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电视剧;西晋电视剧为什么不拍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家道颖颖》系列剧已播到第三部。
“家道颖颖”四字,取自西晋文学家潘岳的《家风诗》:义方既训,家道颖颖。意思是后世子孙如能遵循祖辈正道,则家族世代兴旺。
顾名思义,这是着眼于家风传承而打造的主题剧。前两部《回家》和《等着我》分别在2019年和2020年春天播出,第三季《大考2020》正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各个频道轮番播出。
这三部剧都是由《家道颖颖》项目组同一班底创作,都围绕着时代主题和家庭亲情展开叙事,篇幅上都是迷你剧:前两部4集,第三部因兼顾了抗疫和脱贫攻坚两大主题而扩充为6集。
这套系列剧带有明显的公益性质,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醇厚家风的殷切呼唤。这三部作品熟练掌握了戏剧的起承转合技法,以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带观众入情境。
某种程度上说,《家道颖颖》系列剧已经成为总台和观众每年春天的一个约会,一个关乎家庭、家教、家风的故事宇宙正在形成。
(1)《回家》精彩开局
《家道颖颖》第一部《回家》,聚焦于中国人一年一度的共同情结:过年回家。
回家于我们而言不只是地理意义的迁徙,而是包含着诸多复杂的情绪:对乡愁的慰藉,对父母的归依,对疲惫的消解,对心灵的整理...有很多的心结要在回家时打开,有很多的希望要在过年时萌发。
《回家》中的一群人就这样各怀心事踏上归途,他们的脚步多数疲沓而沉重。有因为职业志向被母亲强势更改而心生怨念的女医生,有因为“隔辈亲”亲近奶奶,又因为代沟而疏远父亲的男青年,有吃百家饭长大但急于摆脱困境而准备回乡捞一笔的生意人。
当然,也有父子相继、心心相印的两代列车长,有处处不忘耍酷和拍摄的网红主播,以及拖男挈女、运鸡载鸭的乡亲们。他们坐上了绝版的蒸汽绿皮小火车,奔向等着他们吃年夜饭的亲人。
这趟末班车之旅注定波澜起伏。沿途的滑坡崩石构成了第一道挑战,他们涉险而过。接下来孕妇突然临盆,列车改道前往附近医院,再遇山体滑坡阻断道路,被困在中途。
人命关天,一场各尽所能的营救开始了。外科医生在妇科医生母亲的在线远程指导下,完成了接生工作,母女两代的隔阂也消于无形。男青年下车去废弃矿井给妻子寻找氧气瓶受伤,他骑摩托车回乡的父亲赶来完成了转运,父子之间的对立也就此消失。失信的生意人放下了自私的惯性,献出了自己的“狐狸皮”大衣给孩子保暖。
他们上车时还是鸡飞狗跳的互怼状态,而到站时已是满车厢融融的乡情。貌似,自私冷漠已成为都市人的常态,情荒义疏已成为流行的病症,但这很大程度上只是问题的一面,甚至是较为浅层的一面。在特定的氛围下,将一层板结的心灵硬壳去除之后,每个人都是鲜活生动、不乏同理心和同情心的。
这个过程中,绿皮车的列车长刘承光(雷汉 饰)起到了很大作用。他时刻记着“先有三姓人,后有青桫镇”的故事,他一直在践行先辈留下的家训:肩头担道义,精忠报国;手中勤巧作,耕读持家。家风古训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到了关键时刻一旦被唤醒,就是攻坚克难的保障。
《回家》里有催泪的段落,也有喜感的段落。喜剧戏份主要在彭波扮演的失信商人“谢家盟”身上。他小时候叫“谢小盟”,与彭波之前在《疯狂的石头》里的角色同名。长大后改名“谢家盟”,又与《家道颖颖》第三部《大考2020》里的“李家盟”构成互文。可以看出,主创人员的创作心态是从容轻松的。
第一部开门见喜,才有了后两部的连环上马。
(2)《等着我》浓情续杯
《等着我》在亲情叙事中加入了革命叙事,由抗战传奇到共和国记事,时间跨度74年。
抗战末期,母亲李玉珍为了送情报而与8岁的儿子铁蛋失散。分别时相约儿子事后来接母亲:“你不接,我不死”。这一别,各自经历了漫长的人世。黑发分离,白首重见。
《等着我》用了当下时空穿插人生过往的手法。罗京民扮演的老年铁蛋,无意间发现了拜师帖中的秘密,开始了对母亲新一轮的寻找。由陕北而北京而西安,终于得偿所愿。
在寻找的过程中,抗日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时期,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的片段陆续闪回。铁蛋一家可谓满门忠烈,他的父亲、继父、未婚妻、养子中的老大,都在保家卫国中献出了生命。铁蛋本人可谓至善至情,他在物资极其匮乏的情况下,养育了三个孤儿(流浪儿),为他们撑起家的方舟。
走过人生苦旅,他的信念来自家训:好男儿,自食其力站着生;大丈夫,以身许国不畏死。1945年,父亲在送情报的前夜写下了给儿子的遗书,那种明知凶险也要冒死一搏的勇气令人钦佩,那种幼子在侧而不能将其养大的愧疚让人心痛。
铁蛋和母亲的双向寻找从未停止。只是,母亲的寻找被一场“全员牺牲”的戏楼爆炸事件阻断,天大地大不知何往。铁蛋的寻找被三个孩子绊住,为了填饱他们的肚子,不得不停下来埋头苦干。他用一生践行了家训,也把孩子们都培养成了好男儿和大丈夫。
母子相见时,不是嚎啕大哭,而是“拉勾上吊”的情景再现。这举重若轻的一笔,人世间的大悲苦和大欢喜都在其中了。
短短4集,难得做出了不同年代的质感:过继文书中的“定不面”,朝鲜战场上的“光荣茶”,物资匮乏时的“鸡蛋票”,网络时代的“直播带货”,都有高度的浓缩感。陕西皮影戏的高亢唱腔,华阴老腔的悲凉曲调,也很好地助推了剧情气氛。
迷你剧无法讲述长篇故事,要么以核心事件带出人生百态,要么以片段闪回串接漫漫时光。《家道颖颖》前两部更接近于电影,但到了第三部就不一样了。
(3)《大考2020》花开两朵
《大考2020》内置了两个新的主题:抗疫和脱贫。这是贯穿2020全年的命题,抗疫是不期而遇的遭遇战,脱贫是既定方针的收官战。两个主题就无法用电影结构来表现,而电视剧却可以是单元式的,可以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讲述。
刚刚走出新闻就进入文艺的书写,从个体叙事走向集体叙事,这就使得《大考2020》有了时代报告剧的影子,也有了编年体信史的样貌。
这部剧保留了与前两部共同的主题:对家风、家训的深入探讨。不同的是,前两部剧聚焦于优秀家风的传承,而这部剧在此基础之上,也对不风进行了反思和修正。
牛犇扮演的老中医董国梁一家是良好家风的代表,信奉:开方莫问贫富贵贱,救一命有贵千金;行医不惧瘴疠瘟疫,治一病乃济苍生。而且,董国梁的身份不是“爷爷”,而是“外公”,这可以视为男女平权时代中对家风传承的一种有意识的兼顾。
邱运鹄扮演的李婆婆一家则是不风的代表。他们家三代同堂,李婆婆比较自私,喜欢耍赖;李婆婆的儿子李荣光比较偏执,行止懒惰;李婆婆的两个孙男,老大李家葵又懒又赖,老二李家盟又滑又赖。只有孙女李家惠具有健全的现代人格,同时受到师父董国梁的家风熏染。
抗疫的段落是悲情的。董国梁的老伴和女婿先后染病去世,他收敛悲伤继续悬壶济世。脱贫的进程是艰难的,董国梁的外孙欧阳超以第一书记身份入驻白家村,从两个层面展开工作:
扶贫先扶志。就要将“钉子户”李婆婆一家身上的懒赖二气打掉,拉着拽着扶着背着他们奔小康。这个过程中既有荒诞喜剧上演,也有陈年恩怨的真相大白,可谓五味杂陈。
扶贫要扶智。贫穷的根源往往不是懒惰,而是思路打不开,致富无门道。欧阳超中医世家出身,带来了经济作物黄精。黄精药理上可以“调和五脏,坚强”,经济上可以行销全国,土里生金。
最后,正确的家风引领村民脱贫致富。错误的家风处处碰壁,不得不改弦更张。实际上,李家也并非从来家风不正,而是在遇到困难时没有遵循祖训,更在偶发因素推动下沿着错误道路愈行愈远。
现实是最好的老师,悔悟是觉醒的开始。李家葵从倒塌的老屋中抢出了已经蒙尘的家训牌匾,意味着对优良传统的回归。而忠犬“大老黑”为救他而倒在老屋的瓦砾下,意味着修正错谬需要付出代价。
三部剧三种家风。不管哪种家风,总要包含两方面的规训:一是自我修养,二是兼济天下。在《回家》中,勤巧作是自我修养,担道义是兼济天下。在《等着我》中,自食其力是自我修养,以身许国是兼济天下。在《大考2020》中,不惧瘴疠瘟疫是自我修养,治一病乃济苍生是兼济天下。
如今,我们刚刚取得了抗疫的阶段性胜利,打赢了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役,之后仍有无数的艰难任务需要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只要实现政治上的民主,经济上的富足,也需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回家》像暖心的红茶,《等着我》像浓情的烈酒,而《大考2020》像厚味的高汤。《家道颖颖》系列既是帮助我们继承优风,破解现实问题,也是在重述传统文化,完善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建构。希望这套剧能做成长期的季播剧,与我们相伴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