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地 电视剧,高地电视剧高清免费播放
韩国战争电影史诗巨作《高地战》
以朝鲜战争为背景,讲述了尽管停战马上就要签订,南北双方依然不得不为争夺一块高地展开死生较量的故事。影片剧本出自《善德女王》的编剧朴相彦之手,他的小说作品曾被拍摄为影片《共同警备区JSA》。朝鲜战争后期,双方展开艰难的休战谈判,仍有大小军事摩擦时有发生。在东部战线最前沿的L高地,南方军某中队队长尸体被发现,身旁竟留有内部使用的枪弹。上级高度怀疑其死亡与内鬼有关,迅速安排反特中尉江恩表赴东线调查真相。路上,江恩表巧遇当年的同期金柱赫。令江恩表意外的是,曾经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金柱赫在当了两年二等兵后,摇身一变被破格提拔为中尉,成为特种部队——“鳄鱼中队”的实际领导者。
高地战》讲述的是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签订前夕,南北双方为争夺一块高地而紧张对峙的故事。双方争夺的爱罗克高地(AERO-K)即现今白马高地,位于38度线东部的多山地带,属于三八线非武装区。 历史上真实的白马高地战斗于1952年10月6日开始,10月15日结束,在这为期10天的战斗中,双方反复发动攻防,高地易主达24次。电影《高地战》则虚构地将这场战事放在1953年,开篇即着墨于这年初朝、美双方在板门店商谈停战协议的细节,因为高地反复易主,所以对该地的归属争执不下,导致停战协议一直无法签订。镜头转到高地前线,观众看到的是一帮没有斗志、只一心盼望早日收到停战协议的韩国军人。电影中,因高地易主不下30次,导致朝韩双方的军人已经有了难得的“默契”,双方士兵每次撤离时,部分家当都可以留下来,偶尔还会有双方互换“礼物”的情景,也有老家在南方的北方士兵托南方士兵邮寄家信的故事。因为这些温情画面的存在,让戏外的观众和戏里的主角们一起反思他们为何而战。“为何而战”这四个字是《高地战》叩问心灵的一记重击,刚好呼应片头人民军军官的傲然宣示:“你们知道为什么会输吗?因为你们不知为何而战。我们会在一星期内结束战争的。”但战争用最残酷的一面埋没了他的憧憬。朝鲜战争长达三年,在停战协议最终生效的22点到来之际,那位人民军军官也已奄奄一息,在临死前挣扎着回答出韩方军人的问题——他们为何而战:“最开始我知道,现在时间太长了,我忘记了……”这最后一组镜头为整部电影染上了无尽的悲怆。 《高地战》总体上的格调并不沉重压抑,相反追求的是写实风格,宣扬的也是反战主题。它的高明之处在于最后半个小时,表现的是停战协议签署后到生效前的12个小时,是围绕高地的最终归属问题,双方上演的最惨烈的厮杀。让人叹息的是,在最后的战斗命令下达之前,双方疲惫的士兵在河边相遇时,已经在用一种和平温暖的方式相互送别,在他们心中,已经化干戈为玉帛。然而,一道命令迫使他们再次戎装上阵,与并不仇恨的人再次上演生死大战。在最后的战斗打响之前,大雾迷茫,导致双方战士不能开战。这时从人民军那边传来了歌谣,这是民族之歌,韩国士兵们也忍不住跟着一起唱,而当曲终之时,大雾消散,美国的轰炸机掠过头顶,于是手足相残的悲剧又一次发生。这一幕足够煽情,足够打动人心,尤其是有前面河边冰释前嫌的铺垫,就显得更加惊心动魄。在战争的大背景下,个人的情感是渺小的,而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一个民族的相残也同样渺小。世界走到了这一步,需要朝鲜民族开战,于是朝韩就打起来了,战争真的只是为三八线上的领土划分吗?当统一已是梦,剩下的就是被政治摆布的玩偶。 正如电影中借角口总结的那样,“我们不是和敌人打仗,而是跟战争打仗。”所以这是一场注定双输的游戏:没有人能赢得战争。战争就是一个茹毛饮血的怪物,一旦发起,唯有用鲜血才能将之平息,它带来的伤痛只能由伤痕累累的人自我消化。是谁发起了战争,这已不是重要话题,或者这个话题大到出题人都没有办法回答。
幕后制作该片由《义兄弟》的张勋执导,并合作曾为《善德女王》编写剧本,小说作品被改编为朴赞郁的《JSA共同警备区》的朴相彦担任编剧,自开拍前就备受业内关注。张勋的《义兄弟》动员超过540万名人次,一时间在忠武路炙手可热。《高地站》延续了《义兄弟》的“双雄片”模式,主要讲述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签订前夕,南北双方为争夺一块高地而紧张对峙的故事,由《白夜行》的高修和《共同警备区JSA》申河均分别出演南北双方士兵,《蝙蝠》的女主角也将通过该片回归影坛,值得期待。“背叛门”后拍“背叛”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的“主旋律”,电影则是表现该旋律的最佳形式。韩国的主旋律就是朝鲜战争,这场战争的后遗症一直绵延至今,成为整个半岛人民无法弥补掩饰的痛。2010年系战争爆发60周年,《向着炮火》《与敌同寝》《一号国道》等多部战争影视剧纷至沓来,《高地战》的筹备工作也随之启动,即时成为关注度极高的作品之一。之所以受人瞩目,除了导演张勋此前的《义兄弟》一片缔造了不小的观影神话,还由于他和昔日恩师金基德之间不得不说的恩怨。此前,金基德凭借纪录片《阿里郎》在戛纳电影节的“一种关注”单元折桂,片中涉及两位副导演曾弃他而去,而其中一位暗指张勋本人,他的《义兄弟》一片也系金基德的创意,后来因为通投资方谈不拢,金不予签约,张勋索性出走,私自接受投资方全部意见,另起炉灶。尽管后来,金基德表示两人误会澄清,冰释前嫌,但张勋的“背叛师门”仍为他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特别是新片《高地战》的情节设置中亦有一条明显的“背叛线”,让外人看来别有一层深意。在介绍影片拍摄初衷时,张勋否定了媒体的猜测,并表示第一次看到剧本就被整个故事震撼了,以前被灌输到头脑中的有关那次战争的描述都被颠覆了。最新电影《高地战》的背景没有选择战事正酣时,而是往往会被忽略的休战前期。编剧朴相彦也指出,关于这场著名战争的所有记录好像都停滞到1951年的“1·4撤退”,那之后的两年零两个月里都发生了什么鲜为人知,恰巧是这些被掩盖的真相会告诉我们整个战争究竟是如何结束的。张勋希望通过这部影片引入一个全新的概念——战场片,这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战争片,除了千篇一律无法忽略的战争场面外,人物内心的挣扎才是最能揭示战争残酷性的表现手法。在这次拍摄中,火爆场面不再作为主题,他更愿意借战火后的疮痍来敲击观影者的心灵。屡试不爽的“双雄组合”“双雄组合”几乎成为电影界一个公认的类型模式,也成为雄性题材的最佳表现形式。有趣的是,导演张勋正是此类作品的行家里手。在成功推出苏志燮&姜志焕、宋康昊&姜东元两对完美“双雄”后,又打起了新主意。这次被他选中的是高修和申河均。其实筹拍初期,张勋已拟定高修出任男主角,除了十分认可他在《超能力者》中的不俗表现外,高修服役归来的经历也令张勋深感对方可以很好地把握军人角色,并在塑造的同时充满认同感。而这厢的高修同样对这个角色充满热情,欣然接拍,彻底颠覆了此前的型男气质,不仅带上了笨重的粗框眼镜,还整日穿着野战服摸爬滚打,形容狼狈。媒体戏称,这是自张东健在《太极旗飘扬》《海岸线》下载电影中“自毁形象”后最令人“痛心”的转型。然而,高修自己颇为享受这次表演经历,他在片中演活了一个内心充满恐惧后来却无比强大的“学生兵”,进而成为勇往直前的战斗英雄。他说,在这部影片里,我经历了一个男人的成长,好像又重活了一遍。再看申河均。军人角色对于他来说并不陌生,他在《JSA共同警备区》《欢迎来到东莫村》中两度扮演军人,更凭借后者以1047万的总观影人次的傲人记录成为年度最具票房号召力的电影演员。三度扮演军人,申河均可谓驾轻就熟。“双雄”之外还有多枚精彩“绿叶”加盟。谐星高昌锡扮演上士“杨孝三”一角,原本来自北方平安道,曾为中国东北抗日朝鲜军人的一员,日本投降后,成为韩国南方军士兵;新晋演员李济勋扮演大尉“申日永”,此前,他凭借《看守人》一片中的深邃表演,被媒体赞誉最具潜力新人;“多面手”柳承龙担纲朝鲜人民军大尉“玄政允”,再次挑战内敛演技。当然,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女星金玉彬的加盟。自从《蝙蝠》的大尺度裸戏后,金玉彬便冠以“性感”“果敢”的标签,纵观韩国影坛尚未有如此“豁得出去”的演技。但此番,她化身战场“神射手”,一幅中性打扮,令人大跌眼镜。相比《JSA共同警备区》中李英爱的中性角色,金玉彬的射手形象更为尖锐醒目。
花絮 影片2010年9月建组,成员们放弃了中秋节长假,于10月在全州正式开拍。剧组在结束了四个多月的拍摄后在拍摄地韩国庆尚南道咸阳郡百岩山展开了绿化植树工作,以挽回拍摄战争戏对山地绿化造成的破坏。该片编剧朴相彦也是《JSA共同警备区》原小说作者,近期编剧代表作为《善德女王》。影片在实现战争场面时破费不小,共投入14000人(其中特技演员500人)、枪支45000部左右。仅一个爆破场面就动用了61部、模型枪500多部、240千克、24000发。影片选景亦颇费周折。在走遍国内大小山脉及岛屿,包括济州岛、郁陵岛、独岛等地后,最终选定庆尚南道咸阳郡海拔650米的白岩山。全部演员参加了五周军训,锻炼体能外,更参与射击训练,以及小范围模拟演习等。
影片发布会,导演张勋特别公开向金基德表示歉意,对于之前的师徒摩擦坦诚“内心有愧”。金基德亦表示已与张勋达成共识,更坦言张勋甚至自掏腰包资助了他的新作《丰山犬》。
一场哭戏,把票房黑洞虐成顶流!史上最狠剧组,连周迅都敢“毁”
文/ 金错刀频道
《长津湖》爆了。
截止10月9日,《长津湖》票房超37亿,打破11项影史纪录,位列中国影史第7名。
这一成绩,直接让吴京总票房超过220亿,反超沈腾成为票房第一。
《长津湖》是大制作,总成本13亿,其中一台坦克道具就超100万。
而且剧组工作人员7000人,群演高达7万人。
图片来源:电影《长津湖》
为了演好这部戏,吴京在零下二十几度,穿着单衣拍摄。
他还请来157位复员军人,在现实中成立电影中的“七连志愿军”,当他们的“连长”,与演员打成一团。
但就算这样,还是有豆瓣网友反映,电影看着不够过瘾:“场面拍的挺好,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如今《长津湖》在豆瓣评分只有7.6。
但在同一榜单之内,就有一部48集电视剧《功勋》,评分高达9.1。
从导演组成员来看,8个单元导演,加总导演郑晓龙,堪称顶配。
演员方面,不仅有周迅、雷佳音、王雷等演技派选手,最后加上的《钟南山》单元,连陈道明都请来了。
仅前6集的《能文能武李延年》部分,《功勋》剧组就通过高度还原抗美援朝,让《长津湖》甘拜下风。
只用6集,就把《长津湖》比了下去
为了把抗美援朝演好,《功勋》的《能文能武李延年》单元,首先做对了两件事:
第一,是选用了军人家庭出身的单元导演毛卫宁和编剧刘戈建;
第二,是让毛卫宁开拍前就面见91岁战斗英雄李延年,了解当年七连志愿军死守346.6高地的真实情况。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李延年》单元比《长津湖》要真实得多。
战斗英雄,李延年
毛卫宁说:“剧本中有十几次战斗,是高度还原的,细致到战术方法、进攻方式、回合交替、反击策略。每一个进攻方位,敌人的进攻方向,我军的反击方向,都经过精心排演。”
高专业度的战斗场景,直接就赋予了李延年“能武”的一面。
在一次战斗会议中,七连八连九连都想当“主攻”,最后只有李延年的七连是“助攻”,七连的人都不服气。
但李延年把战斗地形分析了一遍,最后说明,助攻比主攻难打,七连的任务其实最重,争强好胜的将士们都服了。
相比之下,《长津湖》将很多精彩战斗“减配”了。
比如在真实历史中,中国志愿军在长津湖战役对美军实施了精密的“分割包围术”,力求全歼美军的一整个师,美军只能一边撤退,一边遭受我军的炮火猛攻。
但《长津湖》只展现了全歼“北极熊团”,而且还没有人来救这个团。
图片来源:电影《长津湖》
从灭一个师变成灭一个团,《长津湖》其实是在用电影画面的精美,弥补还原历史的失实,最终效果反而是大制作小产出。
《长津湖》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缺乏战略调度方面的呈现,一些辅助性情节安排不合理等等。
杀青停机的时候,毛卫宁要求《李延年》的所有演员穿着军装参加杀青宴。他说:“就像是我们也打完了346.6高地这一场战争。”
毛卫宁,右一
《能文能武李延年》刚一播出,就口碑炸裂,成为网友口中的“主旋律天花板”。
但《李延年》单元的成功,还因为没丢掉一个真实政委“能文”的形象。
李延年既不是书呆子,也不是管家婆,而是一个政工手腕强悍的军事家。
这样的政委,是连《亮剑》也没有拍出来的。
《李延年》怎么做到的?把政工渗透到李延年的一言一行中。
为了让王雷适应这种文武双全的表演,导演毛卫宁先导演了一出好戏。
他先通知王雷,拍摄第一天就是一场长独白,要做好准备。
但王雷准备好来到片场,导演就是不下令开拍。
第一天不拍,第二天还不拍,等到拍完已经是一周以后了。
效果如何?快憋疯了的王雷,把台词动作都揣摩透了,一条就过。
毛卫宁说:“现场很多人都哭了,我就知道,这场戏成了,他们被王雷的戏带进去了,就像当年战士们听到这些话的感受一样。”
豆瓣上《能文能武李延年》单元评分9.2,比整部《功勋》还多了0.1分。
不仅如此,在逻辑上更加严谨和紧凑的《李延年》,比演了3个小时却还留下很多疑问的《长津湖》更能让人信服。
有豆瓣网友评论:“看《长津湖》的战争戏老感觉自己就是在看《战狼2》和《红海行动》。但看《功勋》,我感觉就是在看当年的老兵们在战斗。”
最狠剧组:
死抠细节,让周迅“不要脸”
除了《李延年》部分,《功勋》的其他几个章节也好评如潮,成为网友口中的“yyds”。
有网友评论:“家庭背景缘故,于敏单元,感同身受了。”
这样高的评价,要归功于《功勋》的“最狠剧组”。
第一狠,细节考究
总导演郑晓龙说:“细节问题在剧中是“零容忍”,后期发现会被打回修改,甚至重拍。”
比如剧本中有一句话:“1968年一辆吉普车开过来,从上面下来一个上校军官”。
郑晓龙说:“我一看这就不对,因为1965年就换装了,部队全部换成了只有干部服和士兵服两种,军官里头已经没有军衔了。”
而在《于敏》一章中,研究办公室的黑板上,永远写着一大片公式,全是真实的研究推导过程。
雷佳音饰演的于敏
不仅在环境上充分打磨,剧组在人物刻画上也做到了深度还原。
比如黄晓明演专家黄旭华,他接到电报得知父亲去世,却就是不能回家。
把自己上交国家,几十年见不到亲人,这是当年顶尖科学家真实的一面。
当时的黄旭华,就是吹着口琴,自己消化痛苦。
黄旭华在吹口琴
剧组就让黄晓明吹口琴。
黄晓明一边吹,一边流泪。
这段哭戏,直接颠覆了观众对黄晓明“油腻”,只会演“霸总”的认知。
随着故事发展,黄旭华越来越老,黄晓明的头发也越来越秃。
网友甚至评论:“黄教主真下了血本了。”
第二狠,把周迅的颜值演没了
除了细节,《功勋》剧组还演活了一群“终极怪人”。
其中最难演的,是屠呦呦。
屠呦呦
周迅演屠呦呦,就好像走错了片场。
因为屠呦呦除了做实验,没有任何爱好,个性非常内敛,甚至在得知成为《功勋》的原型人物之前,连周迅是谁都不知道。
为了演好屠呦呦,周迅只能浏览影像资料。
反复揣摩后,她把自己的女神形象尽毁,不仅驼背,还梳着文革头,大步流星,一个大皮包永远挂在胳膊上,仿佛随时要掏出本子展开科学计算。
周迅对自己这么狠,就是因为屠呦呦是个惜时如金的科学家,注定是不能迈出大家闺秀的小碎步的。
她整日沉浸于实验仪器的画面中,长年累月,身材体态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有了这些细节的变化,周迅才能演出真实的屠呦呦,这也才是是观众想看的。
主旋律的爆火密码,
被这些人找到了
最近几年,几乎每年都有一两部主旋律影视剧成为爆款。
如《我和我的祖国》票房31亿,《中国机长》票房28亿。
而且这些爆款,几乎都能在刚一上映,就迎来大批粉丝慷慨激昂的“小作文”,以及二创剪辑和大量经典表情包。
观众逐渐接受并热捧主旋律,关键在于“好看”。
据业内人士吐露:“几年前主旋律不怎么关心好不好看的问题,现在扭转过来了,首先提出的要求就是要好看。”
为此,《觉醒年代》、《山海情》都采用的商业片的表达手法,人物更接地气,故事更有趣。
具体的做法,首先是与商业片导演合作。
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就是国家队和民营公司的一次合作,集中了管虎、文牧野、徐峥、宁浩等近几年最有票房号召力的导演。
据该电影的监制黄建新回忆:“2019年10月1日,《我和我的祖国》上映当天的票房就将近4个亿,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
今年国庆节,《我和我的父辈》票房突破10亿,导演是吴京、徐峥、章子怡、沈腾,同样用商业合作方式,延续了“我和我的”系列的爆款密码。
其次,是增加了抓人的镜头语言。
比如《觉醒年代》中的行刑场面,周围的百姓睁大眼睛看着。而当刽子手刀起刀落,鲜血喷出,画面瞬间转为黑白,几个老妇人赶紧奔上来,抢着用馒头沾人血。
她们口中还互相催促:“沾血要趁热。”
但转身又是另一句:“我儿子有救了”。
这是一种增加镜头语言的艺术表现手法,这种方法,贯穿在近几年的主旋律影视剧中。
另一个把镜头语言用到极致的是《山海情》,全程善用各种不同的光和道具,来营造画面质感。
比如打工剧情的主角鲁照华,参加舞会的镜头,剧组只用一根腰带,就把整个画面的中心带到了鲁照华身上,旁边还安排一个男孩,定睛看着她。
第三,是提升了故事的可看性。
在另一部剧《跨过鸭绿江》中,主创团队的艺术创作体现在对故事情节的打磨上。
当年真实的历史是,彭德怀先带了秘书、警卫员等直接驱车进入敌后方。
但导演余飞通过悬疑片的手法,营造出充满危机感的环境,让观众不由自主地跟着紧张。
他说:“让观众感到彭总进去后有可能被美国兵碰上,甚至能看到敌人在追踪他,似乎马上就要陷入危险之中。我方这边又和彭老总失去联系。”
情节紧张,故事跌宕起伏,这样主旋律才能好看。
结语:
2009年,《建国大业》邀请172位明星出演,堪称近年来主旋律影视的一次重大试水。
但在票房大获成功后,之后如法炮制的《建党伟业》《建军大业》并没有因为明星而带来高票房。
可见,主旋律电影是否叫好叫座,光靠请明星,做“面子工程”是远远不够的。
有时候,像周迅一样自毁形象,反而是更正确的做法。
究其原因,不管是导演还是演员,都要把心思放在内容上。
比起喊口号,尊重观众、讲好故事才是主旋律的爆款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