡导举办了“支持伊加特南苏丹和平进程专门磋商”。我们推动缅甸国内民族和解,有利于缅甸长治久安和中缅边境地区和平稳定。
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坚持尊重乌克兰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乌克兰内部事务,主张乌克兰问题应以和平方式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出路,在于把握乌国内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利益诉求的平衡,把握同俄、欧两大邻居关系的平衡,使乌克兰成为东西方沟通的桥梁,而不是对抗的前哨。
文化上,要形成不同文明包容互鉴的新气象。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和众多宗教,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明,每一种文明都是人类共同的宝藏。中华民族向来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不同文化和宗教在中华大地上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中华文明发展历程证明,不同文化、不同宗教完全可以做到“并育而不相害”,关键是要平等相待而不是居高临下,相互欣赏而不是相互贬损,彼此包容而不是相互排斥。
中国是合作共赢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合作共赢的切实践行者。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是为了各国和各国人民共享平等尊严,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安全保障。中国外交将继续立足国情与世情,从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根本利益出发,使和平发展道路越走越顺畅,让合作共赢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环球时报 王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