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器乐奏响特色发展之歌——五眼桥小学开展艺术教育探访
分享

  曾都区北郊五眼桥小学长期以来坚持“兴趣+天赋=特长”的育人理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开展民族器乐特色教育,收效显著,获得教育同行的普遍赞誉及学生家长的广泛认可。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雄浑而又柔美的旋律自该校器乐教室里传出,葫芦丝兴趣班的同学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着《龙的传人》曲目。隔壁教室里,几十名手持“二胡”的同学则在抓紧排练着“六一”时将要登台演奏的经典曲目《南泥湾》…

  “让孩子从小接触一门民族乐器,不仅开拓了孩子的音乐视野,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与表现力,更是对民族器乐的传承与发展,还能陶冶孩子的情操,净化孩子的心灵,我们家长非常支持。”“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这样的特色教育,安排器乐教师进行专业指导,还不收取任何费用,我的孩子能有这样的学习机遇十分难得,放学后我在这里等上一阵子也没关系,我还要对学校的领导和辛勤奉献的老师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呢!”下午放学后,在来校接孩子回家时,一些学生家长争相说道。

  据悉,该校近年来把普及民族器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先后投入二十余万元新建了200余平方米的音乐室,配备编钟、古筝、二胡、葫芦丝、巴乌、陶笛等众多民族器乐;自编了民族器乐校本教材《编钟》,把民族器乐教育引进音乐课堂,并聘请民间艺人到校指导学生练习,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结合自身的兴趣特长学习至少一到两种民族乐器,让三分之一以上的孩子精通一种民族乐器。

  为将民族器乐教学落到实处,该校体艺处每周不定时检查各器乐班的教学情况,定期召开器乐教师会,总结教学情况,介绍推广好的教学经验。该校充分利用“庆六一”文艺汇演、器乐大奖赛等形式,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为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撑起了一片蓝天。

  常言道“言传不如身教。”该校在大力推进“民族器乐进课堂”教育的同时,积极鼓励广大教师学习各类器乐,充分发挥老师们的特长与示范带头作用。目前,该校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葫芦丝、古筝,二胡等民族器乐的热情高涨,在每学期举行的器乐教师展演上,老师们个个都能登台一展风采。

  该校对艺术教育长抓不懈,学生的艺术素质明显提高,艺术教育累结硕果。在省历届黄鹤美育节上,该校选送的文艺节目《编钟乐韵》《新苗吐翠》《芬芳花季》均获得一等奖。

(随州日报 苏 明)
【责任编辑:小明】
    相关阅读: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诚聘英才 | 战略合作
    © 2012 中国随州电视台旗下网络媒体 楚北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
    互联网视听节目AVSP:鄂备2014020 工信部备案:鄂ICP备07503269号 法律顾问:湖北美佳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