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料是新爆料,问题却是老问题。中国游客在古迹上的“到此一游”,餐厅里的“大声喧哗”,商场里的“购物插队”,大街上直对美女和婴童的“咔咔连拍”、肆无忌惮的“品头论足”,类似吐槽并不少见。
事实上,节假日出境游如今已成为不少中国家庭的重要选项。2014年,中国内地公民全年出境旅游已突破1亿人次。出于刺激消费的需求,各国政府对吸引中国游客不遗余力,然而,中国游客种种“不文明”事件也不断见诸媒体,不少人大呼国人“丢人丢到外国去了”。
出游关乎形象,个体行为容易被放大为整体国民素质,进而影响国家和民族形象。有人常常抱怨我们护照“含金量”不高,为什么别人的护照可以“想走就走”。反过来看看,对一个国家来说,“想来就来”的前提,除了护照背后的国家实力,更有对国家文明的认同和国民素质的信任。对于时不时要“任性”一下的游客,当然不会那么轻易地允许“想来就来”。
为了提升出境旅游文明素质,中国政府正在加大引导和约束的力度,遏制游客种种“任性”行为,有关部门多年来做了很多方面的努力。如外交部通过“外交小灵通”微博、“领事直通车”微信等公共平台及时发布旅游提醒,为出境游客发送文明旅游提示短信等。近日国家旅游局也公布了一项举措,制定并实施《旅客旅游不文明记录管理办法》,多管齐下追责不文明游客。
然而,文明出境游仅仅依靠政府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社会、媒体、个人多方共同的努力。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走出国门的国人应将文明守礼内化于心,外践于行,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做一名中华文明的传播者和中国形象的展示者。
春节临近,许多人选择出境过年,气候温暖的东南亚是热门目的地之一。笔者曾在印尼、泰国生活多年,也善意提醒,国人要特别尊重对方的宗教信仰和风俗禁忌,注意谈吐,文明举止,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请记住,名片不必“镶金”,文明自有气度。有钱不能“任性”,请带素质旅行。
(环球时报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