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我们电视剧_后来的我们电视剧在线观看

首页 > 娱乐 > 日韩 > 正文

后来的我们电视剧_后来的我们电视剧在线观看

昨天影评人赛人和刘若英有一场对话,赛人一如既往地把“黄腔”开得有点远,但发言也不是毫无亮点。对于《后来的我们》,他说到了这么几句话:我和电影中的北漂经历毫无重合,我来北京第一天就开始吃香的喝辣的,过的都是好日子。

后来的我们电视剧_后来的我们电视剧在线观看

先勿论赛人到底是不是富庶人家,故而才在北漂时毫无物质压力。他寥寥数语,恰巧反映出了《后来的我们》中一大缺陷:在粉饰前任的同时,将“北漂生活”标签化、恶魔化。

去年有个转得很凶的微博成为一时的社交讨论热点,某女权向的博主写了如下大意的博文:我有个表姐,没结婚也没谈恋爱,一个人在一线城市生活,房子买在市中心,月薪2万左右,每年出国玩2次,每个月都国内玩一次,周末看心情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最后该博主表示:看我姐,没有男人也可以过得很独立很美好很自由!这才是新女性的风范啊!

这条极具误导性的微博在先期引发无数小女生顶礼膜拜,大多数尚未毕业、尚未独立的她们仿佛摸到了通往美好生活的至理圣经,但很多人忽略了这条内容到底是真事、还是博主为了赚眼球而随意杜撰的虚假段子。后期不少人开启吐槽模式,称:“月薪两万就可以在一线城市买房子?”“每年年假都不过10天,你姐每年能出去玩十多次,是工作太清闲还是老板眼瞎?”

《后来的我们》与这条段子分别呈现出对“北漂生活”的两种极端刻画。在相当多的都市情感电影中,观众看到的一线城市生活,是住自带天台的顶楼大房子,落地窗映射着国际都市的灯红酒绿,没事在房顶撸个串喝喝酒,一眼望过去居然就是国贸CBD。再看看片中主人公,居然就是个小记者小编剧。别看他们北漂苦,在老家的原生家庭说不定是当地一富呢。所谓北漂,就是小打小闹的自我圆梦嘛。

而《后来的我们》,则将“北漂”塑造成为苦不堪言的苦行僧修道之旅,是天将降大任前的“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成为年轻岁月里挥之不去的梦魇。

刘若英对“北漂”存在很大的误解,认为但凡远离家乡,深入到大都市中,必定要经过颠沛流离,必须要经历过“两人分食同一锅泡面”才能站稳脚跟。片中,井柏然饰演的林见清家境其实并不算“特别贫困”,在黑龙江某镇上开馆子的父亲至少代表了当地生活的平均水平,对于远在他乡的孩子的温饱生活,相信支持无虞。但影片并未明确暗示林见清是否决定了不打算问父亲要钱,因此才过得潦倒不堪。

他住的房子,当年的北京并不是没有,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没钱,住在这里也能够理解。至今还有一些未拆迁的筒子楼中寄居着天南地北的打工者。但在片中,这幢布局比筒子楼还危险可怕的楼中楼显然成为了林见清的身份标签:北漂很苦,所以林见清一定要住在这里,一定要与来路不明的各种AV大神友好称邻,方得始终。好歹是电影,不然爱抽烟的林见清哪天若忘了掐灭烟头,指不定酿成“大兴火灾”那样的悲剧呢。

普通人家的孩子在北京待够几个月,贫困人家的孩子在北京带过两三年,如同赛人那样吃香的喝辣的,完全不是问题。工资待遇赶不上通货膨胀的年代,在北京生活的外地人最不愁的就是吃喝问题(假如没有外在负担),买不起车也好住不起房也好,北京至少在吃喝行上与全国对比是相当公平的,去超市看看,甚至菜价比许多小城市还便宜。在北京的许多人至少看起来生活得都不错,即便身份其实是“隐形贫困人口”。

作为一部描述年轻人追梦的电影,刘若英将“梦想”这个主题也囫囵吞枣般揉进了“北漂”的主题中,乱讲一气。一个热爱游戏的人,最开始逐梦的方式,居然是在中关村卖各种软件、卖碟,而后与合作伙伴分道扬镳,又转到地下通道继续摆摊,甚至还卖起了AV。一句“城管来了”,大家四散奔逃。

痞子昆汀以前是开录像带厅的,但不是因为他卖碟才能当导演,而是因为卖碟却又十分热爱电影,在工作闲暇之余观看了超过2万部电影,才拍出了《低俗小说》《杀死比尔》等经典作品。的确,一个人能去中关村混,能去街头摆摊,足以证明他的青春已北漂,但若这就是追梦的本态,那贻笑大方。

我也很遗憾,从小玩了那么多游戏,FC/GBA/PS2/NDS,为啥就不能当个游戏设计专家呢?天天坐在电脑前打游戏,就算闭着眼睛走一百遍“沙漠灰”,帮半藏重建一千次帝国,达成一万次“落地成盒”成就,也不敢说这都是“梦想的积累”吧。除了摆摊就没日没夜打游戏的备胎男,在未经过粉饰的梦想中,注定过得很沉重艰难、不会成功。

北漂的孩子每每回家乡,远房亲戚都以为你在北京过得很好,享受着都市繁华、躺着挣大钱,而内心告诉你说“冷暖自知”。三亲六戚,只有父母会真心在意你过得怎么样的。但看完《后来的我们》后,许多人反而不敢把这部电影推荐给父母们,怕父母以为自己真的就天天吃泡面摆摊度日。

严重标签化的北漂生活,严重标签化的追梦人生,都抵不过《后来的我们》对不那么标签的“爱情观”的拙劣塑造。技术发展推动了文明的成型,而文明又提升了人的高级性:对抗本性的自控能力,对抗环境的自我选择。然而很遗憾地在《后来的我们》中看到,刘若英并未成功升华这个悲伤的爱情故事,并未表达出如《爱乐之城》抑或《和莎莫的500天》那般称赞爱情的“高级美”。

从机场邂逅一起开房开始,到厮混数日开车回京,林见清和方小晓充分诠释了人的原始动物性。缺乏自控自省的他们如动物一般贪恋最初的感情,尽情抒发着离别的想念,感怀未竟的遗憾,对此我只想问问:和初恋一起开房差点开啪(尽管最后什么都没做,就聊聊以前上床的姿势),林见清的现任怎么想呢?

有人说,《后来的我们》教会我们珍惜眼前人。但我并未在这部电影里看到男女主角的成长,即便10年后,林见清还是很孩子气,肆意地带她看雪、载她回京,享受着自己的感动,全然忘却了家庭的责任。而方小晓游走在擦枪走火的边缘,在洗手间告诫自己忍住“不要啪”,勉强把持住了。

三观不合的一对前任就算重聚能做什么呢?很多时候我感到他们不是一种深情的怀念,在林见清疯狂拽着她的手奔向酒店准备开啪之时,“性联结”是最好的体现,是10年也不会变质的人性原始本能,让本片成功地从一部悲剧片变成了喜剧片。

最后测评君也想问问,还要糟蹋多少次北京和前任,你们才能拍出不矫揉不造作不狗血青春的中国爱情类型片?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