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证监会的表述中,美国的401K退休计划作为养老金投资的典型案例,频繁被用作支撑“养老金入市是可靠的”与“养老金入市或将推动牛市到来”的例证。401K退休计划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美国,是一种适用于私人营利性公司、由雇员与雇主共同缴费建立的完全基金式养老保险制度,计划非强制性,雇员可根据自身风险偏好为个人账户选择不同的投资组合自愿入市。401K以不到20年时间覆盖了约30万企业,成为企业养老保险选择的主流。其迅速扩大的覆盖面与盈利良好的综合性成功,一方面归功于配套的税收优惠起到了合法避税作用极大地提升了雇员参保的动力,另一方面则离不开美国成熟的资本市场、健全的法律与监管体系为长期价值投资提供的良好市场环境。
中国数年前已在筹划建立中国版的401K计划。当时的想法是通过顶层设计规划补充养老保险体系的发展,税收优惠与发展长期机构投资者一直处于研究之中,2013年证监会研究中心更与北京证券期货研究院发布了《养老金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 国际经验与中国的阶段性实践》报告,但其后由于人社部与税务部门无法达成一致,最终不了了之。于是,随着养老金支付越来越紧张,中国版401K计划的内涵逐渐从补充养老保险规划变为了基础养老金入市。
基础养老金相对于补充养老金而言,显然有更高的安全系数要求,这就导致基础养老金入市与401K计划有着不太一样的性质。而由于中国现实状况在各方面的不同,设计基础养老金入市方案时,除参考401K计划,亦需要更多考虑。
由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是“统账结合”(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结合),如果不是发展补充养老金而是进行基础养老金的投资,必然无法根据每个人的风险偏好对个人账户中的资金进行不同的投资配置选择,而是整块地进行投资。自愿入市雇员本身承担全部风险,如安然破产事件就曾令其员工(大部分持有本公司股票)的401K账户大量资金蒸发;而当整块入市的时候,必须考虑参保群体的最低风险承受力与风险偏好均值。另外,过去17年曾占据主流的做实个人账户,即“真金白银式的累积型个人账户,由于辽宁等试点的难以为继,决策层的目光已转向记账式的名义账户制,财政部长楼继伟即以学者身份大力支持名义账户制并呼吁加快社保改革。如果名义账户制为未来发展方向,则个人账户中没有真实资金,只是对缴费与收益进行记账作为未来发放的依据,这就要求投资策略侧重于如何以长期投资保证未来支付与对抗影响明显的长期通胀。
更重要的是,即使有社保基金作榜样,仍然无法改变目前中国资本市场不成熟的状况。由于设计思路与制度漏洞,目前的中国资本市场的股价很难体现长期价值,更多出现“炒短”、“炒差”的现象。具体选股当然有所讲究,但更重要的是整个资本市场的改变所可能带来的良性互动。
在名义账户制下考量基础养老金入市,不仅对安全保障有着极高的要求,亦应以保证未来支付与跑赢影响极大的长期通胀为原则。证监会承诺“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提升资本市场投资价值,为养老金投资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养老金入市方案有望于今年下半年提交,其中如何体现与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的结合与推进,如何保证改革过渡期养老金的保值增值,将是最为根本的部分。
(南方都市报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