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的电视剧;卫青怎么去世的
推荐经典!历史剧《汉武大帝》,陈宝国用一个眼神,撑起全剧灵魂
说起《汉武大帝》,大家应该都不陌生。
之前风月君在做《分享9部巅峰历史剧,经典无法超越,你最喜欢哪一部呢!》时曾说过,如果大家讨论的人比较多,参考性比较大,以后或许我们能制作一期正式的国产历史剧榜单。在此之前,风月君决定针对这些经典的国产历史剧,以条友们的投票为主要参考,选取合适的历史剧进行细读,编写【推荐经典】文章。
自1998年的《雍正王朝》开始,中国大陆掀起了一阵古装大戏的浪潮,此后央视和各地方卫视陆续出品了一大批优秀的古装影视作品,但同时,也出现了一大批滥竽充数的劣质作品,最终引起了国人的审美疲劳,以至于05年后,古装戏逐渐式微。
而《汉武大帝》,则算是这股古装大戏浪潮中的谢幕之作了,从结果来看,《汉武大帝》称得上是一个完美的结局,无论是收视率还是口碑,都非常优秀。
轮收视率——在2005年内地电视剧收视率的排名中,《汉武大帝》排名第三,次于《京华烟云》、《亮剑》。
轮口碑——《汉武大帝》豆瓣评分9.1分,29918人评价,五星好评率61.4%。
在细读《汉武大帝》时,我们首先来看看该剧的导演和编剧。
导演——胡玫大大。
代表作:《雍正王朝》、《乔家大院》等等,掀起了一阵古装大戏的浪潮。作为一名女性导演,胡玫导演是一位“重大历史题材正剧”的大手,和其他名导一样,她对角色刻画的把握显得炉火纯青,无论是《雍正王朝》中的康熙、雍正、八爷、十三爷、李卫、年羹尧,还是《汉武大帝》中汉景帝、汉武帝、窦太后、卫青、霍去病、张骞,其相关历史人物形象之契合,堪称是国产历史剧中难以逾越的高峰。
编剧——江奇涛大大。
代表作:《亮剑》、《人间正道是沧桑》等等——江奇涛大大不仅善于驾驭重大历史题材,而且人物刻画生动有力,剧情节奏引人入胜,更兼有一种当代年轻编剧难以复制的历史厚重感。更加牛逼的是,《汉武大帝》这部电视剧是没有原著小说的,开头字幕直接打出“根据《史记》、《汉书》改编”……没有一定功力的作者是不敢这么玩的。
熟悉影视创作的朋友都知道,一位优秀的导演和一位优秀的编剧,对于整个作品的质量有着怎样的作用。当然,不仅如此,《汉武大帝》中对服装道具的运用很考究,在国产电视剧中算是业内良心了,和现在一些乱七八糟的古风服饰大不一样。
而在人物刻画上,《汉武大帝》对汉武帝也不是一味的吹捧,对他晚年的残忍、多疑有很细致的描写。而其他角色,如归亚蕾饰演的窦太后,陆建明饰演的卫青,李乐饰演的霍去病,焦晃饰演的汉景帝,宋晓英饰演的王太后等等,每个演员都做到了人戏合一,深入人心。
《汉武大帝》经典镜头——《汉武大帝》中经典镜头有很多。
比如:汉武帝强势宣告:寇可往,我亦可往;
比如:霍去病马踏匈奴,一人镇压匈奴十万大军;
比如:汉武帝以降阶之礼,迎接老迈的卫青;
比如:霍去病封狼居胥,酒泉共饮;
但是,最让风月君感动的,还是张骞出使归来的那短短的三分钟——
-----承明殿外 钟鼓齐鸣,殿内 群臣肃穆,武帝端坐,张骞身着烂衣,手持汉节,步履蹒跚的走入大殿,每走一步镜头都不断的切换着这一十三年发生的一切。行至殿前,行礼,偌大的朝堂回响着张骞哽咽但铿锵有力的呐喊:汉使张骞向陛下复命!-----
整整三分钟! 仅靠一句台词和宝国叔的眼神撑住了,经典无法超越!!!
也正是这三分钟,才能撑起这部戏的开场白,撑起我汉族传承千年的坚韧和荣耀。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
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那么,在《汉武大帝》中,你最喜欢哪个角色呢?
陈宝国饰演的汉武帝
除了陈宝国之外,很难想象还有谁能塑造这样一个雄才大略、刻薄寡恩的大帝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他身着汉服的修长身躯和隐藏在阴影中的褐色眸子,以及那句:“从今以后,攻守易形了,寇可往,我亦可往!”已经成为汉武帝一个不可磨灭的标签。
焦晃饰演的汉景帝
汉景帝是一个极其矛盾和纠结的皇帝,又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再加上还有窦太后压着,汉景帝形象的塑造非常考验演技,而焦晃老爷子做到了,老爷子演绎的汉景帝传神入微,尤其是诛杀晁错的那一幕,完美诠释了内心的纠结。
任重饰演的张骞
从一个风度翩翩的长安公子,经过十三年辛酸血泪的苦旅,到最后衣衫褴褛满面风霜回到长安,已经变成了一个沧桑憔悴的中年人。“凿空西域”这四个字博望侯张骞,当之无愧。张骞拿着那根象征着大汉符节归来的时候,长安的百姓哭了,风月君也哭了。
归亚蕾饰演的窦太后
是归亚蕾演的窦太后了,把一个刁蛮任性,信奉黄老之学,过分疼爱小儿子,城府高深的瞎老太太演的拍案叫绝,两代天子对她言听计从毫无办法,气的宝国叔天天大叫:我大汉朝阴盛阳衰!直到最后,窦太皇太后临终前才吐露真言,其实奶奶这么多年都在逗你和保护你,小心你妈哟!这也导致了窦太后归天以后武帝就对王家心存芥蒂。
陆剑民饰演的卫青
卫青的扮演者陆剑民,不仅剑眉星目,修长挺拔,个人气质也和卫青非常相符,这么多年来一直低调谦和地默默帅着,是无数叔控少女心头的白月光。卫青最经典的镜头,就是最后一次见汉武帝,尤其是配上《千百年之后谁又还记得谁》这首歌,看一次感动一次。
“宣大司马大将军卫青觐见。”
“卫青!”
“你这是干什么,卫青!”
“您就受臣最后一拜吧。”
之后,大将军卫青辞世。
陆树铭饰演的李广
关二爷穿越回汉武帝时期!哈哈,开个玩笑。虽然说李广难封,但在《汉武大帝》中,李广和卫青曾有这样一段对话,让人泪目。
“我乐见此剑饮血,更乐见此剑崩裂,就是别让我再全锋见到此剑!”
“大将军,当你再见到此剑时,它必已碎成千段!”
这就是撑起我汉族传承千年的坚韧和荣耀啊!!!
李乐饰演的霍去病
由李乐饰演的霍去病,简直是心中最完美的霍去病形象了——几乎把霍去病那种天之骄子,少年英雄的气质形象完全复刻在了银幕上——倔强骄傲的神情、如鹿一般清澈闪烁的眸子、阳刚端正又不失少年气的长相。
张世饰演的田蚡
田蚡这个角色可谓是《汉武大帝》最搞笑的了,在他的猥琐引荐下,大汉御史大夫韩安国登场,喜欢他和韩安国的联袂猥琐。
虽然他特殊的港台腔有点遭人诟病,但他的口音跟田蚡这个无比市侩狡黠的混混形象十分的般配,要是一口字正腔圆额额普通话,感觉反而就少了那种玩世不恭的味道了。
同时,张世的演技也很不错,特别是宣室议事和窦婴对质一段,与马少骅这样的老戏骨对戏竟然旗鼓相当丝毫不落下风,实在难得,
最后,感叹一下我大汉族当初的开放,王美人离过婚还能当太后,两代公主拉皮条。
那么,在《汉武大帝》众多人物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呢?是雄才大略、刻薄寡恩的汉武帝,还是谦逊有礼,战无不胜的卫青,还是倔强骄傲,天之骄子的霍去病,还是搞笑,市侩狡黠的田蚡,还是其他别的角色,一起来聊聊吧!
扛鼎大汉江山的卫青大将军——《汉武大帝》电视剧中的卫青形象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唯独汉朝给后世留下了深刻印记,时至今日的汉族、汉人、汉字、汉语、汉服,都与汉朝有关。汉朝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强盛王朝,除了政治、经济、文化,更重要的是军事实力,汉朝军队把彪悍的匈奴打得败北远遁,使让不怀友善的各国望而生畏。而卫青正是汉朝军队中灵魂级人物,他不仅扛鼎大汉江山,而是是后世敬仰的千古名将。
卫青在《史记》《资治通鉴》中有记载,在许多文学作品中也有描写,那么在当今传播更加广泛的影视剧中是如何表现的呢?在看过的影视剧中,我以为58集电视剧《汉武大帝》表现最为出众,特别是陆剑民的精彩表演,成功地塑造了卫青的英雄形象。
《汉武大帝》的制作团队多是大腕,播出后反响良好,豆瓣评分高达9.2分。从剧名看,主角当然是汉武帝刘彻了,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汉武帝的文武百官众多,军事上的主要帮手只有卫青和霍去病。该剧中,他们俩都是主要人物,但这里重点说说卫青。
初见卫青
《汉武大帝》起始汉景帝,虽说治国有方,但来自北方匈奴的威胁一直是汉王朝的心腹大患。汉武帝登基,实施改革,发展经济,倾全国之力对付匈奴。汉武帝启用卫青,卫青不辱使命,七战七胜,为大汉盛世奠定了基础。
电视剧中的卫青是在汉武帝刘彻大婚子日出场的。刘彻送姐姐平阳公主走出宫门,卫青作为平阳公主的骑奴,在马车前等候,骑奴就是现在的专职司机。刘彻问平阳公主,这位是谁?平阳公主急忙介绍,这是我的骑奴卫士,叫卫青。卫青急忙跑来向刘彻请安。影视剧中的这种人物出场直截了当,名字叫得响亮,容易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刘彻看着卫青,吃惊地说道“目光如炬啊!”平阳公主补充道,他喜欢习武,练就一副好身板。卫青扶着平阳公主上了马车。刘彻笑嘻嘻地说,骑奴都有贵相,必定藏龙卧虎,改天一定到姐姐家逛一逛。平阳公主自然答应,与刘彻告别,卫青赶着马车扬长而去。
这是卫青与汉武帝第一次见面,且不说刘彻论会不会看相识人,能说出目光如炬,至少说明对卫青的第一印象非常好。
卫青与刘彻第二次见面是在平阳公主府上。《资治通鉴》里是这么说的,“汉武帝建元二年,上祓霸上,还,过上姊平阳公主,悦讴者卫子夫。子夫母卫媪,平阳公主家僮也;主因奉送子夫入宫,恩宠日隆。”这段话的意思是:汉武帝建元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39年,汉武帝去霸上参加祓除仪式,回宫路上,顺便去探访姐姐平阳公主。看中了平阳公主府中的卫子夫。卫子夫的母亲卫媪,本是平阳公主的家奴,平阳公主把卫子夫送入后宫,卫子夫日益得到武帝的宠幸。
这段历史出现在电视剧的第22集。平阳公主在府上正与淮南王刘安的女儿刘陵聊天,看着刘陵的骑奴郭解与卫青在室外切磋打斗,她们相互调侃。刘陵说郭解是江湖有名的侠客,言下之意是卫青的功夫不错。平阳公主接过话,说卫青最喜欢三样东西,兵书,宝剑,骏马,而这三样东西恰好也是皇上喜欢的,算是近山识鸟音,近水懂鱼性吧。刘陵看出平阳公主对卫青如此好感,就故意挑逗道,喜欢美人吧,不懂得欣赏姐姐,还算什么识得鸟音鱼性啊?平阳公主面露羞涩,伸手做了个打刘陵的动作。突然,一声“皇上驾到”,打断了她们的嬉闹。
刘彻走过来,一直盯着对打的两位大侠,平阳公主急忙迎驾介绍,刘陵知趣地离开。平阳公主请出调教多年的歌女为刘彻助兴,指示卫子夫唱曲。卫子夫唱到“欲渡河无船”的时候,刘彻立即起身,上前抱住卫子夫,然后进入内室。
平阳公主招呼卫青说话,卫青毕恭毕敬,一本正经,阳公主却目眩神迷,暗送秋波,甚至夹起一块肉,喂给卫青吃,让卫青受宠若惊。刘彻出来后龙颜大悦,当听到卫青是卫子夫的弟弟,马上有了亲近感,平阳公主急忙推荐,刘彻当即决定,要把卫子夫和卫青一起带回宫。卫青从此跟随刘彻,踏上了大将军的英雄之旅。
电视剧里的这段剧情显然比历史记载丰富多了,在两个方面进行了大胆虚构。
一是刘彻喜欢上卫子夫。一般情况下,皇帝见色起意,把喜欢美女纳为妃子是常事。但剧情是在卫子夫唱歌的时候,歌声委婉凄凉,意思是思念故乡。而当时的刘彻心情极度郁闷,因为受皇太后奶奶的打压,改革无法推行,抱负无法施展,卫子夫唱的“欲渡河无船”,不正是自己的处境嘛。卫子夫有家不能回,身为天子有力无处使,两人同病相怜,莫非是知音。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彻抱起卫子夫,不仅合乎情理,而且有点英雄悲壮的色彩。
二是平阳公主暗恋卫青。史书记载,平阳公主一生三次婚姻,第二次婚姻失败后寡居在家,有人推荐大将军卫青,公主不同意,说从前的下人,过去的随从,怎么能做我的丈夫?但经不住众人劝说,特别是刘彻的允诺,最后还是嫁给了卫青。公主的话里透露出一个信息,就是卫青在平阳公主府上为奴期间,与公主没有私情。可在电视剧里,平阳公主对卫青暗送秋波,说话、眼神、动作都表现出暗恋卫青的样子。似乎有失常理,但这就是电视剧创作,在真实历史的基础上大胆虚构,按现在的说法就是“戏说”历史。大胆虚构,要合乎情理,要符合逻辑。这个“情理”就是平阳公主的丈夫侯曹寿身体不好。这个“逻辑”就是在此埋下伏笔,为他们最后成为夫妻提前铺垫。
赫赫战功
卫青是汉军的灵魂,他统领汉军迎战匈奴,取得七战七捷,这七次战役是龙城之战,出塞之战、河南之战、第二次河南之战、漠南之战、第二次漠南之战、漠北之战,在此就说说龙城之战。
《史记》记载:元光五年,青为车骑将军,击匈奴,出上谷。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出云中。大中大夫公孙敖为骑将军,出代郡。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出雁门。军各万骑。青至茏城,斩首虏数百。骑将军敖亡七千骑;卫尉李广为虏所得,得脱归。皆当斩,赎为庶人。贺亦无功。
这段历史发生在公元前129年,匈奴南下,血洗上谷。在此情况下,汉武帝下诏讨伐,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派四路军队出击。车骑将军卫青出兵上谷,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出兵,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出兵,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兵。四路将领各率一万骑兵。卫青首次出征,英勇善战,直捣龙城,斩首 700人,取得全胜,龙城是匈奴祭天地祖先的地方。另外三路,两路失败,一路无功而还。汉武帝对卫青大加赞赏,加封关内侯。
电视剧第41集再现了龙城之战。龙城之战是汉王朝对匈奴作战的里程碑意战役,从此扭转了被动挨打的局面。对卫青来说是首战告捷,更具有特殊意义。电视剧为了凸显此战的重要性,进行了大量铺垫。一是匈奴血洗上谷,打破了原有的边境平衡,使汉武帝出师有名。如此血仇大恨,更能激发汉军将士的斗志。二是匈奴王伊稚斜带领将领在龙城祭拜昆仑神,呼喊保佑匈奴,目标直指长安,这说明龙城对匈奴族是多么的神圣。三是卫青被李广和诸将嬉笑,因为在四路将领中,卫青资历最短,没有军功,靠外戚领军。这三个因素对卫青来说都是压力,压力也是动力,卫青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杀向匈奴龙城的。
卫青战前充分准备,他虚心向上谷将领请教,说本人缺少实战经验,多多仰仗诸位。这样的谦卑态度,不正是卫青优秀品质的表现嘛。当俘虏交代龙城守军空虚,卫青便果断下达命名,避开小股匈奴,直插龙城,火烧圣地。龙城之战是卫青的成名之战,可以说是得天时地利人和。
龙城之战拉开了汉朝反败为胜的序幕,最高兴的当属汉武大帝刘彻,他立即诏令“长平侯卫青塞外大捷,逐匈奴七百里,实属我朝创建以来前所未有之胜利,加封卫青为大将军,诸军将领都归其统辖。”看看这份诏令,字里行间充满对卫青的爱抚之情。当卫青接过沉甸甸的大将军印的时候,终于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一战成名的飒爽豪气油然而生。
历史云烟
卫青跟随汉武帝,从侍卫做起,官至大司马大将军。但漠北大战之后,卫青淡出人们视野。众说纷纭,说法最多的是韦氏家族势力日盛,汉武帝防备,有意冷落。实际上此时的匈奴败北,威胁消除。和平年代,自然是说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将军退到二线。尽管卫青淡出视野,但对汉武帝的赤胆忠心不容置疑,电视剧第55集表现得淋漓尽致。
卫青艰难地从病床上爬起来,不顾公主和皇后劝阻,执意要去见汉武帝。刘彻得到报告,急忙换朝服迎接。卫青来到承明殿前,以军人的凛然风骨和气势,扬起双臂,拨开搀扶他的公主和皇后,然后一步步挣扎着爬上高高的台阶。刘彻大惊失色,远远看着着急,伸出手臂,想跑下台阶去扶卫青,却被身边太监拦住了,究竟君臣有别。这时,主题曲《千百年后谁还记得谁》唱起,“当时你给我一个笑脸,让我心跳一辈子……岁月老去,我已不能爱,转过身往事突然清晰。重复你的目光,再也难串起我的记忆……”电视画面回闪着刘彻与卫青的一个个难忘镜头。
卫青扑倒在刘彻怀里,一声声地呼喊,“陛下,请接受臣最后一拜”。此时此刻,君臣两人的感情得到升华。刘彻身为皇上掌握方向,卫青作为大将军赴汤蹈火,他们为大汉江山鞠躬尽瘁,上对得起天下,下对得起自己,英雄落幕,此生无憾。
承明殿上,卫青袒露心声“臣卫青原本只是个骑奴,靠陛下敏锐绝伦的目光,点石成金的教化,才有了今天,今生今世,来生来世,都报答不尽。”这是卫青的心里话,是真情实意的表达。但卫青最关心的是太子,此行目的是为太子刘据说清。为了姐姐,为了外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借用大将军身份求助皇上。就此来看,卫青是有私心的。卫青仅仅为了维护家族权势,而刘彻站在国家的角度思考问题,显然比卫青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尽管刘彻没有直接回应卫青,但还是说了句掏心窝子的话“让朕忧虑的是,一旦有一天你卫青不行了,大将军将用何人呢?”在刘彻心目中,卫青永远是独一无二的。此时,不仅表现了君臣之间的深厚感情,也能看出他们行将老矣的惺惺相惜之情。
卫青病逝,汉武帝为纪念他的彪炳战功,诏令在茂陵东北修建一座阴山形状的墓冢,谥号为“烈”,取自“以武立功,秉德尊业曰烈”。卫青得以善终,可后代非常凄惨。因巫蛊之祸,太子刘据自杀,皇后卫子夫自杀,卫青家被株连九族,不仅让人唏嘘叹息。
坐落在陕西兴平的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如今已开辟为旅游景点。在陪葬墓中,卫青和霍去病的墓冢距离主陵最近。对刘彻来说,卫青和霍去病是两位心腹爱将,可都先他而去。为了百年后相互厮守,为了永续君臣情谊,刘彻诏令把两位大将葬修在自己最近的地方。
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有天纵之才,妥妥的生猛少年。善于长途奔袭,十七岁初次征战,率领800骁骑深入匈奴境内数百里。在河西战役中,俘获匈奴祭天金人。在漠北之战中,杀到了今天的乌兰巴托,把“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演绎得酣畅淋漓。不过天妒奇才,霍去病23岁便英年早逝。汉武帝悲伤不已,遣边境五郡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列阵送行。霍去病追谥为景桓侯,坟墓外形像祁连山,以铭记他在河西的辉煌战功。
后世对霍去病的评价似乎高于卫青,这与刘彻有关。汉武帝中后期,卫青的年龄越来越大,身体也不如从前。汉武帝出于种种考虑,把依靠对象转向新生力量霍去病。霍去病能征善战,让汉武帝欣喜不已。皇帝喜欢,舆论自然偏向霍去病了。对卫青来说,霍去病是外甥,是自己人,自然不会介意。
对卫青和霍去病的评价也有不同声音。汉武帝时期,由于连年征战,赋税徭役,民不聊生。卫青、霍去病出征就要抓壮丁,男人纷纷逃到山里躲避。都不容易呀,这正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当然,老百姓的认识是有局限的,边境上老百姓对匈奴的烧杀抢掠苦不堪言,但远离战火的中原人是没有亲身体会的,所以他们只会空喊和平。汉武大帝站在国家高度,保护大汉子民,抗击匈奴。正因汉武帝时期赢得汉匈战争,才换得后世的长久太平。
当今中国,有点像当年的大汉。西方亡我之心不死,必须全力加强国防建设。不仅要有精良的武器,更要有“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的决心和信心。英雄光耀千秋,民族呼唤英雄,呼唤像卫青和霍去病这样的大英雄。
卫青:斩杀5万胡人,由奴隶成公主驸马,死后不久被姐夫诛灭三族
本文一共7300多字,阅读用时7分钟。本文讲述了大将军卫青奇迹的、伟大的一生,望读者朋友和品鉴官多多点赞支持。
在陕西省兴平市东北有一种茂陵,他是一代雄主汉武帝的陵墓。而在茂陵东北一公里处,有一座中最大且“起冢象庐山”的大墓。他的主人曾是一个卑贱的私生子,一个任人欺凌的奴隶,而这个人便是卫青。
卫青并没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他是西汉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人。他的父亲名叫郑季,是一名小吏,曾长期在平阳侯曹寿府中做事。
在工作期间,郑季与曹家的女婢卫媪发生了婚外情,最终产下了一个儿子。在古代,“野合”而生的私生子是毫无地位的,更何况他的母亲还是一个没有自由、毫无尊严的女奴。卫媪还有三个女儿,其中就包括我们所熟知的大汉皇后卫子夫,均不知是与何人所生。因此,卫青的三个姐姐都没有冠以父亲的姓氏,而都随母亲姓了卫。
卑贱的身份,不被祝福的出生,让卫青同样没有“资格”和父亲同姓。他稍稍长大之后,便被送到生父郑季的家里。对于这个便宜儿子,郑家没人看得起他。父亲郑季和他没有感情,对他不冷不热;郑季的嫡妻仇视他,毕竟他可是丈夫出轨的产物;卫青的异母兄弟姐妹们更是歧视他,竟将他看成奴隶一般对待。
因此卫青自小就得不到教育的机会,只能起早贪黑为家里放羊、做杂务。出门在外,小卫青免不了风吹雨打、忍饥挨饿。累了一天的卫青回到家中后,非但得不到家人的温暖,反而被百般刁难,稍不如意,就非打即骂。
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而不幸的童年却会有一生来治愈。冷漠的家庭、艰苦的生活、辛勤的劳动,非但没有让卫青养成尖刻、冷漠的性格,反而将他磨砺地愈发坚毅刚强,待人接物也变得愈加和气柔顺。
有一次,他跟随家里人出门办事,正好遇到了一名刑徒。这个刑徒会看相,他瞅了卫青一眼,然后惊讶地说:“你这面相不得了啊,一看就是贵人相,将来是要封侯的。”
卫青一听就笑了:“我现在给人为奴为婢,吃饭都是个问题,还提什么封侯呢?”
但历史往往是戏剧性的,卫青长大之后便离开自己的生父,选择到母亲的“单位”——平阳侯府工作。而在这里,曾为一介奴仆的卫青将遇到自己的贵人,也是他未来的妻子——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是汉武帝的姐姐,她原来的封号为阳信公主。当她与平阳侯曹寿结婚后,便改封号为平阳公主。然而曹寿不寿,很早就去世了。因此平阳公主寡居于平阳侯府,成为了真正的女主人。
在卫媪的介绍下,卫青成功地在平阳公主府找到了一份侍从的工作。卫青高大健壮,还精于骑术。因此年轻的卫青得到了平阳公主的喜爱,成为了他的骑奴,常伴她左右。在公主府,卫青逐渐学到了一些文化知识,懂得了更多待人接物的道理。
不仅如此,卫青在母亲和三个姐姐身边,还得到了家庭的温暖。有吃有穿有家人,卫青认为自己的生活已经变得不再糟糕。
一天,平阳公主府突然大摆宴席,原来平阳公主的弟弟汉武帝要来做客了。当时,汉武帝与皇后陈阿娇结婚已经很久了,但皇后却始终生不出儿子。眼看着汉武帝就要奔三,但帝国却始终没有个继承人。
没有太子,就定不下国本,江山就会动摇。地方的诸侯王都眼巴巴地盯着汉武帝,希望他早死,还给自己腾出位置。对这一切,汉武帝自然心知肚明,心里很不痛快。更让他不爽的是,皇后善妒,不准其他嫔妃靠近汉武帝,而这也使得帝国继承人变得更加难产。
平阳公主很有颜色,她看出了汉武帝的苦恼,于是她在府中蓄养了许多年轻美貌的女子,就等着汉武帝前来挑选。
皇帝驾临公主府后,平阳公主即命这些女子出来歌舞助兴。在众多美女之中,卫青的姐姐卫子夫显得特别出挑。按捺不住欲望的汉武帝,当即在更衣室与卫子夫发生了关系。其后,汉武帝又将卫子夫带回了宫中。卫子夫入宫后,卫青也鸡犬升天,被举荐到宫中当了侍卫。
汉武帝身边佳丽颇多,回到宫中后,很快就把卫子夫给忘了。一年后,汉武帝打算释放一批不中用的宫人,在挑选宫人的时候见到卫子夫,于是两人旧情复燃,再次发生了关系。这一次,卫子夫把握住了机会,她怀孕了。10个月后,卫子夫产下了汉武帝的长女。久未听到婴儿啼哭的汉宫,又一次热闹了起来。
母以子贵,卫子夫的地位扶摇直上,直逼皇后。而这一切,却引起了皇后陈阿娇以及她的母亲馆陶公主刘嫖的嫉恨。为了削除卫子夫的羽翼,保住自己的地位,刘嫖和陈阿娇竟合谋绑架了卫青,准备将其处死。
就在这生死存亡之际,与卫青一同在禁卫军中当差的挚友公孙敖,纠集了几个壮士,冲破了看守,闯进了囚室,成功将卫青救走。这场飞来的横祸,由于朋友的舍身相救,使卫青转危为安,幸免一死。
汉武帝得知此事后,对皇后的肆意妄为大为光火。为了补偿卫青,汉武帝将他封为建章监、侍中,一跃成为了天子近臣。经过几番接触,汉武帝惊讶地发现,他的这个出身低微的小舅子似乎非常有才能。于是在数日之内,汉武帝赏赐卫青数千斤黄金,使他一夜之间,成为了帝国的新贵。
汉武帝一生喜欢文学,他最欣赏的一句话,莫过于大文豪司马相如的一句名言:
“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非常者,固常人之所异也。”
汉武帝一直将自己定位为一个与众不同的君主,一个与常人所异的皇帝。他一生中所用的也确实多是“非常之人”,做的是“非常之事”,成的是“非常之功”,让平庸的后人感到不可思议。在用人方面,汉武帝具有超越常人的眼光,以及如海一般宽阔的胸怀。
汉武帝用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拘一格,不管你出身如何,家境如何,只要有才学,即使三教九流也会任用。因此在汉武帝统治的50年里,华夏民族迎来了一个辉煌的人才盛世。
汉武帝刚继位时,占据中央政府的主要是外戚和世袭勋贵,这些人不学无术、尸位素餐,占着祖上的恩荫却百无一用。汉武帝一开始曾想进行改革,却被他的奶奶窦太皇太后所阻止。惨痛的教训告诉他,若想改革、富国强兵,就必须拥有一支自己的人才队伍。
于是武帝按照前朝成例,下诏求贤。凡有一技之长者,几乎都能找到进身之阶,或由地方诸侯、官员举荐,或只身闯京城,拉关系,找门路,只要能想方设法让皇帝知道你是个人物,多少都能捞到一官半职。当时的热闹景象,用班固的话来说,那是“群士慕向,异人并出”。
在卫青,则是汉武帝最早发现的异人。
汉武帝登基之时,四海已经稳定,在文景两代皇帝的励精图治之下,汉朝的国力已经趋于极盛。但盛世之下,仍有隐忧。
在内,诸侯王依然虎视眈眈,想重演当年七国之乱;在外,匈奴在北方横行无忌,每年都会对汉朝边境进行大规模入侵,每年都要杀掠吏民上万人。
汉初实行和亲政策,嫁出公主可以换取短暂的和平局面。但是汉武帝认为这种以女人和金钱换和平的方式,实在太屈辱,太不像话。因此他自继位以来,就立志驱逐匈奴,保卫国家与人民。
为此,汉武帝决定培养一支全新的将领团队。汉朝初年,汉军主要以步兵和战车为主。面对来去如风的匈奴骑兵,汉军只能采取守势,将匈奴人赶出边境即可。但汉武帝深知不可“千日防贼”,如果不能直接歼灭匈奴的有生力量,胡人骑兵的侵染将无休无止。防守,永远是治标不治本的。
要对付匈奴骑兵,必须以骑制骑,以快制快。而要适应这种新的战法,就需要一批新的将领。这批将领要比以前的将领更知进取,更加年轻、更加勇猛敢为。
因此,汉武帝以卫青为核心,将上林苑的围猎场变成了士官学校,把当作战场,让青年军人们得到充分地锻炼。而这批羽林军,将成为未来反击匈奴时的汉军中坚。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认为汉军做好了一切战争准备。因此他听从王恢之计,将匈奴本部10万人马勾引进边境的马邑城。李广、公孙贺、韩安国等人则率30万人埋伏于四周。然而可惜的是,这次伏击走漏了风声,于是立即掉头撤兵。李广、公孙贺行动迟缓,失去了战机;王恢、李息得知匈奴单于兵多势众,也没敢按原计划截击。马邑伏击战以失败而告终。
李广、韩安国等人均为汉朝名将,曾在内外战场上威风八面。但是这次失败伏击战,却让汉武帝看到了李广等人的不足,那就是防守有余、进取不足。而这一点,也更让汉武帝加强了自己重用卫青的决心。卫青登场的机会终于来了。
公元前129年,汉武帝命令汉军兵分四路,大举出击匈奴。
汉军此次出击没有什么目标,卫青作为车骑将军,出上谷郡;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出云中;卫青好友公孙敖为骑将军,出代郡;名将李广为骁骑将军,出雁门。各领一万骑兵。
万事开头难,汉军的第一次出击,不分主攻和次攻方向,人数均等。这种不符合用兵定律的作战,很显然是汉武帝的一种尝试。他就是要看看,在对匈战争中,到底是老牌将军更出色,还是自己培养的新派将领更优秀。
战斗结束后,老将李广全军覆没,自己也被胡人擒获,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逃脱;公孙敖这一路则损兵7000人,又是大败;而公孙贺则连敌人的一根毛都没找到,一万骑兵去,一万骑兵空手而回。
唯独只有卫青,取得了重大胜利。此战之中,卫青找到了匈奴用来祭祀的龙城,斩首俘虏匈奴700余人。
这场胜利虽然战果不大,但却让汉武帝非常兴奋。他重用卫青,确实是对的!于是汉武帝将卫青封为关内侯。
卫青取得战功的同时,他的姐姐卫子夫也非常争气。元朔元年(前128年)春天,卫子夫产下了汉武帝的第一个儿子——刘据。欢喜之暇,时为中大夫的主父偃上书武帝,请立卫子夫为皇后。
而在当年秋天,车骑将军卫青带领汉军出雁门,再次获得大胜,斩首匈奴数千级。
第二年,汉武帝命令卫青向匈奴的河南地发动进攻。所谓河南地,指得是今天河套一带,并非河南省。此地水草丰美,一直是匈奴入侵中原的策源地。秦始皇时,曾派蒙恬占据此地,设置了朔方郡。秦亡后,匈奴复据此地,并对汉朝发动了数不清的进攻。
因此汉武帝决定收复河南地,拔掉这颗毒瘤,并将此地作为反攻匈奴的基地。在这场战斗中,卫青不负期望,汉军斩首数千人,缴获牛羊百万余匹,大破匈奴白羊王、楼烦王,终于收复了河南地。而汉军几乎毫无损失,“全甲而还。”
汉武帝大喜过望,当即将卫青封为平陵侯。当年那位刑徒的预言,终于实现了。汉武帝迁徙十万百姓到河南地,重建了朔方郡。从此以后,朔方成为了汉军反击匈奴的基地,成为刺向匈奴软肋的一把利剑。
河南地之战后,汉武帝放心大胆地将所有的军队都统归卫青指挥。公元前124年,卫尉苏建,左内史李沮,太仆公孙贺,代相李蔡,皆带兵归属卫青,提兵三万,从朔方出发;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出右北平。
卫青的行动疾如闪电,匈奴右贤王麻痹大意,以为汉军不敢来。谁知卫青夜劫匈奴营,将右贤王团团围困。右贤王见势不妙,率领数百名精骑突围而去。此战中,汉军大胜,得右贤裨王十馀人,众男女万五千馀人,畜数千百万。
当卫青班师回朝之时,正好遇到了汉武帝的使节。使节当即宣布,将卫青封为大将军,增加6000户的食邑。而卫青三个尚在襁褓中的孩子,也一同被封为侯爵。而他的部属们也一同享受了卫青的荣耀,均被封为侯爵。
卫青的军功,到达了顶峰。而就在这时,一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将军横空出世,而这人正是卫青的外甥——霍去病。
卫青和霍去病,并称为帝国双璧。但卫青与霍去病的打法却截然不同。
卫青的打法和他的性格一样,都比较老成持重。对匈奴作战时,卫青都是先求稳,再求击败敌人。
由于匈奴骑兵机动性极强,且占据地利,如果军队露出了空隙,很容易为敌所趁。因此在行军过程中,卫青首先要保证部队行军密不透风,卫青率中军居中,部队分为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以及右将军。数万大军,按照自己的位置大幅度铺开,相互策应。既能大范围索敌,也能尽量减少部队的空隙。
战斗打响后,卫青先用战车围成一圈,匈奴骑兵的冲击;兵则在战车后与匈奴骑兵对射,削弱其实力;待敌骑疲敝,则率战车阵中的骑兵倾巢而出,打败敌人。
卫青是先保证不败,再击败敌人。这样的战法,适合攻击有固定目标的敌人,比如龙城的敌人,盘踞在河南地的敌人。但面对移动的敌人,卫青的战术是有限的,歼敌数量也是有限的。若匈奴摸清了卫青的战术,在卫青到来之前就远远遁去,汉军反而可能劳而无功。
而他的外甥霍去病则不同,霍去病打仗从来都是狂飙猛进,舍弃步兵、车兵甚至辎重,真正做到用纯骑兵对战纯骑兵,以快制快,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相比于卫青,霍去病才是汉武帝想象中最强的将领模板。
公元前124年秋,霍去病第一次跟随卫青出击。此战之中,已经摸清卫青战术的匈奴不再选择与汉军硬碰硬,而是诱敌深入,寻找汉军的破绽。果然,卫青的部将苏建、赵信脱离大部队太远,中了匈奴的埋伏,3000人马全军覆没,赵信投降,苏建仅以身免。
相反,第一次出击,年仅18岁的霍去病却展现出与舅舅截然不同的战术。他率领800骑兵,脱离了大部队,向匈奴软肋处进发。他一战成名,杀敌2200多人,其中包括10余名相国、当户,还杀了单于的伯父行籍若侯产,生捕季父罗姑。
此战之中,霍去病功冠全军,被封为冠军侯。反观卫青,则因为苏建和赵信的全军覆没,没有得到任何封赏。
自此之后,卫青的风头逐渐被霍去病盖过。霍去病的穷追猛打的战法,成为了汉武帝心中打击匈奴的正确打开方式。
随后,汉武帝命令霍去病向河西进军。而霍去病则不负期望,两次出击河西,斩杀匈奴4万多人,逼迫浑邪王和休屠王率数万人投降。骠骑将军霍去病仅凭这一战,便在斩首数量上超过了卫青。同时还夺取了河西走廊,使汉武帝能在当地建立敦煌、武威、张掖、酒泉四郡。斩匈奴之右臂,打开了通往西域的窗口。
夺取河西后,霍去病的地位水涨船高,几乎等同于卫青。霍去病的横空出世,让汉武帝开始策划一场与匈奴的总决战——漠北之战。这一次,汉武帝决定诛杀首恶,全歼匈奴单于的主力,让匈奴人彻底屈服。
匈奴连遭失败,为了躲避汉军的锋芒,他们被迫放弃了相对富庶的漠南,将主力退到了环境更为恶劣的漠北地区。
汉武帝认为,匈奴单于肯定以为汉军不敢来攻,不如出其不意,对匈奴来个总突击。于是,汉武帝与卫青、霍去病商议,将军队分为两部分。
霍去病带领赵破奴等新锐将领,带领5万精骑,向单于方向进攻,任务是活捉匈奴单于;卫青带领公孙敖、李息等老弟兄,也带领5万骑兵,向右贤王方向进发。很显然,相比于霍去病,舅舅卫青倒成了策应的方向。
对此,卫青并没有怨言,而是谨遵汉武帝的命令,领兵从定襄出发了。卫青出塞千余里之后,迎头撞上了匈奴部队。
真是人算不如天算,汉武帝本想让霍去病对阵匈奴单于。但是由于情报出错,霍去病所对付的乃是右贤王的部队;而卫青,则遇到了匈奴单于的本部人马。
战斗打响后,卫青不慌不忙,立即以武刚车为基础,构造了一个环形阵地。精锐骑兵居于阵中,养精蓄锐。
战斗打响后,匈奴单于命令匈奴骑兵向汉军阵地发动了反复冲击。汉军弓手在战车后面,拼命与敌军对射。遮天蔽日的箭雨,几乎要将太阳吞没。
随后,卫青下令阵中5000精骑立即出击,而匈奴则派一万名骑兵迎敌,战场很快陷入了焦灼。就在这时,天边突然刮来一阵狂风,整个战场飞沙走石、烟雾弥漫,两军几乎都看不到对方。
但名将就是名将,卫青趁此机会,立即命汉军全军出击,从左右两翼向匈奴包抄而去。风沙散后,匈奴单于发现自己已经快要被包围,于是立马带领数百名壮骑突围而去。丢下自己的人马被汉军屠杀。
此战之中,卫青大获全胜,斩首1.9万级,几乎擒获了匈奴单于。在行军过程中,卫青还意外发现了一座匈奴城池——赵信城。要知道,匈奴几乎从来不建立城市。在城中的仓库里,还堆满了匈奴的粮食。很显然,匈奴人也会种地。卫青领军在城中欢宴了一番,然后在离开时,将这座城市一把火烧尽。
而在霍去病那边,战果比卫青又辉煌许多。他出塞2000多里,把右贤王打得落花流水。此战中,霍去病斩首7万余级,首级数量超过卫青五倍。同时,霍去病还封狼居胥,创下了万世未有之伟业。
漠北之战胜利后,匈奴虽破败,但汉军也元气大伤。汉武帝遂决定休养生息,暂时不再击胡。从此以后,卫青的总斩首数定格为5万级。
卫、霍回朝后,汉武帝又为两人加之以新的官职——大司马。卫青为大司马大将军,霍去病为大司马骠骑将军,两人并为内朝的首脑,位在丞相等三公九卿之上。自是后,卫青日衰而霍去病日益贵。卫青的门客纷纷去投靠霍去病,因为只要跟随霍去病,就能得到官爵。
但即便如此,霍去病和卫青的关系依然很好。卫青为人厚道,爱兵如子,能与战士和部属同甘共苦。在漠北之战中,后将军李广因迷失道路而没赶上决战,在羞愧之中,李广自杀而亡。
听说父亲自杀,他的儿子李敢以为父亲是为卫青所害,因此竟找个机会殴伤了卫青。对于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卫青却选择了忍气吞声,不作声张。或许在他心中,卫青确实认为自己对不起李广。但霍去病在来卫青家做客时,发现了舅舅脸上的伤,他怒从心起,竟射杀了李敢。
在影视剧中,作者为了营造矛盾,故意丑化卫青和霍去病的关系。但实际上,卫青从来没有嫉妒过霍去病,而霍去病也从来没有不尊重自己的舅舅。他们的甥舅关系,是历史的典范。
说完卫青辉煌的战功,再说说卫青的结局。
卫青不仅得到了事业的成功,也得到了属于自己的爱情。而他的妻子不是别人,正是他以前的主人——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的前夫曹寿死后,她又嫁给了汝阴侯夏侯颇。但夏侯颇与父亲的侍妾通奸,犯下了内乱罪,因此被迫自杀。自此之后,平阳公主只得再度守寡。
平阳公主觉得生活寂寞,有心再嫁一次。于是她问左右侍从:“朝中列侯谁最尊贵?”侍从们回答道:“那自然是大将军卫青啊!”
平阳公主笑道:“卫青啊,他以前是我的骑奴,常常跟从于我,嫁给他恐怕不好吧!”侍从们则回答:“他现在已经尊贵无比啦!”
于是平阳公主打定主意,将此事告知了卫子夫。最后卫子夫做主,谈成了卫青和平阳公主的婚事。自此之后,平阳公主再未守寡,她和卫青白头偕老,并且葬在了一起。
虽然平阳公主比卫青大十多岁,还结过两次婚。但卫青与她的结合,却是美满。毕竟对这些位高权重的人来说,婚姻很大程度就是政治。卫青作为一个骑奴,却娶了自己尊贵的主人,又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或许你会为卫青鸣不平,但当时的卫青和汉武帝,已经成为了共轭连襟、互为姐夫。在我看来,卫青应该是相当满足的。
公元前117年,霍去病英年早逝。卫青成为了国家的支柱,外震匈奴,内慑诸侯,保卫了大汉11年的和平。此时卫子夫早已失宠,但汉武帝对于卫青却依然信任有加。
公元前106年,大将军卫青病逝。汉武帝悲痛欲绝,为卫青建立了一座宏伟的陵墓。他派遣禁卫军沿途保护他的灵柩,卫青的陵墓象征着匈奴的象卢山,象征着卫青伟大的军功。
卫青曾是一名奴隶,但死时,他却是大司马大将军,是平阳公主的夫婿。从奴隶到将军到驸马,卫青创造了不可思议的奇迹,而这个爽文般的奇迹,或许只有汉武帝时期才能发生。
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而发现卫青的汉武帝,就是这样的伯乐。史书记载“卫青奋于奴仆”,正是汉武帝这种不拘一格的用人观,最终激发了汉朝的一个辉煌的时代。
但帝王均是无情的。卫青死后,卫家迅速败落了下去。随着卫子夫的失宠,太子刘据一再被小人所馋毁,曾经显赫的卫氏一族迅速衰落。在巫蛊之祸中,太子刘据和卫子夫均自杀,而卫青的儿孙们也被汉武帝所诛杀,留下了令人遗憾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