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故事电视剧,上海故事电视剧96年演员表

首页 > 娱乐 > 综合 > 正文

上海故事电视剧,上海故事电视剧96年演员表

这些电视剧是90年代上海人为自己写下的日记

尽管是26年前的老片子,《孽债》在年轻人活跃的B站上还是收获了不少弹幕。其中有一条称它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事实上,90年代上海涌现了一批现实题材连续剧,包括《十六岁的花季》、《儿女情长》、《夺子战争》、《上海人在东京》等等。

有人说,这是“那十年上海人为自己写下的日记”。“他们在波涛汹涌的时代中翻滚,急迫抒发的就是对现实的所有感怀。”

去年夏天,SMG重播了《十六岁的花季》修复版。

导演张弘、富敏夫妇说一边看一边有点“肝儿颤”:“这个戏毕竟30年了,我们俩生怕人家看了要笑。”

等看完,老两口松了口气:“戏里反映的教育改革问题、家庭教育问题等等,我们感觉没有过时。”

这部戏的缘起,夫妇俩说要感谢女儿。“她每个年龄段所发生的故事,在我们拍的电视剧里都有反映。我们的女儿始终是我们的创作者之一。”

当时,日本连续剧《青春的火焰》(《排球女将》)多次热播,女儿给他们出了个题目:“你们为什么不能拍些我们年龄段的片子?”

夫妇俩是抖豁的:“写什么能代表16岁?我们那个时候快50岁了,16岁的孩子上课是什么状态?下了课又是什么状态?我们不会写。”

为此,他们俩花了将近9个月的时间,采访了专家、教师和一百多位中学生,甚至邀请学生住到家里来聊。

他们自己的故事也被“化”进了剧里。

创作这部戏的时候,张弘和富敏刚刚结束了长达15年的两地分居,和正值青春期的女儿摩擦是非常尖锐的。同时,家里还有富敏的母亲同住。

“我们三代人对任何事情的理解都不一样。”富敏说,“剧里有欧阳一家三代,其实就是我们家的影子。”

上海故事电视剧,上海故事电视剧96年演员表

■《十六岁的花季》,剧中的小演员几乎全部来自于海选。

许多年以后人们发现,《十六岁的花季》可以说是国内最早的青春剧。

但和《流星花园》里“与世隔绝”的英德学院不同,前者触及了许多社会议题,比如出国热、下海经商、住房分配、白雪父亲的疑似婚外恋、白雪母亲发现单位的财务问题等等。

“为什么要这么拍?”张弘说,“因为中学生已经和社会有联系了。他们对社会对家庭对教育等等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了。”

“不把这些拍进去,拍不出这个群体真实的状况。”

在采访调研的过程中,张弘富敏在一所师范学校的“新疆班”看到了这样的场景:

周末放学后,学校门口停了一排摩托车。一些个体户把班上的女孩子接走了。

“这些知青子女回到上海后,在落户问题上遇到了困难。而且她们大多寄住在亲戚家,不少人小小年纪就饱尝了寄人篱下的滋味。”

“她们的心里话跟谁说?所以就想有个依靠。”张弘说,“我们看了以后,心情很复杂。”

两人决定在剧本中反映知青子女回沪这一社会问题,但又要“走一条安全的路”,于是就写了陈非儿和袁野这样一对金童玉女。

■张弘写了陈非儿和袁野这样一对金童玉女,来反映知青子女回沪问题。

让两人欣喜的是,剧本写到一半,上海就出台了新政策:知青子女中有一个可以在上海落户。

“有人说,这部戏写了那么多社会问题,那时候竟然能播出来?”张弘感到很庆幸,“可见当时中央电视台和上海电视台在认知上的大胆。”

富敏回忆当时的创作环境说:“那时候没什么思想负担,大家都能够敞开思想,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创作人员敢写,电视台敢放。”

■导演张弘(左五)、富敏(右四)与《十六岁的花季》的主要演员们

回顾90年代那一批沪产电视连续剧,“真实”和“海派”被创作人员放在了很高的位置。

翻阅当时的新闻报道,张弘、富敏在谈《十六岁的花季》时说:

“我们所追求的第一个目标是真实……同时我们也希望这部电视剧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点,具有浓郁的‘海派’风味。”

黄蜀芹在谈《孽债》时说,“力求拍出真正的‘上海味’来”。

同样地,石晓华执导的《儿女情长》、梁山执导的《夺子战争》也折射了各种社会现实问题。

《儿女情长》一开场,童老伯脑中风从楼梯上滑落,为了医院的一张床位,子女们急得团团转,反映了当时医疗资源的紧张。

■《儿女情长》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即将拆迁的弄堂里

剧中随之而来的分摊养老费用、轮流看护老人等问题,几乎每个上海家庭都会碰到。

在老房拆迁的节骨眼上,方老太在弥留之际劝童老伯要坚持活下去:“为了孩子们,眼看到手的房子,不能让它飞了。”

这让每个经历过住房困难的上海人都心有戚戚。

而《夺子战争》则是在对诸多留守男士、女士进行采访后,由真实故事改编而来的。

它反映的由出国潮所引发的家庭问题,也具有普遍意义。

■梁山执导的《夺子战争》延续《孽债》的思路,也采用沪语拍摄。

90年代,无论是上影,还是上海电视台,都有一批实力强劲的电视剧制作力量。

富敏说:“我们是和电视剧的创作发展同时起步的。”

“到了90年代,我们正好年富力强,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又有了一定的文艺创作底子。可以说,各个工种的创作力量都特别强。”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来袭前夕,上海依靠着这样一批导编演人才,为荧屏奉上了不少优秀的沪产电视剧,有人称之为“上海风味的现实主义”电视剧。

参考资料:

1. 吴基民,《把镜头对准“被遗忘的角落”——与电视连续剧编导一席谈》,解放日报,1989年8月30日。

2. 胡国强,《呼唤人类的情和爱——黄蜀芹谈电视连续剧《孽债》,解放日报,1994年12月10日。

3. 俞亮鑫,《催人泪下》,新民晚报,1997年08月10日。

4. 邱俪华,《沪语版《孽债》下周重现荧屏 “上海话”套牢“新上海人”》,新闻晨报,2005年06月25日。

5. 谢正宜,《董蓉蓉再忆小伙伴》,新闻晚报,2005年08月17日。

6. 老老夏,《梁山:怀念在黄蜀芹麾下工作的日子 记的拍摄》,东方早报,2011年05月19日。

7. 谢岚,《经济发展了,受人欢迎了,为什么上海味道的电视剧却少了》,新闻晨报,2014年06月08日。

8. 沈月明根据顾春芳2009年访谈录音整理,《黄蜀芹执导二三事》,新民晚报,2014年12月17日。

9. 李子高,《为什么现在的都市剧,都在上海拍?》,微信公众号“故乡与世界”,2021年01月05日。

10. 杜梦薇,《“富人认同”是国产剧最危险的部分》,微信公众号“GQ报道”,2021年01月29日

- END -

写稿子:韩小妮/ 编稿子:韩小妮/

写毛笔:刘 娴/

拿摩温:陈不好玩/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来源:周到

《繁花》完结,胡歌等主演说:用沪语演绎上海故事是上海演员的骄傲

上海故事电视剧,上海故事电视剧96年演员表

2024开年爆款电视剧《繁花》,在昨晚迎来了收官。很多人调侃,王家卫导演拍一部《繁花》,相当于拍了10部电影。

自播出以来,收视率和网播量一直稳居前列的《繁花》从演员剧情、摄影制作到服装道具、取景地等方方面面都成为热门话题,更是在申城引发旅游热,和平饭店、黄河路等剧中同款上海地标成为了热门打卡点。

毫无疑问,这部剧已经成为胡歌、马伊琍、唐嫣、辛芷蕾等主演的代表作之一,参演这部剧的演员,无论戏份多少,都和观众一样对它依依不舍,希望“繁花不散”。

《繁花》播出后,很多观众感慨,王家卫完全是以拍电影的方式拍摄了这部剧,因此更希望能在大银幕上观看,而在收官日,许多观众幸运地在影院观看了结局。

在上海影城SHO,“1号厅”上海杜比剧场播映了《繁花》第29集至30集,“宝总”胡歌现身成为了最大惊喜,名角“陶陶”“小江西”“邮票李”也与剧迷齐聚畅谈。

现场,胡歌以上海话演绎了一段“追剧”感言:“今朝晚饭不好到黄河路去吃了,至少要把两集《繁花》看完再去。”

“陶陶”陈龙则笑称,现在他走在路上,大家都喊他“陶陶”。

《繁花》引发了一场关于“海派文化”的讨论热潮,现场不少观众用沪语与胡歌、陈龙、王乙、陈冠甯几位沪籍主演热情互动。

胡歌坦言,用沪语演绎上海故事是一种自豪:“希望这部戏掀起的地方文化和方言的热潮,是让大家更愿意了解上海的历史和文化,而不是形成一道隔阂。喜欢说上海话,因为上海是你的故乡,方言让你想起很多空气中的气味,想起雨落在梧桐树的声音,而不是因为有属于自己的方言就有优越感。我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喜欢自己的家乡,喜欢自己的方言,会让更多人喜欢上自己的城市。”

视频加载中...

在《繁花》中饰演梅萍的王菊和胡歌有着相同的感受,她出生于1992年的上海,《繁花》从拍摄到播出至今,作为上海人王菊有了更强的自豪感。

“虽然我一直生活在上海,但是说上海话的地方越来越少了,我的上海话也越来越差了。这次在剧组,我感觉像回到了小时候,所有人都说上海话,让我觉得特别的亲切。”

王菊和其他演员都提到,《繁花》播出之后,他们的朋友都说很想要用上海话去表达自己,想疯狂输出上海话,“这让我觉得特别自豪。”

回顾这部诞生不易的“上影出品”,上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健儿动情地说,记得12月27日,《繁花》开播当天,王家卫导演给他发了一条微信写道,“三年奋战,我们共同努力、共同见证。”

《繁花》收官,王健儿也邀请王家卫共同庆祝,导演回复说,他还在忙明天要提交的物料,“争取站好最后一班岗。”

据悉,没有参与任何公开活动的王家卫导演在《繁花》开播后仍始终埋头于剪辑台,一直在对最后递交的成片画面仔细进行调色和完善。

有网友总结,《繁花》里可爱又坚强的汪小姐是唐嫣继《仙剑奇侠传3》紫萱、《何以笙箫默》赵默笙之后又一个“人生角色”。

在唐嫣看来,汪小姐的确是她最重要的角一,“至今我对她还有着浓烈的情感。”

看到观众与汪小姐能够产生共鸣,唐嫣心里觉得很开心,仿佛大家一起见证着小汪的一路成长。”

三年里一心扑在《繁花》上,没有接过其他角色,唐嫣这样的选择从《繁花》播出前遭到部分粉丝质疑,到如今变成了大家交口称赞觉得值得,唐嫣本人的心其实在过去三年里从来没有动摇过。

“我心里想的就是要把汪小姐演好,我希望用我的一颗真心与汪小姐去碰撞。我觉得汪小姐非常吸引我的地方是在于她的韧劲,她的冲劲,她的生命力,还有她做自己码头这种信念,其实我觉得这个地方是我非常能够跟她共情的,我觉得这也是我跟她之间最大的契合点。”

唐嫣说,她很高兴汪小姐和自己都越过了自己的高山,成为了自己的码头,“作为一个旁观者,我想汪小姐会感谢她所有的过去。对,就像我自己一样。每一个人的现在是所有的过去一步一步积累出来的,好与坏都成就了现在的你。”

《繁花》播出后没多久,客串了几集饰演范厂长的范志毅,就凭借松弛自如的表演,轻松成为热议话题。

对于此次跨界出演电视剧,范大将军自谦总结道:“没有坍台(丢脸)。”他透露,拍摄时导演王家卫完全让他自由发挥,其实压力很大很紧张。

“你让我踢球,我一点压力也没有的,那是我的主场,但你让我演戏,我很紧张,恨不得快点拍完结束。但我跟大家一样,一遍一遍,全力以赴。”

《繁花》最后一集中,一大泪点就是集邮册最终还是回到了金花手里,她与爷叔在外滩的对望,叫观众无限感动和唏嘘。

金花的扮演者吴越表示:“《繁花》全片我有21场戏,金花算是我演过的留白比较多的一个角色。但我接到角色的时候,我还收到过一本厚厚的人物小传:她是在哪个中学毕业的,几几年上的大学,大学里她爱上了谁,结婚后老公、儿子去世。还有,她用的钢笔是什么牌子的,她集的邮票里面跟莫扎特音乐有关的邮票是哪些,克拉拉·舒曼的邮票长什么样子的,它的来历是什么……我拿了厚厚的一本资料,演了金花。作为《繁花》的一个演员,我觉得我们都是很幸福的。”

每个参与《繁花》的演员,经历过王家卫“慢工出细活”的拍摄手法,都曾在不同场合提到被导演“折磨”,一遍遍地走位、拍摄,经常一个场景拍几十条,甚至是一次次回到片场重拍,重新杀青。

但吴越说,毕业快30年,演过那么多戏,拍《繁花》让她更加觉得选择演员这个职业选对了,“碰到这样的导演,演员要好好珍惜的。我清清楚楚知道导演一定会把我们最好的呈现拿出来,一定不会让我们所有的点滴漏掉一点。”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