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创造了“新加坡模式”,它既是这个小国重视学习西方、同时坚持亚洲价值观的发展模式,也是它在大国间寻求地缘政治平衡的模式。李是新加坡利益的坚定维护者,这一利益的核心是它在大力量环绕中的生存和发展。李和他的国家可以说是如愿以偿了。
李被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这个尊称对他来说名副其实。同样视他为“老朋友”的还有华盛顿以及很多世界和地区性力量。李光耀与海峡两岸都保持了良好关系,“汪辜会谈”就是1993年在新加坡举行的。
中美关系复杂,两岸有过紧张,新加坡所在的东南亚地区不时有骚动,在马六甲边上做个富得流油的小国应当说挺难的。把视线拉得高些,会发现中国在太平洋西岸做一个改革开放、快速崛起的大国也挺难的。中新两国一大一小,看对方很容易戴上怀疑、警惕的眼镜。但是它们成为了两个相互理解的友好国家。
李光耀曾公开表示,希望美国在东南亚“平衡”中国的影响,这些话传到中国时,“平衡”一词被翻译成“制衡”,引起中国舆论一时的强烈反响。但那些不快迅速过去了。各种信息纷至沓来,中国社会不断成熟,我们对外部信息背后意义的识别和鉴定力都在增加。
视李光耀为“中国人民老朋友”,这是中国社会总体的真实态度,敬佩他,也是我们的由衷感受。他是一位伟人,在自己的一生中做了很了不起的事,这堪称是中国人对这位新加坡领袖的普遍认识。这些认知中,包含了中国社会视野的变化,我们对“友好”“朋友”的标准更加现实。
与新加坡长期交好,高度肯定李光耀对中国改革开放所抱的善意和所起的积极作用,这对中国政府来说不难,但这些也成为中国主流社会的稳定态度,就更为可贵。新加坡左右逢源,大国和周围力量也一直在“争取它”,中国在这一系列错综交织的关系中保持了很好的仪态,不断开发了大国外交的内涵。
通过新加坡和李光耀,我们也不难悟出东南亚及中国周边其他国家外交政策的多重顾虑。新加坡的经济社会发展很成功,更容易吸引我们的关注,调动我们对其开展深入研究的积极性。其他有的国家相对落后,它们的外交政策背后藏着哪些必然性,我们该如何对待之,也容不得忽视。
李光耀并非中国的“铁哥们”,其实任何国家都会把它们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把有各种“私心”、甚至有时有“小动作”的各方力量尽可能变成我们的朋友,这需要我们有真本事,此外要记住一句话:有容乃大。
因此昨天李光耀逝世的消息传来,中国舆论场上有那么多对他的赞扬和悼念,这既从中国社会的角度验证了这位91岁老人一生的辉煌,也是对中华社会在开放时代一些重要观念成熟度的检验。
(环球时报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