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地通过群发邮件向科研工作者投放广告是“垃圾国际会议”的一大特点,仅在过去的一年内,本文作者便收到超过3000封国际会议的广告邮件。从这些国际会议的广告中,可以总结出“垃圾国际会议”其他两大特点:
一是会议的主题很大,接收文章的范围很广。比如“科学与工程国际会议”、 “社会科学国际会议”等。这些庞大的主题却只是想吸引更多的人投文章、交会议费。二是会议没有主办单位或者是由一个虚无缥缈的学会来主办。实际上这些单位基本不是正规的学术组织或机构。某些垃圾会议甚至不再设立主办单位。从国内外拼凑几个教授组成会议组织委员会。“垃圾国际会议”发表的文章质量很低,因为组织者不对会议收到的论文进行认真审稿,基本上是来者不拒,以达到赚取会议注册费的目的。
这类“国际会议”能给一些人提供发表论文被国际上的工程索引(EI)或者科技会议录索引(ISTP)检索的机会。这是很多大学和研究单位对于科研人员科研能力的考核指标之一。这导致一些人不是扎扎实实地在科研上下功夫,把科研成果投给正规的学术期刊,而是投机取巧地投向这些“国际会议”,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够容易发表和容易被检索。
垃圾国际会议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科研环境是有着坏的影响的。学术界必须抵制“垃圾国际会议”。大学和科研机构对科研人员的考核指标可以变革。当然关键的是科研人员应自觉抵制这种学术投机行为,那么“垃圾国际会议”就不会有生存土壤了!
(环球时报 王元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