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丹德:环保需一代人有牺牲精神
分享
    从我1996年开始以美国环保协会国际项目负责人的身份,在中国开展二氧化硫排污交易的工作至今,应当说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变化和进步。中国在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都设立了明确的环境保护目标,这表明中国政府和社会认为,通过不断地努力,可以达到阶段性的环境保护目标与成果。20年间,中国民众对环境保护的理性认知也已达到新的高度,比如人们已经不再把雾霾单纯视做雾,而是当作霾污染看待。

  政府在环保方面作用明显

  中国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中最重要的一项变化是“按日计罚”,这一措施增加了破坏环境的惩罚力度,让破坏环境的受罚成本远远高于守法保护环境的企业所付出的成本。

  去年中美在APEC 期间达成气候变化协议,承诺在减少碳排放量,减少工业废气排放及有效节约使用能源方面承担更多的国际义务,这也是中国在环保方面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中国现在还处在环保相关领域改革的起步阶段。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中国的环境问题设立了新的具体目标。但是,环境治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议题,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协调,才可能解决问题。比如《环境保护法》修改前,中国的企业因为破坏环境而得到的惩罚有一个上限,通常不超过30万人民币,这其实就是给企业一个信号,破坏环境所付出的成本不高。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作出“按日计罚”的规定,明确了这方面的保护措施和惩罚机制,以此来促进保护环境向正确的方向落实。因此,这些细微的法律条款,都必须跟宏观环境政策保持一致。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用系统化的思维去考虑。

  从国家环境保护局到环保总局再到环保部,环保机构名称的变化显示了中国对环保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在环保工作进程中,中国环保部门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政策导向已经把环境问题放到了人民福祉的高度。让大家知道对于环境的关心就是对生活幸福的关心。日常工作的安排并不再是仅仅考虑GDP数字的增长。

  中国政府对环境问题的认识程度也在提高,专门设立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办公室这样的跨地区机构,这是从区域性角度统筹环保工作。

  美国的环境治理成本主要由企业来承担,但中国的国情不同,中国过去20年的环境治理成本主要是由政府补贴和直接投入。从这个角度上说,政府的作用非常明显且必要。今后,中国政府在环境治理方面的投入还应增加。

  用市场机制刺激企业守法

  在理想状态下,政府、企业和公众在环保中扮演的角色是,企业用清洁的方式生产环保的产品,而公众也乐意去购买这些产品,政府只要在一边乐观其成。但理想不是现实。企业需要理解,它们自身与政府和公众之间存在一种“社会契约”和社会责任。而政府有责任建立环境保护的义务机制、法规,约束破坏环境的行为,帮助企业树立责任感。

  企业的本质是逐利,它会根据政府的法规来计算如何降低成本,获得竞争力与利润,并改变生产与运营的方式。因此政府要通过市场机制来刺激企业致力于环境保护。市场化的机制要给那些表现好的企业以奖励,给表现不好的企业以予惩罚,优胜劣汰。比如,碳交易市场机制的确立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让环保做得好的企业把它们节约下来的减排指标放到市场上交易,让那些没有实现这个目标的企业来购买。对于企业而言,在环境法规更加透明和具体的情况下,实现竞争力的手段主要是依托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这个趋势不可避免。

  而公众对环保的热情应当得到保护,政府要积极公开环境保护方面的信息,令公众可以掌握这些信息,并积极参与到环保工作中来。在环保方面,公众了解的信息往往比政府还要丰富,他们在政府环评征求公共意见的过程中,主动融入到环保中来,对环保工作是有利的。同时公众自身的绿色生活方式同样重要,人们是骑车上班还是开车上班,是否穿环保材质的衣服等等,都是每个人的责任。

  中国人的环保观念在转变

  大部分人认为经济利益与保护环境天生就是矛盾和对立的。其实,这样的看法很狭隘。企业往往更关注能源和原材料的价格变化,而不大关注自身造成的环境污染。其实企业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从系统的角度来看,当整个社会的能效提高后,企业所耗费的能源成本整体下降,经济更加节约有效,平摊到整个经济的生产运行成本就会下降。比如,河北的钢铁企业部分被关闭是因为产能过剩。如果在经济规划之初,就考虑到经济的发展会给环境带来不可承受之重,在经济决策方面就会更加合理,能避免整个社会财富的浪费。伴随着环境成本的上升,这些企业的关闭就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没有什么奇怪。一些人抱怨说,中国的经济增长因为转变生产方式而下滑了。但是他们忘记了经济增长是为人自身福祉服务的,恶化的环境与恶化的健康条件下,经济增长没有实质意义。这是一个需要长期转变的观念,需要时间,

  目前中国人对要金山银山还是要绿水青山的看法,正在走向新的平衡。往前看,最理想做法是,牺牲一部分经济利益去改善中国的环境,让自己的后代还有机会健康的生存与发展,而不是让自己在一个糟糕的环境里消费、生产与挥霍。要实现这个理想,需要中国这一代人有牺牲精神。是否会发生,大家都会看得到。

  在我与中国环境工作者打交道的20多年里,印象最深的是中国环境部门一些官员的创新精神。记得在江苏省南通市处理环境市场交易工作的过程中,因为中国以前没有用市场来解决环境问题的成熟经验。这些地方基层官员就结合当地的情况,提出一些新的主意和方法来解决问题。这种敢于承担一定风险去有所作为与贡献社会的品质是可贵的,对改善中国的环境至关重要。

(环球时报 杜丹德)
【责任编辑:琦琦】
    相关阅读: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诚聘英才 | 战略合作
    © 2012 中国随州电视台旗下网络媒体 楚北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
    互联网视听节目AVSP:鄂备2014020 工信部备案:鄂ICP备07503269号 法律顾问:湖北美佳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