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经济学基本概念和规律片面理解,多年来在各种媒体上以讹传讹,某些教师也是讲不清楚,乱加作业;学生则是为了应试,考后就忘,换个角度一问就什么也答不上来。
比如某些人前些年以“升值打击出口”,坚决反对人民币升值。1994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17年,并未打击出口,原因是加工贸易比重大,在出口产品的成本里,进口占了很大比重,汇率变动同时影响进出口。因此人民币升值40%,未曾打击出口。
笔者长期研究汇率,1994年即预言人民币进入历史升值期,2011年即预言人民币升值不可能超过 1:6,当时国际主流经济学家的预测是要升值到1:4。他们为什么错?脑子不清楚,被事物运动的长期惯性左右了思维。
现在的情况是人民币呈现贬值趋势。于是又有人搬出“教条主义”,说不能放松国内货币发行,以防止通货膨胀和汇率贬值的恶性循环。这又是一种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
国内目前的危险是通货紧缩。人民币贬值并非国内通货膨胀造成,而是外部冲击造成。欧元、日元对美元大幅度贬值,造成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对欧元、日元升值,正在中间位置,因为人民币早已和美元脱钩,而与“篮子货币”挂钩,货币篮子就是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的加权平均数。权数,则是由中国和这些国家地区的贸易比重决定的。
市场的惯例是先贬值后降息,降息紧跟贬值。道理何在?人民币贬值降低了货币总价值,流通中的货币量不足,产生紧缩效应,对于向下调整的中国目前经济岂不是雪上加霜?因此必须以降息降准加以对冲,这不是货币政策变宽松了,而是防止过紧,符合“松紧适度”原则。
其实,经济学“教条主义”的危害还可以用一个更多人知道的笑话作为例子来说明:一个在证券公司门口存自行车的老太太做股票赚了钱,牛市火爆她就靠存车赚钱,熊市没人她就去买股票。可惜,大多数有钱有文化的人,水平还不如一个存车的老太太,因为他们学的都是“均衡论”,“自由竞争”那一套,实际金融市场恰恰相反。市场经济以价格调节供求关系,不能自动达到均衡,金融市场的本质是正反馈,非均衡的,追涨杀跌既是老常态也是新常态。
对于经济学领域存在的那些教条主义,如果只是知识界打打嘴架,也就罢了。但如果这些“教条主义”变成了政策和思维定势,那就会在实际中造成巨大损失,这一点值得我们格外注意。
(环球时报 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