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加分机制应不应该抛弃
分享

  全国的高考和中考都在进入录取程序,特长生的加分不断引发争议。最新的问题出在河南漯河市。据媒体报道,漯河高级中学74人获国家二级运动员高考体育加分,占河南全省此项加分人数的1/10。媒体的进一步调查还显示,河南全省738名获高考体育加分的考生,有445名出自2013年该省同一场青少年传统武术锦标赛。质疑潮水般涌来。

  就在不久前,黑龙江省中考考生艺术加分也饱受诟病,一段视频显示,一名因获学校艺术节独唱一等奖而中考加分的考生,唱歌明显跑调。

  对特殊考生加分是为了弥补高考机制所具有的天然缺陷而设计的,中考加分的初衷大同小异。从制度设计本身来说,其合理性是毋庸置疑的。无论高考还是中考,都照顾了大的公平,但也容易走向一刀切的极端。作出一些符合实际的弥补性规定,这在逻辑上讲得通。

  从现实情况看,加分机制照顾到少数民族考生,给具有特殊才能和天赋的学生开辟一个升学通道,一些有出色道德表现的考生及烈士子女也因此受益。这一切构成了高考及中考加分机制的积极面。

  然而中国社会“拉关系、走后门”的顽疾,以及无孔不入的钱权交易同时威胁到各地的加分机制,并在部分地区实现了渗透。现在没有明确证据能够显示这种渗透的严重程度,但河南、黑龙江的情况显然不是个例。舆论高度怀疑,它们只是这一严重问题的冰山一角。

  高考这一关键性的社会机制面临着一个悖论,没有加分和自主招生等缓冲,它逐渐显得像科举一样僵化。而有了这些缓冲,它们又为社会的各种腐败和不正之风开了方便之门,损害了高考最核心的价值——公平。

  根本问题还是出在中国社会诚信体系的缺失。为了高考公平,国家动用大量资源,铸造了它的高标准、高信度。而加分和自主招生的权力交给了地方和具体机构,它们实现公平的保障水平也因此参差不齐。中国高考的公平是中央政府自上而下强力推动的,它不是各地基层践行公平能力的总和。

  有一个比较简单的选择,就是放弃加分机制和自主招生,把高考及中考完全恢复成“一张考卷”。这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这同时也是中国社会在问题面前的知难而退。那样一来,应试教育体系将得到空前巩固,素质教育将在中小学痛失大量阵地。面对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将失去开展教育探索的兴趣和勇气。

  我们恐怕还是要往前走。虚假加分和自主招生的“猫腻”,也是社会因为向前走才得以揭露出来的。反腐败、互联网,这些新时代的活跃元素帮助我们揭开了一个又一个问题的盖子。

  希望河南及黑龙江对中高考虚假加分的曝光,能够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形成与“教育腐败”做斗争的示范效应。参与造假者都应受到严厉惩罚,这个环节至关重要。它会提高各种类似造假的成本,逐渐积累起对造假者的强大威慑力。

  中国最终要成为一个诚信社会,高考的公众参与面极大,它注定是中国这个进程中的一个突出部分。我们需要一个高考的整体合理设计,然后就应坚定不移地朝着既定目标前进。遇到什么问题,就下决心破解它。我们没有理由轻言放弃,重回昨天。

(网络 newsman)
【责任编辑:木木】
    相关阅读: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诚聘英才 | 战略合作
    © 2012 中国随州电视台旗下网络媒体 楚北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
    互联网视听节目AVSP:鄂备2014020 工信部备案:鄂ICP备07503269号 法律顾问:湖北美佳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