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柳书院少爷到8岁被骂的黄多多,为什么慕富审美只流向男性?
大家都刷到“万柳书院少爷”了吗?
只因为那条胯下运球的短视频定位在京圈顶级学区豪宅,视频一角被网友隔空判定为顶级艺术品。
成千上万网友自称老奴,更有甚者顺着网线做少夫人梦,光凭这短暂的几秒品出这个男孩温柔、帅气、有内涵,内外兼修特有魅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叔也不知道这是咋看出来的
氧叔发现,这两年来,流行审美逐渐指向同一个方向:金钱堆砌起来的才是最美的。
起初,还是比较隐晦的“每个女孩都想成为欧阳娜娜”;
后来,内娱最受追捧的人设从草根逆袭变成了富二代,选秀巅峰期上位圈的人设,不是海南小富婆就是温州富二代,各大盛典上,帅哥美女站一块词条是豪门姐弟;
再往后,相貌平平的卡塔尔小王子和万柳书院男孩成为了全网联姻的目标人物,时尚风向也转向松弛感老钱风。
慕富的种子在流行审美土壤里扎根,发芽,野蛮生长,放肆掀起狂欢。
而当我们把这场声势浩大的慕富审美现象拆解开来,会发现它之所以有横冲直撞的劲头,并非仅仅是“羡慕财富”那么简单。
01
为什么流行审美会失控般地冲向慕富?
①经营美的成本
除去少数天生丽质,大部分美都离不开经营,而家世、金钱、权利确实可以换取更多经营美的成本:时间与精力。
就像说“我就是个大花瓶大懒虫,我知道我的性格,没有大志没有志气,要打扮每天就像个花瓶”的章小惠。
到处旅行以松弛感著称的郑秀晶,她们的美都基于大量的“闲”,能闲下来去拿衣橱的美衣比对揣摩,能闲下来去享受一杯有情调的手磨咖啡而非速溶。
而对大多数普通上班族而言,这两年的关键词是匆忙,是疲惫,是忙于应对四面八方的变故,是疲于两点一线的奔波生活。
就连时下最流行的生活方式,都是带着决绝牺牲意味的报复性熬夜:我宁可牺牲睡眠与健康,只求在幽暗的凌晨两点抠出一丢丢只属于我的生活。
循环往复间,普通人捏在手心的成本越来越少,逐渐让渡出审美话语权。
当时的热词是社畜脸。
②审美意识灌输
和过去不同,和别国不同,如今我们市面上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常常将富=美好奉为信条,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烙在观众心上。
想来过去的港片多着笔墨于世俗小人物。
像《喜剧之王》中的龙套与舞女,揭开嬉笑怒骂自嘲的盖头,传递的是“人人都能当主角”的价值观。
图源@戏精小玉
《食神》里擅长虚假营销的奸商和夜市摆摊的大姐大,最终靠“情意值千金”做出了那碗好吃到让人流泪的黯然销魂饭。
再看如今的韩剧,编剧愿意不带有色眼镜地揭露人性讽刺社会,可以是名流诡计与厮杀,也可以是穷人十年舞一剑去复仇。
例子很多,譬如书写荒诞疯狂上流社会的《顶楼》。
留下贫富差距经典台词的《小小姐们》。
为全世界被霸凌的受害者应援的《黑暗荣耀》,且看被压迫和剥削的女性如何联手干倒外表光鲜靓丽的霸凌者。
被家暴的大婶和被霸凌的女主携手并进
相对而言,国产剧里鲜少刻画一个活生生的、不是工具的底层人民。
要么是无视贫穷的存在,也有嘴上喊着月薪2000外债一堆的穷人人设,但他们吃不起泡面,却都住得了外滩豪华精致独卫大单间。
要么是趾高气昂的审判,没钱的皆尖酸刻薄有心机,富人皆天真烂漫长得好。
底层人也就那么几种,要么是贪小便宜嘴脸讨人嫌,要么是让主角受委屈的心机大反派。要么是能火速推动剧情的:从小地方乡来打秋风的,贪婪势力愚昧无知的穷亲戚,比如樊胜美的哥嫂母亲。
③慕强心理变质
比起单纯慕强,现在的网络环境更倾向直接相信金钱=强大,不管你的钱是从何而来,你又是什么样的人。
从而产生“只要跪拜在这种强大下,就可以得到某种庇护和好处”的错觉,把他人利益与自己的利益挂钩,进而从慕强转为慕钱。
同时,这种心理对不同性别表现也不尽相同:当男性与财富挂钩,不露脸都能被想象成强大帅气的李泽言,从而产生想进一步靠近的浪漫错觉。
而女性与财富挂钩,第一时间想到的,举几个例子:傲慢无礼的恶毒女二。
或者被财阀玩弄心机girl,比如事业有成的宋慧乔之前就被造谣与财阀有染。
或者没啥能耐全靠别人,比如2022年在事业和学业上都表现得可圈可点的谷爱凌,结果被质疑团队操作。
黄多多更是从《爸爸去哪儿》开始就被网暴泼脏水,不论做什么穿什么都可以被找到嘲点。
02
为什么我说
慕富审美是对普通人最大的陷阱
①最简单的,真金白银从你口袋拿钱
发现没有?很多人变成网红的第一步,不是搞才艺也不是强调颜值,就单纯炫富立有钱家世好的人设。
先收割大批无条件依从慕富审美的网友,让大家觉得他值得信任,让人不自觉掏钱进入消费主义陷阱:
好像有了同款,吃了同一家店,自己也会变得不一样,就是让人相信商品价值能证明自己价值。
网红小来爱耍赖,不少人买了她推荐的东西,结果遇到质量问题。图源@网络
于是,对方的假富可能变真富,真富也会越来越富,真金白银流向富人口袋,贫富差距反而越来越牢固。
向太和欧阳娜娜大概也想靠这个逻辑,结果前者不走心卖货,后者买原创只绣了nabi四个字母的纯白浴袍998块还不包邮简直太离谱,都翻了车。
但更多的是没有翻车的,比如万柳书院的男孩十六,前两天开直播pk,有网友说他7分钟就收到20w礼物。
②吞噬普通人的自我价值
在慕金审美中,金是最重要的标准,所以我们更容易过滤他人缺点,神化他人贬低自我。底层逻辑就是,既然有钱等于美好那么贫穷等于恶劣。
真的这样简单粗暴吗?
跳出这个逻辑,你会发现世界的参差与鸿沟并不能全然阻挡自我价值的实现。
我们见过以一己之力托举山区女孩的张桂梅校长,见过被剧组遗忘在石头上被导演说不可能演主角的赵丽颖,也见为梦想永不言弃拿血汗拼杀出亚洲杯的中国女足。
今天俩人梦幻联动了一波
相反,用他人设定的标准奴役自己,进行精神内耗,否认自己存在的价值,最终湮灭的也只有自己的人生。
③桎梏女性进步
正如前文所说的,男性在慕钱审美里收获红利,而女性在慕钱审美中收获的却是凝视。
不仅有钱女性被揣测被误解被,自身价值被肆意抹杀。
就万柳书院和卡塔尔王子事件而言,有些梗大家都玩,但玩着玩着就成为了一场看似不经意实则针对女性的物化。
和亲什么的,将自己作为物品来交换
潜台词是女性可以被置于展品柜上被评鉴,从独立的主体变成了客体,而平等独立的思想也会在一次次精准打击的狂欢中日渐凋零。
03
当我们在聊流行审美,我们在聊什么?
叔之前说过,任何流行审美都离不开社会环境、价值观与大众情绪。礼乐崩坏的乱世,庄子给出了脱离世俗禁锢的飘逸审美。
对未来充满迷惘的时期,人们悟出了迷幻美学与赛博朋克。
而揭开慕富审美表象,能看到现阶段在财富的鸿沟中消极的大众情绪。
当时代的声音从迷茫、躺平转到自我贬低式接受时,比起用一场场简单粗暴的慕钱狂欢刺激感官,我们更需要以抚平褶皱的审美来寄存灵魂。
比如滚烫的港风,它好似一曲不问出处只颂生命的赞歌,让抱有缺憾的人美出自己的特色。
让泥泞挣扎的人找到自己的鲜活,让不够自信的人活成自己的主角。
比如诞生于现实的苦难和科技的发展交叠的千禧年的y2k。
用明媚、张扬的色彩死开过往阴霾,时代变化,也该对新世界带些美好期待。
不过叔觉得,更试配现阶段的可能是升腾着团团烟火气的田园审美,比起刺激、割裂、疯狂,它更像是四两拨千斤地将我们地眼光从那些空虚缥缈的,无意义的事物上挪到自身。
比起囫囵度日吃电子榨菜,去感受热腾腾美滋滋的三餐,去感受蓝天白云自然的馈赠,像日本电影《小森林》,阳光、美食、小猫,舒适且脚踏实地。
刘亦菲新剧《去有风的地方》也是这样的慢节奏,到各家蹭蹭饭,陪老人摆摆摊,在有风的地方做着看书发呆听风铃叮咚。
不少宝子都觉得久违地静下心来,产生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
如果说慕富审美是丢失自己的过程,那就脚踏实地一点点找回自己。
而迈出第一步的方式不用很热烈,只用思考电视剧中抛出的问题:比起世俗的成功,人生的时间有限,你到底想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