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她才对得起今天的刷屏
一份工作做了7年,是什么感觉?
(资料图片)
麻木、迟钝、疲惫。
——2016年,那个顶着鸡窝头,穿拖鞋出镜,不怕暴露自己喜好偏向的文艺青年如实说。
你可能猜到了,许知远。
他的《十三邀》,已经横跨7年,做出六季+两个番外,和近70人对谈。
3月1日,《十三邀》第七季上线,许知远就坦白了自己的困境。
站在一个分岔路口
意识到感受力开始迟钝
所以,第一期,他带着想要继续的“指望”,前往湖南长沙,拜访了另一种生活,甚至矫情点,走入了一个桃花源。
除了分数(豆瓣9.5)、口碑。
收获,比想象得多。
在这一期,许知远仿佛成了个刚入园的小男孩。
抱树。
画画。
下地。
脸上,总是露出羡慕到甚至有点崇拜的表情。
聊到要吃喉糖、陈皮,喝水。
最后,冷静清醒地发出感慨。
词语引发词语
感受激发感受
行为激发行为
嗯,帮内娱兜住谈话底线的许知远,在迷茫无力的时候,终于也有人捞他一把。
等等,肯定不止他。
也是巧合,稿子发出来时,刚好是有人庆祝、有人警惕,大谈女性力量的妇女节尾声。
所谓独立、平等、自强,再多的形容词,都不如沉下心,好好体味她——
蔡皋。
01
蔡皋是谁?
如果用职业来概括,那她当了17年的小学语文老师,30多岁成了儿童图书编辑,退休时成为儿童绘本大师。
尤其后者,名号更是响亮。
著名画家黄永玉为她开大嗓。
画的真好啊
湖南有福了
1989年绘本《晒龙袍的六月六》
47岁的她,成了中国第一个拿到插画界奥斯卡的作者。(《宝儿》获布拉迪斯拉发国际插画双年展(BIB)“金苹果”奖)
后来,她的《桃花源的故事》被选入日本教科书。
荣誉加身,但蔡皋这个名字,你我并不熟悉。
如同一直被忽视的绘本,而在大多数人眼里,这仅仅是给儿童看的插画。
蔡皋的女儿也对母亲事业抱着怀疑的态度,她认为母亲做了一辈子绘本,却没怎么办过展览,稿酬也没多少。
在国内美术界,插画、绘本在鄙视链的最底端。
在蔡皋出版的书籍里,大部分豆瓣评分都在8.0以上,当中较知名的绘本《桃花源的故事》评分人数也没超过400人,其他大部分作品评价人数也仅有两位数。
如果只用数字来认识她,那真的黯淡又苍白。
来,看看她的画。
这是她的随笔。
这是她画的美术书封面。
蔡皋曾为湖南美术出版社的1-6年级美术课本绘制封面
这是她笔下的儿童。
插图来自“与蔡皋对话·笔记本系列”之《百子纳福》Notebook
这是她心目中的桃花源。
《桃花源的故事》绘本节选:渔人进入桃花源
线条恣意,色彩恬淡,下笔有趣。
蔡皋的画,有结实的烟火气,也使得她绘本里的孩子气自成风格。
画桃花源,她试了很多办法,撕掉很多画稿,注入了下乡当老师做农活时的所历,才在3年后,画出满意的终稿。
那个时候,她住着相似的土房,下田干活,春插秋收。
蔡皋当时住的小院,由其丈夫萧沛苍所画
原本,一开始干活只是为了融入,但更多的,是被放逐的委屈和不甘。
等到她慢慢适应后,自然和土地疗愈了她,那些茶亭、小路、挑担的人、寺庙的钟声……都细细碎碎地铺进了她笔下的桃花源里。
画里的人挑担、喂鸡、煮茶、唠嗑……既有劳作忙,也有闲趣。
仔细一看这张图,男孩身上有什么跟普通人不一样的地方?
男孩的眼睛是蓝色的,如海水一般的湛蓝清明。
因为她觉得,孩子看待世界的目光是开放、透明的。
她无比珍视童心。
在《百子纳福》《小先生》里,她画出了儿童百般天性,百态身姿。
谈童心的时候,不意味着幼稚,它就是一种纯粹,纯粹的快乐、纯粹的生命体验,任何长大以后的抽象词汇都没法涵盖,也没法描述这种自由自在的感觉。我们要一起来保护好自己内心最纯粹的那部分。只有这样,不管世界怎么变化,有多浑浊,你心里总会有一股泉水汩汩地往外冒。
——中国作家网《“宝藏奶奶”蔡皋访谈》
这一生,蔡皋都在试图还原童年。
殊不知,童年一直在她身上生长。
02
她是怎么救到许知远的。
一个词,具体。
蔡皋活得真切又具体。
许知远抱树,出现在节目开头,那是蔡皋让他感受树的力量时,他照做的画面。
她一开口,就把我吸引了。
语速稍快,语调活泼,手上还总是配合话语有动作。
听许知远说,看到石凳,想起了小时候,可不够真切,想念童年。
蔡皋认真地说,“一定要找回来”。
因为这也是她一直在做的事。
来到蔡皋家里,许知远冲着她的笔记画,无比好奇。
那些画,线条简单,缀以文字解释,类别五花八门。
细致到针脚的排布、鞋垫的做法、童谣的唱法,甚至怎么用手比划出一只兔子或者狼狗。
甚至,是小儿子小时候一篇她觉得有趣的作文。
一行行字和线条,勾勒出那些属于过去的记忆轮廓。
她尤其钟爱有外婆陪伴的童年。
老长沙青石巷7号,曾是蔡皋的家。
门前有一口青石井,外婆经常会用井水给孩子们做刮凉粉、凉绿豆汁、甜酒。
外婆手巧,每逢节气日,还会做腊八豆、雄黄酒、麻达滚汤圆各种美食。
她识的字,只够给亲人写信,但外婆有一肚子的故事,只要一坐下来扯线,故事就跟线一样,怎么也扯不完。
《月亮走,我也走》
除了回望过去,她的画笔,还会用来定格当下。
她最喜欢自家的阳台。
这样的阳台,谁又能不喜欢呢。
攀满架子的紫藤,脚边的八宝花、吉祥草、蓝蝶花……
间夹着茄子、苦瓜、辣椒……
在她热气腾腾的小花园里,既长出了美,也容得下生活。
肉叔印象最深刻的,是下一刻。
他们正逛着,突然,落雨了。
许知远避之不及,要拉蔡老进去,这是我们正常人的反应。
老人的反应,却恰恰相反。
她笑了,小声冲天空喊了句,来了啊。
仿佛招呼老友。
雷让雨分明,雨让植物分明,植物让人的感觉分明。
——节选自蔡皋散文《一蔸雨水一蔸禾》
有人把她的喜怒形于色,形容成“像小孩”。
她接受,甚至暗自庆幸。
当你是孩子时,“童真”是最容易的,年纪越大,“童真”反而艰难又珍贵。
最和谐的是儿童
没有分别心
成人要一辈子的功夫
还做不到没有分别心
03
你以为,蔡皋一生幸运,到老还能留住童趣?
怎么可能呢。
蔡皋爷爷做过县令,后来出国留学,再加上父亲在西南联大做学生时,帮飞虎队做过翻译。
家里被划分成”黑五类“,从小就遭白眼。
即使考到了省里的好学校,她也去不成。
19岁从湖南第一师范(那时是中专)毕业后,她下乡,被分配到株洲县一个偏远的地方,太湖下的“寺村”,当小学老师。
带着怨气和不甘,她只能和当地的乡民一起下地种田、务农。
在那经历了什么,节目里蔡皋并没有多说。
但大抵看得出,犯过错,也吃过亏,总之就是待得并不开心。
不然,不会在18年后,被调入湖南少年儿童美术出版社当图书编辑那天高兴成那样。
我记得那一天,一切手续都办好了,我进了出版社那个院子,走到一棵树的绿荫底下,觉得好甜,脚要起飞,人就很轻,几步路走下来,我害怕,我说不要着急,你慢一点,要享受一下,这真是幸福的时刻。
——一条:《76岁“国宝级”绘本奶奶:孩子的读物,不能有0.01%的差错》
和其他明媚的作品不同,《宝儿》整体用色是以宝儿身上大红和大绿与周围环境里的整片黑色抗衡,这黑色其实也是蔡皋真实体验过的沉重。
即便如此,她也不把这黑色,称之为脏。
童年,成了蔡皋的桃花源。
不是童年本身美好,是她必须有意为之。
我没有桃花源
我的桃花源是逼出来的桃花源
回到《十三邀》节目一开始,蔡皋指着院子里一棵笔直的大树。
曾经被拦腰锯断,如今已看不出任何伤痕。
许知远问,是看得出伤痕比较好,还是看不出比较好?
她的回答,在曾经的画里。
她留住了它的伤口,却也觉得它不欲与人言心事。
我相信它有知觉,从伤口就可以看出来。
大枝被削时留下大疤痕,大树要花若干年时间自行修理。
粗糙的树皮会慢慢愈合,将断面包起来,最后形成一个起伏的山丘一样
将伤痕放到树的内里。
也是心事不欲对人言。
毕竟,树的本能就是笔直生长。
但即便不言苦难,TA依然能给人力量。
希望大家在看我艺术的时候,可以有一种温暖的东西,它跳出来,拥抱你。
肉叔强烈建议,你有空的时候去看看这集。
看看这位活得那么安静,又热烈的可爱女人。
许知远怎么也没想到,原本来找“指望”的他,也成了蔡皋的“指望”。
有人愿意听我说这些
多少年都没人跟我
像你这样的
这么远跑来为了跟我谈这么多话
我们是需要互相拥抱的。
我们是可以互相拥抱的。
就像这棵枯木。
许知远以为它必死,蔡皋却知道它会活。
树枯了,那就浇很多很多水。
等地底的根茎,慢慢醒来。
你我也可以。
许:它会再活过来吧
蔡:对,会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