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还没开撕呢,就惹群嘲了?
宇宙大IP《三体》的剧版刚开播呢,观众率先达成了一致——
(相关资料图)
一切都挺好,除了王传君。
有一说一,王传君在这开头也就十来分钟戏份,换来的是全方位吐槽。
更别提制片人下场解释,也纯属倒油,替他多招来了几百条diss。
这事儿说奇怪,也没那么奇怪。
放在压根不懂演戏的人身上,不过就是再一次自证能力的翻车现场。
但现实就奇在太极端了——
从前在《我不是药神》里几乎零差评,如今的《三体》又几乎全差评。
如此两极的评价,放在王传君身上,果然是很“王传君”。
不瞒你说,本人今天的一部分乐趣,就来自欣赏网友对王传君的辣评。
有人在戏里对比,强调这是一场单方面的碾压;
有人跳出戏剧,用一句话让路人读懂批评;
当然,这个只有王传君一人受伤的世界,最后还是回到了演员本人身上…
批评本身倒是不大难理解的。
想想,平日里大多由龙套出演的无名氏和NPC,在这儿都是各行各业的大佬争着出镜,《三体》的号召力可见一斑。
而王传君出演的丁仪,总是扮演着一个高纬度的解说者,在“三体宇宙”里算不上主角,也绝对称得上灵魂线索。
在顶流IP里饰演核心人物,总得做好接受评判的准备吧?
开头四集的王传君,演技有,但不多——
说台词,断句总能断在出乎意料的地方。
好似一个文盲读SCI,一个伪文青大谈尼采;
就是不像一个天才科学家谈论自己的专业领域,为了保证表达的严谨性,在深思熟虑之后一口气输出大段长难句。
情人自杀,信仰崩塌,他干脆歇斯底里。
也并非平静湖面下隐藏着的、被过度悲伤冲击出的巨大漩涡,只是纯粹地沉溺在浓烈的情绪之中。
一头长发,胡子拉碴,加上拿腔拿调的厌弃。
这哪是天纵英才、冷静聪慧的科学家,分明是郁郁不得志的瘦版高晓松啊。
要说王传君没有人物设计,也是乱讲。
至少在他的表演里,爱人是美好的,情话是缠绵的,反倒是科学信仰的排序靠后。
但这一套下来,只见肉麻的文艺范儿,压根落不到科学家上。
在一众揣摩到位、演技在线的队友里,成了唯一拖后腿的主儿,王传君自然免不了挨枪子。
不过这一切都比不过一种错觉——
王传君演出来的艺术家,太贴近「大众眼中的王传君」了。
是那种失业11个月,卡里只剩下100万的“何不食肉糜”;
是连续出演四季《爱情公寓》,后来几次切割关系的“放下碗骂娘”;
这些对伪清高、凹人设的反感装进一个盆里,被活成了一个飙升的愤怒条。
到最后也很难说,开头的评价到底是只针对角色,还是迁怒于演员本人了。
所以王传君的「清高」到底是不是装的呢?
那段100万的群嘲发言,其实还有个经常被忽略的后半段,来自王传君的自省:
“我想想我高中同学,做普通工作,一年15万,有孩子有房子,还能一年出国旅游两次。我觉得他们才是正常的生活,我们这个圈子太不正常了,是变态的心理。”
和《爱情公寓》的割席,也出于王传君一直想摆脱“关谷神奇”的影子。
不论是被绑死戏路的魔咒,又或是方便收割情怀的光环,不论好坏,他一概拒绝。
王传君这人,一向是个挣脱主流、撕破和谐表象的性子。
只不过挨骂与否,常看他撕的对象是谁。
好比当年电影《摆渡人》的口碑断崖式下跌,半个娱乐圈都在王家卫的微博里站队。
当时这波顶流纷纷发声支持,只有王传君扔出四个大字:我不喜欢。
在这个圈内集体失明现场,成了唯一说真话的人。
怼完选择性失明的同行,他还用电影片名,暗喻过某维密天使摔跤、众人只管送温暖的事件。
类似的情节,也在《桃花坞》名场面之尴尬九分钟中上演。
彼时,老前辈宋丹丹指挥全场,恩威并施,想要安排一个篝火晚会,一众小辈敢怒不敢言。
只有王传君,明确反复说不,让他人纷纷鼓掌竖大拇指。
王传君敢于拒绝,敢于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敢于捍卫自己边界。
大多人都没有那么大的勇气,只能做那个被安排的人,他一度成了不少观众的wannabe。
但人总是在矛盾中成长的,王传君原来那股子熊熊怒火,早就变成了温热小火。
如果说他的前半生,是关于寻找和放飞的旅程——
选秀出道,小配角跑龙套,参演《爱情公寓》走红,然后被角色框死,出个歌上个综艺,也不过是在沪圈里打转;
那个时期的他,格外在意容貌打扮,还把大学室友陈赫带得爱买衣服。
直到经历妈妈和好友乔任梁的先后离世,王传君干脆弹到了另一个极端。
蓄起胡子长发,成天穿着宽大,去各个话剧串场,也敢于说着那些得罪人的“真话”,活像个满腔愤怒、毫无负担的嬉皮士。
正是以这般不修边幅的姿态,他拿到了转型期的第一个正角儿,《罗曼蒂克消亡史》里油滑市井,满嘴黄笑话的杀手。
而如今结婚生子的他,又变了。
大概是在两者之间,让自己活得更舒服了——
就像李雪琴的评价,王传君有一种“大型哺乳动物的温和”,几乎完全看不出棱角。
他喜欢独处,会安静看海看月亮看一树的鸟。
一个人自愿被放逐到孤岛,听着海浪声磨咖啡豆,也很幸福。
他也会笨拙地准备贩卖机里最贵的螺蛳粉,来招待凌晨五点出发看他的朋友。
就好像每年回家的老一辈,总会把她觉得最好的东西拿出来给小孩儿。
面对一些不在同一频道的朋友,你说你等一下午只为了一个瞬间,看一整棵树的白鹭都飞起来的那一下,他就是默认了你要抓鸟来吃。
这种“两个人的孤独”,王传君也能乐着应对——与人相处,也是见自己的过程。
浅看文青的自我拉扯,他也不再是过往每个阶段的他。
当初让自己愤怒的“关谷神奇”,变成了可以淡然重现金句的一段过去。
有了全新的代表作,再回头客观审视关谷这个角色,也确实陪伴了一波人的青春。
这看起来像是装出来的清高,终于露出了马脚;
换个角度,又何尝不是一种成长?
虽然拧巴还在,王传君在出世和入世之间较劲儿,远做不到读懂一切;
但也没谁规定,通透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吧?
真要掰着指头论王传君的错,大概还是业务能力不足以支撑自己所标榜的清高吧。
不想同流合污,似乎必须得有一种足够强大的底气。
否则一切都会被视作另一种特立独行的标榜,不论清高的真假,大众都不再在意了。
诚然,王传君的心气儿换出过好的表演——
为了《我不是药神》里高大却怂,最后撒手人寰的吕受益,他做足了一切准备。
为了贴合角色的瘦弱感,王传君坚持减肥两个月,最初每天跳绳4000下。
后来随着戏中病入膏肓,他干脆增加到8000下。
电影里还有个镜头,是身患重症的人到了最后时刻的奄奄一息,憔悴无奈。
为了增加真实感,王传君愣是熬了两天两夜没睡觉,效果立竿见影。
但这个让他拿到百花奖最佳男配角的,多少也靠人设和剧情的加持。
角色上了“五险一金”,只要演技不拉垮,谁演谁挨夸。
更加极端的例子,非影后汤唯莫属。
一张有咀嚼韵味的脸,能让导演们主动在她身上找贴合人物的特性,《色戒》里的王佳芝便是最完美的点题:懵懂,钝感,还有几分不会演的演。
让这韵味荡然无存,也只需要一个不合适的古装角色,分分钟而已。
所以,摆脱了人设光环之后呢?
王传君似乎总在追求着出世,追求极致的雅,追求带着一股痴劲儿的理想主义。
但,戏拍的是生活,再大胆的想象也源于生活。
有时候,太想着遗世而独立,反倒是做不好演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