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重速度,又重质量,这是多年来曾都工业经济留下的发展烙印。
2014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破冰之年。在经济结构深层调整、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大形势下,曾都区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专汽整顿带来阵痛等困难,竭力化解经济运行风险,着力推动工业经济克难奋进。一年来,全区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341亿元,同比增长23.1%;实现工业增加值109.4亿元,同比增长11.3%。
抓服务,着力助推企业发展
在外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如何支持企业化压力为动力,避劣势扬优势?曾都区经信局全面掌握情况,调动积极因素,为区委区政府及市相关部门提供正确的参谋建议,同时,主动作为,为企业保障生产要素出力献策。
充分发挥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工业经济的优势和平台,解决相关产业相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去年上半年,我市危货车生产销售问题被央视曝光,区经信局派出骨干力量配合市专汽整顿行动,认真组织企业整改曝光的问题,及时汇报,争取国家工信部、工商总局、质监总局的支持和理解,五家生产危货车的企业迅速恢复正常生产,将曝光影响降至最低,成功化危为机。同时,市区经信部门联合在曾都经济开发区国际汽配城建立随州市专汽展销中心,为全市重点是曾都的专汽产业打造展示平台;还在成功申报润力专汽、力威专汽专用车资质的基础上,再次向工信部申报天威汽车、长兴机械、神绿专汽、俊浩专汽四家专用车生产资质,实现了五年来专用车生产资质申报零的突破,为专汽之都名片增添新的活力。
充分利用市区一体优势,发挥市级平台作用,解决曾都企业一系列困难。区一级资源有限,平台有限,去年初,市政府启动企业培训资金,组织到江苏、浙江考察学习两化融合的先进经验,全市共挑选40名企业家组团。区经信局积极组织,主动请示,组成了30人的企业家队伍参加这次活动,各企业家通过学习受到了很大启发。回来后,程力、全力、三环等一大批企业启动了两化融合工作,促进了曾都企业的转型升级。
去年5月份,区委区政府召开了双联双促督办会。会上普遍反映企业存在融资难题。会后,区经信局迅速与农商银行联系,逐一落实之前农商行银企对接会上的协议,加快向企业放款。同时,积极与市经信委、市建行接洽申报,将曾都区31家有资金需求的企业列入市政府“助保贷”支持范围。目前,已有11家企业的贷款申请获得批准,放款总额将超过1亿元。同时,区经信局还在区政府统一安排下,快速启动“助保贷”工作,目前首批“助保贷”贷款已发放至相关企业。
抓好立项争资工作。调整转型是当前工业经济的主轴。区经信局以项目申报为导向,引导企业加快调整转型。通过全方位工作,全力争取中央、省级项目落户曾都,为曾都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提升最现实最直接的支持。
攻难点,着力推动项目建设
新建工业项目是工业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区经信局从各地工业项目中筛选出52个重点项目纳入区级领导和部门包保,并加强跟踪监督。采取“周报告、月走访”的办法,每周由各地报告项目进展,每月到实地察看督办。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协调解决落实。对已投产的项目,及时申报规模企业。2014年成功申报进规企业26家。
对部分行业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及个别企业和项目发展中的问题,区经信局积极向区委区政府建言献策,采取现场办公、集中调研、一事一议、特事特办,以及市政府“六个五十”、“一企一策”等措施和形式,为企业排忧解难,支持企业新上项目、扩大规模、攀大靠强。在区主要领导及工业专班领导的关心推动下,在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较好地解决了舜天粮油、神农生态、泰晶科技、利康药业、迈垦大随、楚天药业等一批企业和项目的发展难题,使企业信心更足、发展势头更好。
抓协调,着力建设工业平台
围绕区委区政府安排的中心工作,区经信局积极抓好协调落实,推进湖北专用汽车产业园建设。
此前,区经信局起草了专汽园区建设工作方案,聘请武汉专业团队组织编制“湖北专用汽车产业园”产业发展规划,还将按照指挥部要求,拟定专汽及零部件企业重点培育对象,配合市专汽办加大专汽行业规范整顿,协调区直相关部门研究起草专汽产业园发展的系列激励扶持政策。
下一步,区经信局将抓住专汽产业园及全省开发区调区扩区机遇,加快20平方公里新拓展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玉柴大道及配套设施建设。研究企业孵化器扶持政策,鼓励引导中小企业及初创业者入驻孵化器,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进一步完善落实好区委区政府《促进镇域经济加快发展的意见(试行)》,有效利用3000万元镇域企业发展调度资金和400万元镇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激励相关镇、办事处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扶持镇辖企业发展壮大,构筑曾都区工业经济发展一主、两翼、多点支撑格局。
站在新的起点,区经信局将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稳中求进、竞进提质”总目标,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区主战略,突出调整转型这一主题,主动适应新常态,着力深化改革开放、优化经济结构、强化创新驱动,努力增大经济规模、增强发展活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随州日报 王 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