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佐军:“提质增效升级”,要闯四关
分享
    2015年,中国经济稳增长的任务不轻,但笔者认为比稳增长更具挑战性的,是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依靠促改革调结构,坚持不懈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努力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提质增效升级”既明确了2015年经济工作的方向,也明确了着力点。

  “提质增效升级”是与原来的数量扩张型粗放增长相对应,其核心含义是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通过降低成本、提高要素生产率(如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资源利用效率等)、促进产业产品转型升级,来提高经济效益(如企业效益、居民收入、政府收入等)。换言之,将经济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为创新驱动,通过创新驱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发展。

  通过“提质增效升级”来实现经济发展的迫切性是显而易见的。人口老龄化提前到来、人口红利减少、资源能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压力加大、“三驾马车(出口、投资、消费)”动力减弱、刺激政策效用递减等,都意味着过去那种依靠大规模要素投入的粗放发展模式已经很难在未来继续走下去,唯一出路在于推进质量效益型增长。

  然而,推进经济的“提质增效升级”是场攻坚战,原因有四:

  首先,原有的粗放发展模式存在“路径依赖”,因为原有模式与既得利益结构和固化体制紧密相连,打破它们尚需时日。

  其次,“提质增效升级”需要有制度保障,而新一轮全面改革刚刚启动,不合理的体制、机制和制度还在阻碍经济的转型,如尚待改革的行政审批制度、干部考核制度、土地制度、财税制度、金融制度等。

  再次,“提质增效升级”要靠创新驱动,但创新驱动的大环境还未形成,形成组织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联动效应还有一定难度。

  第四,“提质增效升级”需要有迈克尔·波特所说的“高级要素”来支撑,高级要素包括先进技术、人力资本和信息等,这些高级要素需要时间培育,发挥替代劳动力、土地、资源等“一般要素”的作用需要有一系列配套条件。

  推进经济的“提质增效升级”虽然难,但2015年的中国经济已别无选择,只能将其作为一场硬仗来打。2015年还在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经济正在发生转折性变化。

  经济增速的下降一方面告诉我们,不要再奢求过去那种高速度,另一方面要痛下决心加快转变粗放发展模式,摆脱对刺激政策的过度依赖,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和新经济增长点。正因如此,中央已强调2015年要“将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推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必须依靠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或者说改革、转型、创新)“三大发动机”,从而形成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内在动力和磅礴趋势。     (环球时报 李佐军)
【责任编辑:琦琦】
    相关阅读: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诚聘英才 | 战略合作
    © 2012 中国随州电视台旗下网络媒体 楚北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
    互联网视听节目AVSP:鄂备2014020 工信部备案:鄂ICP备07503269号 法律顾问:湖北美佳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