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长江,“杀鸡取卵”终于付出代价

首页 > 娱乐 > 明星 > 正文

潘长江,“杀鸡取卵”终于付出代价

潘长江又出来整幺蛾子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此前发出的视频中,他身穿病号服,蓬头垢面,情绪激动地大喊:“你瞅啥。”

这要换成其他老戏骨、老艺人,评论区定然是大家的关切之声。

但在潘长江这里,大家却清一色都是来看笑话的。

潘长江此前直播卖酒遭非议,有人调侃他,“这是喝假酒中毒了?”

事实证明,潘长江穿病号服的举动,又是“装疯卖傻”博噱头。

视频下面留言骂的人多了,他自己就灰溜溜地删了视频。

自从“潘嘎之交”后,潘长江的名声便一落千丈。

失去了舞台、没有了搭档,他也露出了“真面目”。

本来能指望老戏骨这顶帽子,是能安享晚年的。

他却利用名节“杀鸡取卵”,结果自然是一地鸡毛,任人嘲弄。

急功近利的代价有多惨?看看潘长江就知道。

一、潘长江的沦落路

潘长江之所以走到今天这步,和他的经历脱不了干系。

如果说搞笑是种与生俱来的天赋。

那么潘长江就是这种天赋的拥有者。

潘长江的父母都是评剧里有头有脸的角儿。

尚未出生时,潘长江已经在母亲的肚子里跑完了一场又一场的演出。

刚一会走,他就迫不及待地跑到舞台上亮相,惹得台下哄堂大笑。

可惜,上天给了他天赋,也给了他等量的磨难。

还没等潘长江长大成人,医生先给他下了一纸判决书:“他可能活不过25岁。”

当时,潘长江被诊断为“尿崩症”,多尿嗜水,无法根治。

父母深知成为角儿要付出极大的努力,说什么都不忍生病的潘长江重复自己的老路。

奈何潘长江早就坚定了要唱戏的梦想,父母不同意,那就背着父母偷偷学。

练到浑身淤青,练到十个指甲盖和肉分离。

如此练了8年,只为了一个梦想:当角儿。

奈何天不遂人愿,没等来当角儿,他又迎来了命运给他的第二道磨难。

大家都知道,传统戏曲分为生旦净末丑。

演小生,必然是风流倜傥,一表人才。

而这恰恰也是潘长江的梦想。

由于生病的原因,15岁以后,潘长江再也没有长过个子,身高永远停留在一米六。

当小生,潘长江是够不着了。

但当丑角,他却十分合适。

靠着搞笑耍宝,潘长江终于进了剧团,圆了自己当角儿的梦想。

然而,还没开心几年,命运又给他开了第三次玩笑。

随着时代的发展,剧团演出逐渐被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好不容易当上了角儿,回过头却发现难以维系自己的生活。

分的房子是厕所改的,饭还不够自己一个人吃。

要么生存,要么追求梦想。

现实的压力终究压的潘长江低下了头。

在传统戏曲和大众二人转之间。

他还是选择了来钱更快的后者。

鄙视链到哪儿都存在,戏曲界也不例外。

而二人转,当时就处于鄙视链的底端。

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

一个“钱”字,轻而易举就夺走了他几十年的梦想。

但不得不说,钱确实来了。

凭借和赵本山合作的一出《大观灯》,潘长江成为东北有名的二人转演员。

演出场场爆满。

身价翻了数十倍。

钱有了,大房子也有了。

尝到了甜头的潘长江,在搞笑的路上一去不返。

从80年代第一次将小品搬上电视,到90年代在春晚舞台上成名。

这些年来,潘长江的事业就像是坐了过山车,一路窜到最高处。

可惜,和窜至高点紧挨着的,就是急速下落。

潘长江的资源一日不如一日,再难拿出更经典的作品出来。

春晚,成了他唯一能够在全国人民面前刷脸的机会。

然而,2007年潘长江深陷“小品剽窃风波”中。至此,他便失去了登上春晚的机会。

一开始,潘长江还尝试报节目。

被毙得多了,他脾气上来了:“再上春晚我就是孙子。”

话音还没落,在蔡明的邀请下,他又出现在了春晚舞台上。

谁会和钱过不去?

本以为这次上春晚会给他的事业带来转机。

可网友早就对他的搞笑套路摸得一清二楚。

旧活儿被盘透了,新活整不出来。

所以即便“豁出老脸”,也跌份儿到家了。

没钱赚怎么办?想办法赚钱呗。

为了赚钱,潘长江真是没少下功夫。

从二人转跨行演小品,又从演小品跨行去当了导演。

1年5部烂片,片片突破底线。

难看的千篇一律,烂的各有不同。

有时候赚得盆满钵满,还有时候会赔个血本无归。

为了赚钱,潘长江的梦想也丢了,脸也豁出去了。

那么下一步,还能丢什么呢?

二、这个钱咱可不兴赚

2021年,网络热门词语“潘嘎之交”被载入史册。

《小兵张嘎》中的嘎子谢孟伟直播带货翻车。

潘长江进入其直播间,苦口婆心地劝他:“直播带货水深,你把握不住。”

“你看潘叔我,从来不带货。”

故事发展到这里,“潘嘎之交”的内涵还太肤浅。

前脚刚劝完嘎子,后脚潘长江自己就跑去带货了。

正如他劝嘎子“你把握不住一样”。

潘长江同样“没把握住”。

意料之中,他也翻车了,而且翻得比嘎子还猛还急。

315晚会当天,潘长江的名字赫然出现在热搜上,内容是“虚假宣传”。

一瓶4500的酒。

潘长江“回馈”家人的价格是4799。

一句家人,让这瓶酒身价暴涨299。

演小品演不了了,做生意潘长江倒是门儿精。

在直播间熟练的大喊:

“来来来,同款再加1000件。”

被人怼了,满脸狰狞的骂到:“把没付钱的给我叉出去。”

网友质疑自己收到了假酒。

不道歉就算了,还给网友“附赠”了短信骚扰。

实在不怪潘长江直播带货吃相难看。

因为他能吃得真的太多了。

随着电商的兴起,直播带货成了新一代创业风口。

对于头部主播而言,一晚上赚上千万简直是分分钟的事情。

更别提潘长江这种自带流量,受众人群基数庞大的“老戏骨”了。

将潘长江直播4个月下来的带货额累计加起来,并按最低比例算提成,他赚到的钱如果拿去买楼,能按栋计算。

换了谁吃相能好看起来?当然,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潘长江直播赚了钱不假,可消耗的,是他辛苦经营多年的名声与形象。

自从被官媒下场点评后,潘长江的口碑便一蹶不振。

高考期间,潘长江跟风录制了一条祝福考生的视频。

别人送祝福,评论区里一片赞扬。

到了潘长江这里,“晦气”成了出现频率次数最多的词语。

被邀请参加某饭店的开业典礼。

换成别的明星,大家肯定抢着跟他合影留念。

到了潘长江这里,没有人热情的找他要签名就算了。

台下的观众甚至纷纷起哄:“你什么时候直播卖酒啊。”

刚开始,潘长江还能勉强维持笑容。

但随着台下起哄声此起彼伏,潘长江的笑容挂不住了。

满脸落寞的低下头,再也不肯抬头看一眼。

毕竟给大家带来的欢声笑语是真,如今的落寞也是真。

一把年纪还要在台上被人嘲笑戏谑,让人看了着实心里不是滋味。

可惜,这一切都是他自己作的。

潘长江真的缺钱吗?

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在寸土寸金的北京有一套大到能踢球的豪宅。

豪车更是数不胜数。

前半辈子赚来的钱,早就足够潘长江有个生活质量相当不错的晚年。

然而欲壑难填,贪心不足。

贪欲已起,又怎是说停就停下的?

一个潘长江,是一群潘长江的缩影。

三、是谁污名化了老戏骨?

潘长江之后,又一个老戏骨被骂上热搜。

六十多岁的老戏骨张晨光在直播带货时,被一些不怀好意的网友骂到哭。

“一把年纪晚年不保!”

“不演戏在这里带货干嘛?”

诸如此类的评论塞满了张晨光的直播间。

随着网友谩骂声讨愈演愈烈,张晨光眼睛一红,泪流不止。

“我几十年在演员岗位上兢兢业业,我只是想用另一个才能展现自己。”

这么多年,张晨光贡献出不少经典角色。

临了却因为直播带货,哭着在镜头前给大家鞠躬道歉。

张晨光真的做错什么了吗?

一没有售卖假货。

二没有喊着“家人”杀熟。

甚至于,他还远没有其他明星的生活来得那么奢侈。

有一次倪萍去到张晨光家里做节目。

冰箱里没有价格昂贵的食材,有的只是放到不新鲜还不舍得扔的水果。

衣柜里也没有天价的服饰,一件西服,他穿了十多年。

可即便他什么都没有做错,只是想赚个钱,依然被网友不依不饶地追着骂。

似乎,“老戏骨”一沾上“直播带货”,就是堕落。

到底是直播带货有问题,还是老戏骨不能带货,我们已经不得而知。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老戏骨这个词早已不纯粹了。

一个“利”字,足够让他们丢掉晚节,自毁名声。

李雪健曾说:“在我心底,观众最贵。”

相信很多老戏骨都会赞成李雪健说得这句话。

只不过,李雪健的“贵”是“珍贵的贵”。

而有些老戏骨的“贵”,是“能赚钱的贵”

六小龄童,毕生致力于将“美猴王”的名号发扬光大。

但凡和其演绎的美猴王不一样,必然会遭到他的口诛笔伐。

说是为了艺术,他自己却用美猴王的名号赚得盆满钵满。

刘晓庆卖字画,一幅字9999包邮到家。

旁边的助理激情推销:“要是放在拍卖行,这幅字起码要20万。”

迟重瑞,利用自己的名气直播带货卖手串手链。

放言称:“每卖出一串,我就要亏42000元。”

这串珠子的真实价格在他嘴里扑朔迷离。

一会儿500万,一会儿成了5万,最后以4800元的价格卖给直播间的家人。

而这种材质的手串放在真实的市场中,4800已是天价。

“老戏骨”没错,“直播带货”也没错。

可偏偏有人打着“老戏骨”的名号,出卖晚节赚钱。

结果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一个人臭了“老戏骨”的名声。

李雪健曾分享自己为什么想当演员:“因为当演员能受人尊重。”

然而,受人尊重的从来不是演员这个职业。

而是那些值得被尊重的人。

李保田,事业最巅峰时期两年没有拍戏,推掉17个剧本。

原因很简单:剧本不够好。

有人邀请他拍酒的广告,薪酬丰厚。

他连考虑都不考虑直接拒绝,因为“我不喝酒,不能假夸”。

当年他靠着《宰相刘罗锅》大火,其他主演都忙着拍续集赚钱。

李保田说什么都不再参演,理由是“担心形象固化”。

自己拍的30集电视剧被注水到33集。

李保田顶着被封杀的风险,将甲方诉诸公堂,从此被公司雪藏。

李雪健,拍《焦裕禄》爆火出圈。

一张电影票3毛钱,一条广告20万。

只要他扮成焦裕禄,对着镜头摆几个动作,20万立马到账。

面对这样的天价诱惑,李雪健死不点头,只因他对角色心怀敬畏,对观众心怀敬畏。

可如今,某些“老戏骨”少了这些应有的敬畏。

急着追名逐利,拿名气变现。

把观众当做赚钱的工具。

把金钱当做唯一的准则。

于是一个潘长江翻车了,一群潘长江翻车了。

老戏骨并非不能赚钱。

可杀鸡取卵,取之无道的钱,必然会伤及羽毛,晚节尽失。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