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转型升级,力争‘建成支点,走在前列’为主题的全省荆楚行”采访活动,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襄阳市拉开帷幕。今日,首篇报道在全省各地推出。
此次活动由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组织,一是参与面广,全省15家市州党报和新华社湖北分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时报和湖北日报驻站记者参加;二是主题明确,内容丰富,主要采访报道全省各地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转型升级,力争“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新做法,新经验,新成果。本报将陆续浓墨重彩推出,敬请关注。
压题图片:
“三峡人家”风景区龙进溪乌篷船上的幺妹子。 (三峡日报记者 张国荣摄)
宜昌之美,美在山水。
雄浑壮美的西陵峡是长江三峡中最后一个峡谷,西陵峡奇特地质地貌留下的万千风景,促使宜昌成为长江三峡旅游链条中最重要的一个节点。
站在这个节点上,宜昌人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智慧和想象力:让自然风光点染文化创意元素;为静态风景增加动态内容;把美丽传说演变为可以触摸的现实。近年来,宜昌创新旅游风生水起,三峡大坝、三峡人家、清江画廊几条旅游主线景区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创意文化,一跃而成国家5A级景区,在全国地级市5A级景区数量排名中,宜昌与著名的老牌景区洛阳、桂林领先全国。
“旅游是宜昌最大特色”。宜昌市委市政府全力推进旅游经济建设,提出2016年旅游产值过千亿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宜昌人承前启后,推进旅游创新思维,游客量逐年递增。今年4月份以来,宜昌旅游更是好戏连台,多趟旅游专列载着全国各地旅客前往宜昌,预计全年将有30多列旅游专列开进宜昌。
三峡人家土家族风情美不胜收,八百里清江如诗如画,创新思维促使宜昌旅游老景区再现新魅力,新景区平添现代活力。
创意文化点石成金出新景
浩浩长江奔涌至西陵峡石牌河段来了一个110度的大拐弯,是为“三峡第一湾”,峡江湾道形如天上明月,也称明月峡。
明月峡两岸奇峰峭壁,景致非凡,这里集中了长江第一石灯影石、龙进溪、巴王寨等独特的自然景观,是长江三峡不可多得的独特景点。
这里还上演过抗日战争史上壮烈的一幕:石牌保卫战。抗日军民在这里凿沉军舰以堵航道,背水一战,以血肉之躯成功狙击日军由长江进犯重庆,粉碎日寇灭我中华的罪恶企图。
以明月峡为中心形成的三峡人家景区是巴、楚文化的交汇之地,龙进溪土家风情、巴王寨神奇传说,三峡人家景区的开发者把绝美的自然风景与传奇的历史文化元素巧妙结合,在全国首创场景式、体验型、原生态民俗景区,打造出一个创意文化旅游的典范景区。
三峡人家景区副总经理李虹对创意文化旅游的体会是:文化元素是旅游景区的灵魂,景区需要有舞台化的文化增强对游客的感染力,提高游客的参与度,扩大景区的影响力。
龙进溪是一个峡谷中的溪流,这样的溪流在长江三峡随处可见,三峡人家的开发者以创意文化的手笔,把这个峡谷小溪建成了一个广受国内外游客好评的主打景点。
龙进溪木质栈道两边,是一排排土家风格的木质吊脚楼,游客走在栈道上,不时听到幺妹子(未婚女子)和情郎的对歌声。峡谷溪水中有划动的乌篷船,红衫红裤的土家族幺妹子打着红油布伞坐在船头,绿色的峡谷、流淌的溪水、深色的吊脚楼因为鲜亮如花的幺妹子点缀其间,立刻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闹洞房抛绣球土家婚俗表演喜庆热烈,游客参与其中乐而忘返。
巴王寨是史上传说最后一个巴王败落在此依山筑寨,三峡人家景区投巨资复兴古巴人木建筑和石寨群落,还原古巴人生活场景,这里有古老的歌舞,有手工铜匠和银匠,有打草鞋的艺人,有弹棉花织大布的作坊,游客如有兴趣,在感受巴人古文化的同时,还可以亲手上阵操作一把,体会古代巴人的手工制作乐趣。
创意文化元素大大加深了游客对景区的感受和体验,结束了传统旅游中单纯看景点拍照片走马观花的旅游方式,让游客在旅游中寻找到更多的乐趣,获得更多的享受。三峡人家景区也因此得到快速发展,每年游客稳定以30%的速度递增。
三峡人家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进周边地区农村由农业经济向旅游经济转型。夷陵区三斗坪镇镇委书记望华形象地总结说:开馆子、摆摊子、提篮子、挣票子,已成为当地农家发家致富的新生活方式。
创新景点打造产值千亿旅游城
过去,宜昌旅游多为长江三峡、三峡大坝、三峡人家“一线游”。2013年初,宜昌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在2016年建成六大产值过千亿的产业园区,文化旅游产业园是其中之一。打造千亿文化旅游产业园,目的就是引导游客从景区旅游发展为城市旅游,把宜昌建设成长江三峡旅游的目的地,中国顶级山水旅游城市和世界水电旅游名城。(随州日报 news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