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早晨电视剧【上海早晨剧情简介】
重温80年代十部全民追看的国产电视剧,当年都曾风靡一时
在那个没有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岁月里,电视机既是奢侈品,也是全民娱乐的主要渠道。还记得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追剧,是很多人童年中最温馨的画面。
那时的国产电视剧刚刚起步,因此诞生了很多全民追剧的盛况。但大家提起最多的往往《西游记》《红楼梦》《济公》等经典剧集,其实在八十年代还有很多电视剧都曾经风靡一时,今天就来重温一些当年全民共赏的老电视剧。不知你还记得几部?
《敌营十八年》是由王扶林,都郁执导,张连文、刘玉等人主演。于1981年首播。
故事讲述了解放前夕,员江波为完成党交给的艰巨任务,只身深入虎穴长达十八年。他不顾个人安危,与敌人巧妙周旋,一次次将情报安全送出,粉碎敌人阴谋,最终迎来解放。
《敌营十八年》作为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同时也是第一部谍战题材电视剧,其开创性不言而喻。在那个文化娱乐资源匮乏的年代,在制作上虽然受到当时技术和条件的限制,但其在剧情设计、人物塑造和叙事节奏等方面都展现出了极高的水准,成为中国电视史上的经典之作。
《虾球传》是由耿明辰、高纮、潘浩执导,麦文燕、闪增宏、卢海潮、钟浩等人主演。于1982年播出。这部剧是国产的第二部电视连续剧,也是广东省首部电视连续剧。
故事根据黄谷柳同名小说改编,以战后香港为背景,讲述了穷苦孩子虾球从一个为生存挣扎的流浪儿,逐步成长为自觉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游击队战士的励志故事。虾球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艰辛。他因被流氓王狗仔利用参与非法活动而陷入困境,后得船家女阿娣相助,被引荐给黑帮老大“鳄鱼头”。在鳄鱼头的手下,虾球经历了种种磨难,最终结识了香港抗战自卫队员丁大哥,并在其引导下进入东江游击区,实现了人生的蜕变。
这部剧在剧情上紧凑有序,不拖沓,每一个情节的推进都自然流畅,引人入胜。在播出时引起了轰动。它成为了当时人们热议的话题,收视率极高。《虾球传》开创了内地电视剧改编自粤语小说的先河,也成为第一部打进香港、东南亚地区的大陆电视剧。成方圆演唱的主题歌《游子吟》轰动一时。
《夜幕下的哈尔滨》是由任豪、邵宏来执导,王刚、林达信、迟重瑞、陈剑飞、曲学延等人主演。于1984年播出。
该剧改编自作家陈玙的同名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寇侵占的哈尔滨。中学教师王一民是地下党员,他智勇双全,以教师的身份为掩护,秘密进行抗日斗争。在复杂危险的环境中,他与敌人展开了惊心动魄的较量。
这部剧剧情设计巧妙,情节紧凑,每一集都充满了悬念和反转。从地下工作者的潜伏与策反,到日寇的疯狂搜捕与镇压,再到最终的胜利与牺牲,每一个情节都扣人心弦,让观众欲罢不能。当年在中央电视台首播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木鱼石的传说》是由金守泰执导,张运济、巢萍、申良、梁志农等人主演。于1985年播出。
故事根据流传在民间的王尔烈的传说故事改编,讲述了清朝乾隆年间,辽宁才子王尔烈因才华出众被乾隆皇帝赏识,然而因揭发考场时弊而得罪奸臣和珅,被陷害入狱。为教育太子禺琰,乾隆命侍卫与王尔烈陪同太子,以寻找传说中的木鱼石为名,实则体察民间疾苦。在历经千辛万苦后,太子终于在莲花山找到了木鱼石,而王尔烈则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教导太子分辨忠奸善恶,最终为朝廷和民间做出了巨大贡献。
《木鱼石的传说》是一部制作精良、内涵丰富的电视剧。它在剧情设计、人物塑造和画面呈现等方面都展现出了较高的水准。剧集通过王尔烈和太子的寻石之旅,巧妙地融合了历史、探险、教育等多种元素,使得整个故事既紧张刺激又富有教育意义。特别是主题曲《一个美丽的传说》,更是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寻找回来的世界》是由许雷执导,楚雪、战楠编剧,许亚军、宋丹丹、黄凯、闪增宏、李明珠、马静等人主演。于1985年播出。
该剧改编自柯岩创作的同名小说,以20世纪80年代北方某城市的工读学校为背景,讲述了以徐问、黄主任和于倩倩为代表的工读学校老师们,如何克服重重困难,通过各种方式教育感化谢越、郭喜向、香秀、宋小丽等误入歧途的学生,帮助他们重新树立对生活的信心,重新认识世界的美好。
剧中的问题少年们性格各异,形象生动且真实,如宋小丽的泼辣、伯爵的狡黠等,让观众能够深刻感受到他们内心的迷茫与渴望。这部剧在播出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其收视率极高,成为当时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剧中的演员许亚军 和宋丹丹也因此走红。
《蛙女》是由牛犇执导,宋佳、张孝中、孙亚男、藏金生等人主。于1986年播出。
该剧根据作家胡万春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故事发生在旧上海,蛙女是一个船家女。她的父亲是江湖上闻名的潜水高手。然而,黑帮势力为了谋取一批沉在黄浦江底的巨额财宝,胁迫蛙女和她的父亲为其打捞。在这个过程中,蛙女一家陷入了重重危机。蛙女在历经磨难与考验后,逐渐成长并勇敢地与恶势力展开斗争,最终成功保护了这批财宝,也为自己和家人争取到了自由和正义。
这部剧以蛙女这一特殊身份的少女为主角,围绕着黄浦江底的财宝展开的争夺,充满了悬疑和紧张感,让观众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剧情编排巧妙,节奏紧凑,每一集都充满了悬念和惊喜,使观众欲罢不能。使它成为了当时观众们津津乐道的热门剧集。
《家春秋》是由李莉执导, 巴金编剧,林达信、徐娅、陈晓旭、张莉、孙启新等人主演。于1987年播出。
该剧改编自巴金先生的同名小说,以五四运动时期为背景,讲述了高氏豪门家族内部的矛盾冲突和新旧思想的激烈碰撞。故事围绕着高家三兄弟觉新、觉民、觉慧的成长与抉择,以及他们与家族中女性角色如李瑞珏、梅表姐等之间的爱恨情仇展开。在传统与现代、家族与个人、爱情与责任的交织中,高家成员们经历了种种磨难与挣扎,最终导致了家族的分崩离析。
该剧剧情忠实于原著,演员们的出色表演将书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这部剧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巴金的作品,也让观众对封建制度的罪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其高收视率和广泛的影响力证明了它的成功,成为了中国电视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秋海棠》是由郭信玲执导,龚雪、刘伟明、颜彼得等主演的电视剧。于1985年播出。
该剧根据民国作家秦瘦鸥创作的同名言情小说改编。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秋海棠是一个京戏名旦,凭借出色的技艺和俊美的容貌名震一时。军阀袁宝藩垂涎秋海棠师妹罗湘绮的美貌,设计陷害秋海棠,使他面容被毁,被迫带着女儿隐居。然而,罗湘绮误以为秋海棠已死,无奈嫁给了袁宝藩。多年后,秋海棠与罗湘绮重逢,旧情难忘,但为了保护湘绮,秋海棠只能默默忍受痛苦。最终,袁宝藩倒台,秋海棠却在贫病交加中离世。
作为一部根据经典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在保留原著精髓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改编和创新。秋海棠与罗湘绮之间真挚而无奈的爱情,被命运捉弄,充满了悲剧色彩,令人动容。这部剧是龚雪的首部电视剧,播出时收割了无数观众的眼泪。
《那五》是由谢添执导,冯巩、倪萍、牛群、牛振华、李丁等人主演。于1995年播出。
该剧改编自张恨水创作的同名小说,故事围绕着那五这个没落的八旗子弟展开。那五出生于富贵之家,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家道中落。他不事生产,游手好闲,却又总想着恢复往日的荣光。在社会的变革中,那五经历了种种啼笑皆非的遭遇,他尝试过写小说、当演员、办报纸等各种营生,但都因自身的缺点和时代的局限而屡屡失败。在这个过程中,那五见证了社会的变迁。
剧中,那五这个角色被塑造得活灵活现,他的虚荣、懒惰、投机取巧与内心深处的善良和无奈形成鲜明对比。通过那五的经历,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讲述那五的故事,让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生活的酸甜苦辣。剧中的人物地道的北京对话,还有古旧的北京胡同等场景,让观众感受到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
《上海的早晨》是由张戈导演,严翔、李媛媛、奇梦石等人主演。于1989年播出。
这部电视剧根据周而复同名长篇长说改编,故事以上海解放初期为背景,描绘了沪江纱厂的资本家们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种种经历和思想转变。主人公徐义德是沪江纱厂的老板,在新的社会制度下,他试图维持旧有的经营方式和利益,但在党的政策引导和工人阶级的斗争下,逐渐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和时代的发展趋势。
作为一部上海人拍的、上海人演的电视剧,这部剧在场景布置、人物气质、语言习惯等方面都充满了地道的“海派”风格,使得观众在观剧过程中能够深切感受到上海的城市魅力和文化底蕴。该剧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历史内涵,成为了沪产电视剧的优秀代表之一。
不知你还记得这十部老电视剧吗?还有哪些剧让你念念不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上海的清晨
【本文记述的是365个平凡的日子里一个天晴的上海清晨,地点在五大新城之一嘉定,从2011年来上海,已十几年,从宝山居住到原来的闸北(现已合并到静安区),然后转战浦东,最后定居嘉定,我想上海市区的清晨也是差不多的,如果有特别的地方,欢迎留言区讨论】
夜上海后的上海清晨,对于一般的工薪阶层来说,开始时间是比较晚的,当然6点多就已经天亮了,可6点多对要上班的人来说基本还没有起来吧。偶然有幸在其他人都要调休中秋假日的这天,能够休息。设置为排除节假日的闹钟,周六还是响了,可想睡懒觉的意志全无,索性借着出去走走的想法,看一看没有上班的日子,上海的清晨,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看清晨中的勤劳的、朴实的和商业气息浓厚的人民。
沿着出小区的小道,路上已有晨起锻炼,穿着短裤和背心的老年人和跑步的青春活力的年轻人;门卫处,从车库驶来的汽车一辆一辆鱼贯而出,它们是开车上班的多数是中年人。小区门口的大道上,陆陆续续已停着几辆“滴滴打车”等候打车人;大道两边有一些共享单车密密麻麻的堆着,随着出入的居民骑走,慢慢的减少。远处路口的红绿灯定时的跳转,与大道两边浓绿的树叶交织变换着,清晨一切都是新的开始。
走过一个红绿灯就到一条小河边了,对上海来说,这种小河、小溪遍布,这里小河宽度大概有20米,水深处大概三四米,两岸都是垂柳和芦苇,偶尔能看到翠鸟和小天鹅。小河上架着一座铁桥,全部都用钢铁搭建的,路面平铺着厚重的木头,这座铁桥连接着大融城和小区几万居民的来往便利。小区的人们通过这座铁桥可以直接到大融城商场购物和买菜了。正因为来来去去的人多,铁桥的两头都会有附近前来卖菜的农村大爷或大妈,有时房产中介也会在铁桥的入口摆着易拉宝宣传待出售的房子。站在铁桥,敲打着铁的护栏,是不是能听到清脆的当当声;沿着小河的路径抬头远望,远处是一排排居住的新楼耸立在眼帘,依偎在晨光里。
走过铁桥,就是附近最热闹的商场-大融城,清晨的大融城还没有正式营业,但地下一楼的永辉超市却早已开门了,陆陆续续有买菜或超市上班的人们擦肩而过。商场毕竟要到9点才会营业,我今天主要是体验下市民清晨生活的,以上记述虽是一部分但最好的还是,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生活真实。
商场是进不去的,穿过大融城,正对面的是通往城区的主干道“沪宜公路”,这是一条繁忙的大道,现在道路上的汽车和骑电动车的已经非常多了,这些都是为了生活奔波的人们吧,如果不是调休,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朝着生活的使命,往前往前,没有退路。沪宜公路把大融城和市民气息浓厚的育英街分开,上海有很多地方都有这种特点,在气派和都市下,临近的就是陈旧的村舍和市民生活区。
育英街周边都是居住的小区,从育英街字面理解,是和教育有关的,查询了相关资料,因这里有一个学校而出名的,历史是从1957年创建上海市育才中学而开始设立的,所以附近小区也都很老了。育英街道路不长,大概400多米左右吧,但育英街两边集中大量的餐饮店,许多店铺却很新,都是经过后续装修过的,清晨的时候,大部分餐馆还没有开业,它们主要是经营晚上的;偶尔已经开业的是卖早餐的店面,比如卖包子、豆浆的。
走在育英街一旁的道路上,时不时有一辆电动车嗖一下经过,我要去的地方是这条街上的公园。公园名叫好人公园,公园里有一个小湖,湖上有几个亭子。公园外面停放了许多电动车,门口已经有跟着节奏扭动身躯的大妈了,好多是跳广场舞的动作,音箱里的音乐飘荡在公园上空。公园里绿树成荫,一条铺就的标准跑道把公园围成了一个大大的圈。跑道上已有很多大爷大妈,在健身器材处,也有一堆穿着统一服饰的舞蹈的大妈,手抖动着红红的扇子,配合着音箱流出的节奏感强的旋律,姿势优雅,端庄。跑道两边是一个成人才能抱住的樟树,还有亭子附近生长的针叶松。一个收垃圾的老人,佝偻着背,清唱着小调,调曲似乎是京剧又像黄梅戏里的词。最不能忍受的是不知从何而来的割树或除草的机器发出的刺耳的声音,打破了公园和谐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