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老版西游记【86版西游记老版全集40集】

首页 > 娱乐 > 内地 > 正文

电视剧老版西游记【86版西游记老版全集40集】

《西游记》各大版本合集

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这四个里边儿大伙儿最熟悉的我想就是《西游记》了。为什么?因为央视年年都重播嘛^-^

大伙儿最熟悉的西游版本应该就是六小龄童版的《西游记》了吧

电视剧老版西游记【86版西游记老版全集40集】

六小龄童版的《西游记》算是后面出现的所有版本的老祖宗了,首播于1986年,据说拍摄过程中遭遇重重困难(比如缺少资金),唐僧的演员都换过好几个,但在全体剧组人员的不懈坚持下,还是将这部经典巨作完成了。

六小龄童版西游,出现频率最频繁的台词估计就是这句:大师兄,不好啦,师傅又给......(诸位读者大大自个儿脑补哈^-^)

接下来还有

张卫健版西游跟陈浩民版西游

可能这两版大伙儿傻傻分不清啊,小编就说一下

张卫健版播出于1996年,陈浩民版播出于1998年其实,陈浩民版的西游就是张卫健版本的第二部。据说当年是因为张卫健跟TVB的片酬没谈拢,所以就没继续接着拍,据说啊,只是据说O(∩_∩)O

下面是

《西游记后传》,其实小编想说,这玩意儿跟《西游记》的情节根本不搭边,不过当年出来的时候还是借着西游的名头火了一把的。而且最最可怕的是,里面的唐僧居然会武功,吓坏小编了。

《西游记后传》首播于2000年

主演主要有曹荣、黄海冰、吴健、黑子、马雅舒等

然后是

《新版西游记》,又称《浙版西游记》,首播于2010年

《新版西游记》的主演主要是陈司翰、费振翔、谢宁、牟凤彬等

最后就是张纪中版的了

张纪中版《西游记》首播于2011年,算是翻拍的当中名气较大的了

主演有:吴樾,聂远,臧金生,徐锦江等

当然《西游记》的名头可不止于电视剧方面

不少经典的电影也是由《西游记》而来的

比如说:

上图的话是不是很耳熟?

至尊宝的原话哟

就是周星驰的《大圣娶亲》跟《月光宝盒》啦

周星驰凭借着这两部电影一举打入内地市场,上北大演讲的时候北大的童鞋们问的也都是关于这两部《大话西游》的问题。

电影近期的还有甄子丹的

《大闹天宫》

然而诸位导演还不肯罢手,靠着《西游记》硬是闯进了动漫界

白龙马,蹄儿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

还有 龟派气功有木有^-^

近期的这个《大圣归来》可能会比较有存在感

《西游记》将电视剧电影卡通动漫都包圆儿了

不负四大名著的名头吧

O(∩_∩)O

1985年《西游记》花光300万,央视来查账,调查人员泪目

噔噔蹬蹬,噔噔蹬蹬,啾啾啾……

86版《西游记》片头曲这一句熟悉的旋律,陪伴了多少人的童年。这部改编自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经典电视剧,一度霸占寒暑假热播榜榜首。

如果现在问你,你还记得老版《西游记》一共有多少集吗?

电视剧老版西游记【86版西游记老版全集40集】

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但是很多人也许跟我一样,觉得怎么也得五六十集、七八十集,毕竟取经路上九九八十一难嘛。

可是我要告诉你,如果不算2000年的那次褒贬不一的翻拍,根正苗红的老版《西游记》一共才25集,而且86年还只出了前11集,一直到1988年才出全。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记忆偏差,我想有两点原因:

首先,《西游记》播出的年代,同类型电视剧本来就很稀缺,更没有现在这般发达的网络资源,能连续看个几十集,所以追剧的都要准时守在电视机前,认认真真地从头看到尾。

每天看一集,也要25天才能看完,而今天50集的电视剧,放到网上最快2、3天就看完了,这就给人们造成了一种错觉,认为当年的《西游记》集数很多。

其次,《西游记》的每一集的确够长,而且是皮薄馅大,没有广告植入。观众一次看将近1个小时的内容,等于一部,自然印象深刻,觉得整部电视剧的体量很大,集数很多。

如今,86版的《西游记》已经成为一部永远不可能超越的经典,尽管后来被多次翻拍,可如今人们提起《西游记》,脑海中一定只会出现六小龄童扮演的孙悟空和迟重瑞版的唐玄奘。

86版《西游记》从1982年7月3日开机,断断续续拍了6年才完成了前25集。在中国电视剧的历史上,如此长的拍摄时间恐怕是前无古人,后也难有来者了。

现在的电视剧,快的也就2、3个月,最慢的也不过1年。因为演员们在拍摄期间需要全天候在剧组,剧组也要负责所有人的生活起居,时间长了,谁都吃不消,所以各部门就像精密机器的齿轮一样协作,为了节约成本,拼命压缩拍摄时间。

可让我们奇怪的是,在条件极为艰苦的80年代,《西游记》剧组的所有演职人员居然用了6年的时间,最后就出来25集的成片,到底是效率太低,还是另有隐情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只有一个人最有发言权,就是《西游记》的导演杨洁。

2012年,在《西游记》开拍30年的时候(1982年开拍,1986年上映),杨洁决定把当年拍摄《西游记》的艰辛写出来,原书名叫《重温旧梦》,后来改为《敢问路在何方》,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杨洁这一时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我写书不为诉苦,只是让人们了解,在那个年代拍电视剧,我们这些人是怎么工作的。我忘不了那个时代,那个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黄金年代,这本书就是我对那个年代的纪念。”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电视荧屏被各种港台片、日本片占据,国产的电视剧少得可怜。

中央领导提出指示精神:要求中央电视台把我国的古典名著搬上电视屏幕,拍出我们自己的电视连续剧。用现在的话来解释就是,整点导向正确的正能量题材电视剧,牢固树立我们国家的文化自信。

1981年11月,杨洁被领导叫到了办公室,问她敢不敢接拍《西游记》。此时已经52岁的杨洁,面对难题毫无惧意,她对洪民生说:“有钱就敢拍,我接了!”

杨洁是1979年央视迎新春文艺晚会(严格意义上的首届春晚)的导演之一,并在1980年指导了她的第一部电视剧《崂山道士》,备受好评。

可杨洁心中一直有个愿望,就是能够将《西游记》的故事拍成电视剧,没想到机会说来就来了。

剧组成立后,杨洁才发现要拍好《西游记》没有她想的那么简单,这种神话题材的剧本本就难以呈现,需要用到大量电视特效。

然而那个时候我国电视剧都属于新鲜事物,特技领域更是完全空白。虽然电视台买了一台进口的ADO特效机,但是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因为缺乏软件,做出来的人都是扁的。

杨洁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既然洋玩意一时学不了,那就用咱自己的土办法,特技不够人来凑。

剧中有一集是孙悟空和妖怪的对打戏,为了表现打斗激烈,两人要从地面打到空中,但就是这么个简单的特技,后期人员却根本没有办法实现。

当时剧组想到的土办法就是在野外挑了一个空场地,摆上一个大蹦床,再临时借调来几个跳水运动员当妖道和孙悟空的“武替”,从蹦床上一跃而起,到了空中再兵器相交,做打斗装。

最可怜的是摄像师,要躺在地上往天上拍,经常拍完灰头土脸的。事后回想起来,杨洁依旧不好意思地说:

“当时那些手段真的‘土得掉渣’。”

杨洁说,拍摄《西游记》本身就像在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特技只能算最不起眼的问题之一了,更难的是选拍摄地点,就是选景。

既然是《西游记》,重点就在这个“游”字,不能老在一个地方拍啊。

为了解决排场场地的问题,杨洁迅速组建了一个选景小分队,并列出一个为期两个月的选景计划。

1982年3月1日,杨洁率领选景小分队开启东南之旅,为期35天,途径江苏、安徽、浙江、上海、湖南、湖北等地,这些省份的名山大川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比如安徽黄山、九华山、浙江的普陀山、湖南张家界。

同年4月5日,杨洁等人第二次出发选景,这次是西南方向,途径陕西、四川、云南各省,之后回京向领导汇报。

取景小分队的辛苦旁人无法理解,一行人起早贪黑,每到一处根本无心欣赏风景,只是从专业角度分析取景的可行性,有时候还要对接当地的群众演员,非常辛苦。

好在功夫不负苦心人,绝大部分的拍摄场地都在这次选景过程中确定了,其实杨洁本想带着选景小分队再去泰国和印度,最后由于时间和经费的问题未能成行。

谁知就在《西游记》开拍几年后,社会上的风言风语逐渐多了起来,有些不和谐的声音也传到了杨洁和中央台领导的耳朵里。

“谁家拍电视剧能拍好几年的,整天到处旅游磨洋工,杨洁根本就不是认真拍戏的人。听说现在国内玩腻了,干脆带着人去印度泰国玩了,应该好好查查她。”

杨洁忙着拍戏,并没有在意,可是中央电视台接到举报后坐不住了,迅速成立了一个调查组到《西游记》剧组了解情况,顺便查账。

调查人员本以为这个“大瓜”应该是十拿九稳了,可到了拍摄现场他们都愣住了,无论是主演还是导演组,都在吃馒头咸菜呢,有的还没吃上两口,下一场戏又要开拍了。

经过仔细询问、调查后,发现《西游记》剧组不但所有的开支都有明确合理的记录,演员也没有“天价”工资的发放。

即使是戏份最多的猴王孙悟空,一集也只有几十元钱的演出费,至于杨洁带着人公费旅游,纯属某些人的主观臆断、恶意揣测罢了。

领导听完调查组的汇报后,也是眼圈泛红久久不语,经过研究后又给剧组追加100万元经费。

然而就在《西游记》拍到15集的时候,杨洁还是被台里中止了拍摄,原因是这15集已经把前期300万的预算花完了,没钱继续拍了。

杨洁这下不干了,找到领导据理力争,说如果现在半途而废,之前这么多人做的所有努力不都白费了吗?

可是上面的意思已经无法更改,肯定是不会继续拨款了,毕竟300万在80年代已经算是一笔巨款了,央视不想继续去填这个无底洞,说要是还想拍,那就自己想办法拉赞助,不然就停机。

杨洁回忆,听到领导这么说的时候,她非常气愤和伤心,但是却从来没想过放弃。那段被迫停机的日子里,她天天去各大企业化缘,希望能拉到一笔新的启动资金。

可是那时候的影视作品并没有商业化,谁会心甘情愿出这笔钱呢,剧组一度陷入濒临解散的困境。

一些演职人员不忍杨洁一个人东奔西跑,也各自发动关系筹款,还有一些小观众听说剧组困难,自发捐献出自己的压岁钱和零花钱……

《西游记》剧组所有人的不懈努力终于感化了铁道部第十一工程局的领导,他们同意借款300万,帮助剧组渡过难关。

杨洁拿到这笔钱,立即重启了后续剧集的拍摄,所有演员无视物价的上涨,依然领着6年如一日的工资,每集每人最高90元,最低30元。

尽管如此,这300万也没能撑到拍摄完成,杨洁只好忍痛去掉了《险渡通天河》《真假美猴王》等5集内容,原先的30集变成了我们最终看到的25集。

《西游记》被迫缩水这件事,成了杨洁终身耿耿于怀的心病,尽管2000年几乎由原班人马打造的《西游记》续集又重登大荧幕,一度引起广泛关注。但时过境迁,观众们对这部“续貂之作”并不买账,称其故事雷同,不如老版耐看。

按理说续作的资金投入和服化道相比老版都有质的飞跃,主演也都没换,为何没有延续经典呢?

很简单,时代变了,80年代能看的剧太少,2000年左右的时候已经很多了,欧美的、日韩的、港台的,可选择的空间大了,自然品味会更加挑剔。

再者说,续作天生就不讨喜,老版《西游记》珠玉在前,不管制作精良与否,总会勾起人们美好的回忆。

续作除非是无懈可击,但凡有一点瑕疵,都会被冠上“画蛇添足”之嫌,虽然残酷,却是不争的事实。

杨洁面对续作的褒贬不一,自己却看得很开,她对记者说:

“哪有什么完美的作品,留点遗憾才是人生。”

《西游记》能够在两眼一抹黑的年代,历经6年风雨最终拍摄完成,并成就一代经典,总导演杨洁居功至伟。

《西游记》之后,杨洁也曾执导不少历史题材电视剧,只可惜《西游记》的成功难以复制。更让她心寒的是,尽管《西游记》成功了,可她一直坚信不疑的艺术追求却有些跟不上时代了。

有人评价杨洁:在领导面前不会拍马屁,在商人面前不会吹牛,拍戏只挑剧本,选演员只看角色契合度,固守着她自己那些“过时”的原则。

杨洁一开始还认为这是夸奖,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妥。可时间久了,杨洁也妥协了,她承认,现在不是导演能做主的时代了。杨洁面对镜头无奈地说:

“现在谁出钱谁是大爷,导演做不了主,说不上话。曾有人塞钱给我,必须用谁谁谁。这种潜规则太可怕了,我受不了这个气,只能选择不干了。”

杨洁在《敢问路在何方》书中用很长的一个篇章写道:

《西游记》让人们记住了美猴王、猪八戒、唐僧、沙和尚,可谁记得那匹白龙马呢?它多么通人性,为剧组付出了多少,吃了多少苦。但是拍摄完成后,因为岁数大了,就被人们扔在马厩里等死,连饭也没得吃。当我最后一次见到它的时候,白马对外界的一切都已经麻木,不久后孤独地死去了……

杨洁给这个篇章起了一个十分凄美的名字《龙驹悲歌》,她对记者说,我觉得那匹白马就像我自己。

2017年4月15日,杨洁走了,但她的名字永远不应被世人遗忘。

记住,正是她的孜孜以求和永不言弃,才成就了《西游记》的不朽传奇。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