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电视剧;中国造电视剧剧情介绍
从“首家”“首次”“第一” 看中国制造升级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灯塔工厂”被称为“世界最先进的工厂”,它被视为全球数字化智能制造的典范和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时代的“北极星”,是行业最先进、最智能、最绿色的工厂代表。近日,世界经济论坛正式发布了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22家制造企业加入全球灯塔网络。其中,来自中国的工厂占比接近60%,创下历史新高。
22家工厂分布在中国、捷克、德国等10个国家。其中,来自中国的工厂有13家,是数量最多的。
从行业细化中发现,全球首家液态奶、首家风能设备、首家核电、首家煤矿机械和首家轨道交通设备的“灯塔工厂”都来自于中国,中国先进制造覆盖的种类更加丰富。
再来看这次“灯塔工厂”的评定类别,17家为“单一工厂灯塔”,侧重提升单一工厂层面的效益。两家为“端到端灯塔”,主要体现在在价值链上下游广泛部署技术,规模化实现降本增效。
另外还有3家“可持续灯塔”,代表着绿色制造的最新成果,这3家工厂全部来自中国。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应用以及其他流程创新,这些企业实现了直接碳排放、能源间接碳排放等指标均下降20%以上,全球领先。
从整个评选结果中发现,生成式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数字技术,是本批“灯塔工厂”的关键词。可以看到,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应用到了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据世界经济论坛统计,归功于实施的各类数字解决方案,最新当选的“灯塔工厂”将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了50%。截至目前,全球“灯塔工厂”总数已增至172家,其中,中国工厂数量达到74家,占比达到43%。
“端到端灯塔”有啥不一样?
本批“灯塔工厂”中有两家“端到端灯塔”。究竟什么是“端到端”,有哪些特别之处?
所谓“端到端”的“灯塔工厂”是相对于单体工厂而言,它们不仅关注自己制造环节的转型升级,更注重自己上游和下游协同创新发展。这个车间位于产业链中间部分的生产制造环节,但在这个屏幕上可以看到它上游的产业链最前端的订单需求。可以看到这里有欧盟、西班牙、尼日利亚、越南等很多订单。他们根据这些订单的需求,在车间里安排生产,满足不同用户批量且个性化的需求。
企业负责人介绍,这里每年生产500多万套空调,90%外销供应全球130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为了满足海外多样化环境需求,研发人员就给这些产线装上了智能“大脑”。同时,工厂集成了海外多物理场的数万条仿真和实验数据,建立了空调系统的制冷性能预测模型,通过智能算法自动优化制冷设计参数,样机评估验证效率提升62%,产品开发周期缩短了49%。
这里是空调整机组装完毕准备包装的环节。对于一般的制造企业来说,这里就是它们产业链的最终端。但是对于这家“端到端”的“灯塔工厂”来说,它们的工作还远没有结束。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和服务应用,一直覆盖到全球136个国家。无论是零上53摄氏度高温的中东地区,还是零下40摄氏度极寒的北欧地区,这些空调的用户在使用这些空调的过程中,发生什么故障或有什么新的建议和需求,都会实时的反馈到这里。到这里,才是这家“端到端灯塔工厂”全产业链的最终端,从而更好满足不同用户个性化需求。
全球首座风电行业“灯塔工厂”落户中国
在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里,位于湖南韶山的三一重能的首座超级叶片工厂,代表中国实现了风电行业“灯塔工厂”从0到1的突破。这里究竟对传统风电叶片生产模式实现了哪些颠覆性的创新?
走进这座工厂,工作人员给记者展现了工厂里的实时运行情况和生产数据。
工作人员介绍,叶片作为风机的核心大部件,直接影响着风机的发电性能和全生命周期的可靠性,其成本也占机组总成本的20%—30%。
眼前的这个数字元平台,通过数字化与智能化升级让工厂拥有了一个“智慧大脑”,从源头保障了叶片全生命周期的安全可靠。
整个工厂通过机器人配合激光引导技术,实现了叶片表面自动打磨、大面积自动喷漆、物料按需自动出库配送等诸多工序的无人化,让产品缺陷减少了20%,交付时间缩短了30%以上。
“灯塔工厂”点亮“未来制造”
除了“灯塔工厂”,中国企业还诞生了首家海外“灯塔工厂”。这一个个“首家”“首次”“第一”,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制造的不断升级。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灯塔工厂”在中国诞生,不仅点亮中国制造业的前行之路,也引领着世界高端制造的发展方向。
电闸一拉“全球停产”!中国制造创造奇迹东方雷神到底有多强?
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
“电闸一拉,全球停产”,这句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的话,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甚至有些中二气息。但如果深究其背后的逻辑,却又让人无法轻易否定。
现代社会,早已被一张无形的电力网络紧密连接,而在这张网络中,中国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甚至有人称之为“东方雷神”。
电力,这个看似平常的事物,实际上是现代社会的基石。城市夜晚的霓虹闪烁、工厂机器的轰鸣运转、医院里各种精密仪器的正常运作,都离不开稳定的电力供应。
一旦电力中断,整个社会将陷入瘫痪:交通信号灯熄灭,城市交通陷入混乱;网络信号中断,信息传递受阻;工厂停工,生产生活物资供应链断裂……后果不堪设想。电力,早已不是简单的“照明工具”,而是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息息相关的战略资源。
然而,回顾中国电力发展史,却是一部从落后走向强大的奋斗史。几十年前,中国电力工业基础薄弱,技术水平落后,很多关键设备都需要依赖进口。
那时候,想从西方国家手里买到先进的电力设备,难于登天。他们要么漫天要价,要么捆绑销售,甚至故意提供淘汰的技术,目的只有一个:阻止中国在电力技术领域崛起,把中国牢牢控制在产业链的低端。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即使面对如此不公的待遇,为了发展,中国也只能选择隐忍。上世纪90年代,中国发电量虽然达到了5430亿千瓦时,看似可观,但同期美国的发电量却是中国的6倍还多,而美国的人口却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
当时,无论身处中国哪个城市,停电都是家常便饭,人们习以为常。很多电力技术人员,至今还记得当年为了保障电力供应,通宵达旦抢修设备的场景。
电力技术的落后,不仅制约着中国的经济发展,更成为西方国家用来卡中国脖子的工具。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中国电力人决心走出一条自主创新的道路。
苏联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究特高压技术,最终也只搞出了一个半成品。而当时的中国,在特高压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很多西方专家甚至断言:“以中国当时的科技水平,想搞特高压,无异于小学生说要解开弦理论!”
资金不足,就自筹经费;设备落后,就自己动手改造;技术难题,就集思广益,反复试验……特高压技术研发过程中,充满了挑战和艰辛。但中国电力人始终没有放弃,他们凭借着“愚公移山”的韧劲和“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最终攻克了特高压技术的一道道难关。
中国能源资源分布的特点是“西电东送、北煤南运”,而特高压技术正好可以将西部丰富的电力资源输送到东部负荷中心,从而优化能源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其次,特高压技术可以减少输电损耗,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与传统输电技术相比,特高压技术可以将输电损耗降低70%以上,这对于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特高压技术的成功,不仅打破了西方国家在电力技术领域的垄断,更让中国成为了全球电力技术的引领者。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掌握特高压交直流全套技术的国家,并制定了84项特高压国际标准,汉语也成为了电力系统的通用语言之一。
除了特高压技术,中国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智能电网、新能源技术等领域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可以实现电力系统的灵活控制和高效运行,被誉为电力电子技术的“上的明珠”;智能电网利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实现电力系统的高度智能化,提高了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则为中国电力系统注入了绿色动能,推动着中国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
如今,中国电力系统的强大实力,早已不再是“国内新闻”。“中国制造”的电力设备和技术,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世界各地,为全球电力发展贡献着“中国力量”。从东南亚的水电站,到非洲的输电网络,再到南美洲的特高压工程,都能看到中国电力企业的身影。
中国电力“走出去”,不仅是技术输出,更是发展理念的输出。中国始终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国家分享电力发展经验,帮助他们发展电力基础设施,提升电力供应水平,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电闸一拉,全球停产”这句话,虽然有些夸张,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电力系统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
例如越南,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被视为“下一个世界工厂”。然而,越南的电力系统却相对薄弱,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用电需求,经常需要从中国进口电力。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电力系统的支持,越南的经济发展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中国电力,就像一位守护神,默默地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能量。中国电力“走出去”,不仅提升了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着力量。
智能电网建设,将是未来中国电力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中国电力系统将变得更加智能化、自动化、互动化。
届时,电力系统将能够实时感知用户的用电需求,并根据需求变化进行灵活调整,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则是实现中国电力绿色发展的关键。中国已将发展新能源列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倾力推动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之发展。
其力度之大,彰显决心,志在开拓绿色能源新未来。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不断下降,新能源将逐步取代传统化石能源,成为中国电力系统的主力军。
当然,中国电力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随着新能源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加,如何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激发电力市场活力,也是一项需要持续推进的任务。
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电力行业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电力行业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挑战。
中国电力,将继续以开放的姿态,与世界各国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全球能源转型,构建一个更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全球能源互联网,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消息来源:光明网——2024-08-15——《战高温保供电有良方》
京报网——2023-11-14——《前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美国可以向中国学习》
从“首家”“首次”“第一” 看中国制造升级
视频加载中...
央视网消息:“灯塔工厂”被称为“世界最先进的工厂”,它被视为全球数字化智能制造的典范和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时代的“北极星”,是行业最先进、最智能、最绿色的工厂代表。近日,世界经济论坛正式发布了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22家制造企业加入全球灯塔网络。其中,来自中国的工厂占比接近60%,创下历史新高。
22家工厂分布在中国、捷克、德国等10个国家。其中,来自中国的工厂有13家,是数量最多的。
从行业细化中发现,全球首家液态奶、首家风能设备、首家核电、首家煤矿机械和首家轨道交通设备的“灯塔工厂”都来自于中国,中国先进制造覆盖的种类更加丰富。
再来看这次“灯塔工厂”的评定类别,17家为“单一工厂灯塔”,侧重提升单一工厂层面的效益。两家为“端到端灯塔”,主要体现在在价值链上下游广泛部署技术,规模化实现降本增效。
另外还有3家“可持续灯塔”,代表着绿色制造的最新成果,这3家工厂全部来自中国。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应用以及其他流程创新,这些企业实现了直接碳排放、能源间接碳排放等指标均下降20%以上,全球领先。
从整个评选结果中发现,生成式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数字技术,是本批“灯塔工厂”的关键词。可以看到,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应用到了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据世界经济论坛统计,归功于实施的各类数字解决方案,最新当选的“灯塔工厂”将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了50%。截至目前,全球“灯塔工厂”总数已增至172家,其中,中国工厂数量达到74家,占比达到43%。 “端到端灯塔”有啥不一样?
视频加载中...
本批“灯塔工厂”中有两家“端到端灯塔”。究竟什么是“端到端”,有哪些特别之处?
所谓“端到端”的“灯塔工厂”是相对于单体工厂而言,它们不仅关注自己制造环节的转型升级,更注重自己上游和下游协同创新发展。这个车间位于产业链中间部分的生产制造环节,但在这个屏幕上可以看到它上游的产业链最前端的订单需求。可以看到这里有欧盟、西班牙、尼日利亚、越南等很多订单。他们根据这些订单的需求,在车间里安排生产,满足不同用户批量且个性化的需求。
企业负责人介绍,这里每年生产500多万套空调,90%外销供应全球130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为了满足海外多样化环境需求,研发人员就给这些产线装上了智能“大脑”。同时,工厂集成了海外多物理场的数万条仿真和实验数据,建立了空调系统的制冷性能预测模型,通过智能算法自动优化制冷设计参数,样机评估验证效率提升62%,产品开发周期缩短了49%。
这里是空调整机组装完毕准备包装的环节。对于一般的制造企业来说,这里就是它们产业链的最终端。但是对于这家“端到端”的“灯塔工厂”来说,它们的工作还远没有结束。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和服务应用,一直覆盖到全球136个国家。无论是零上53摄氏度高温的中东地区,还是零下40摄氏度极寒的北欧地区,这些空调的用户在使用这些空调的过程中,发生什么故障或有什么新的建议和需求,都会实时的反馈到这里。到这里,才是这家“端到端灯塔工厂”全产业链的最终端,从而更好满足不同用户个性化需求。 全球首座风电行业“灯塔工厂”落户中国
视频加载中...
在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里,位于湖南韶山的三一重能的首座超级叶片工厂,代表中国实现了风电行业“灯塔工厂”从0到1的突破。这里究竟对传统风电叶片生产模式实现了哪些颠覆性的创新?
走进这座工厂,工作人员给记者展现了工厂里的实时运行情况和生产数据。
工作人员介绍,叶片作为风机的核心大部件,直接影响着风机的发电性能和全生命周期的可靠性,其成本也占机组总成本的20%—30%。
眼前的这个数字元平台,通过数字化与智能化升级让工厂拥有了一个“智慧大脑”,从源头保障了叶片全生命周期的安全可靠。
整个工厂通过机器人配合激光引导技术,实现了叶片表面自动打磨、大面积自动喷漆、物料按需自动出库配送等诸多工序的无人化,让产品缺陷减少了20%,交付时间缩短了30%以上。 “灯塔工厂”点亮“未来制造” 除了“灯塔工厂”,中国企业还诞生了首家海外“灯塔工厂”。这一个个“首家”“首次”“第一”,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制造的不断升级。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灯塔工厂”在中国诞生,不仅点亮中国制造业的前行之路,也引领着世界高端制造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