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历史文化介绍(山东悠久的历史文化)

首页 > 文化 > 正文

山东历史文化介绍(山东悠久的历史文化)

山东,因居太行山以东而得名,简称“鲁”,省会济南。先秦时期隶属齐国、鲁国,故而别名齐鲁。山东地处华东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中北段,是华东地区的最北端省份。西部连接内陆,从北向南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点;东部山东半岛伸入黄海,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相对、拱卫京津与渤海湾,东隔黄海与朝鲜半岛相望,东南则临靠较宽阔的黄海、遥望东海及日本南部列岛。

山东是儒家文化发源地,儒家思想的创立人孔子、孟子,以及墨家思想的创始人墨子、和文化的创始人柳下惠、军事家吴起等,均出生于鲁国。姜太公在临淄(今淄博市临淄区)建立齐国,成就了齐桓公、管仲、晏婴、鲍叔牙、孙武、孙膑等一大批志士名人;齐国还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

山东是中国的经济大省、人口第二大省、中国温带水果之乡,国内生产总值列全国第三,占中国GDP总量的1/9。2013年,山东与广东、江苏,一起被评为中国最具综合竞争力省区。

山东是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2014年世界杯帆船赛、世界园艺博览会、APEC贸易部长会议,2015年世界休闲体育大会、国际历史科学大会、2018年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举办地。

2017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72678.18亿元,山东人均GDP达到72851元。

建制沿革

山东历史文化介绍(山东悠久的历史文化)

山东

沂源县发现的距今四五十万年前更新世的“沂源人”化石,为直立人在中国的例子之一。山东石器时代文明包括距今7300年-6100年前的“北辛文化”,以及公元前4300年-前2500年的大汶口文化与龙山文化。汉字的较早发掘品目前追溯到济南市章丘市龙山街道(原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龙山文化的陶片。[1]

夏禹分九州时,山东属于青州。

商朝建立之前,山东西、北部曾是商部落的活动中心,也是商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域之一;对山东东部未华夏化的东夷人,商王朝通过盟国奄国、薄姑国等对其进行统治。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纣,天下更始。武王首封辅佐有功的姜太公于齐(侯国);武王之弟周公则封于鲁(公国)。

齐国定都营丘,后改名临淄,据《左传·僖公四年》,其疆域“东至于海、西至于河(黄河)、南至于穆陵(今沂水与临朐交界处)、北至于无棣(今河北盐山)”。齐国“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融合“东夷文化”、“因其俗,简其礼”,“举贤而尚功”,务实革新、兼容并包,国力相当鼎盛。齐国的工商业与技术如纺织业也非常发达,有“冠带衣履天下”的美誉。

鲁国都于曲阜,其疆域在《诗·鲁颂·宫》中描述为“泰山巖巖、鲁邦所詹。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鲁国秉承周朝礼乐典仪,是尊尚仁义、传统、、人和的“礼仪之邦”。

齐鲁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大量贡献及深远影响。生于鲁都曲阜的孔夫子在这里开创了儒家思想,成为后来中国社会框架与价值观的基石。蚩尤(中华先祖之一)、孔子、孟子等都是齐鲁两国对中华文明多方面贡献的杰出代表。

山东境内还有其他许多小一些的诸侯国,仅见于《左传》的就有55国之多,其中疆域及影响较大的有莱、莒、邹、滕、曹等国,他们后来多被齐、鲁两国并吞。进入战国时代,齐国成为七雄之一;而今日山东的大部分地区都由齐、鲁两国拥有。及至公元前221年,齐国成为最后被秦国吞并的诸侯国。

山东素有“膏壤千里”的美誉,早期就有发达的农业与手工业,秦汉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山东的粮食不断沿黄河西溯,供应关中。是汉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源头,临淄、定陶、亢父是全国的三大纺织中心,大量精致的纺织品自此源源不断地输往西域。

秦并天下,分天下为36郡,其中在山东地区设置了齐郡、东郡、薛郡、琅邪郡。

汉武帝划分天下为十三州,其中在山东地区设置了北部的青州和南部的徐州、兖州。及至东汉、曹魏、西晋。

晋室大举南迁,东晋十六国北朝时期,至少几百万华北人民迁徙往南方、东方,大量北方、西方游牧民族进入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北方等地,北方的民系出现巨大变化,山东地区先后被后赵、前燕、前秦占领。淝水大战过后,山东回归东晋,东晋设置幽州于广固,不久被慕容德攻占。义熙六年(410),刘裕平定南燕,复置青州和兖州。

南北朝时期,争战频仍,经济破坏。刘宋时,增置冀州治历城。其后入于北魏,改冀州置齐州。北魏亡,属北齐,不久为北周所并。

山东恢复发展。当时主要属于河南道(河济以南属河南道,以北属河北道)。开元天宝年间,每年都有几百万石的粟米运至关中,而青、齐等地的物价仍远低于中国其他地方。唐代兖州的镜花绫、青州的仙纹绫,都是驰名全国的精美织品。至唐后期,战乱又起。

宋初,山东隶属于京东路和河北路,后又增置京东西路,曹州、郓州属京东西路。

山东

金人分山东东路及山东西路,东路治益都,西路治东平。金朝剥削严重,加上受到不断的外来侵扰及野蛮统治,社会与经济处于滞退状态。金代人口约144万户。

到元代,只有126万人、38万户,与金代相比,人数减少约87%、户数减少约75% 。山东地界置益都路、济南路等。

明朝开始设立山东布政使司(当时包括辽东、北京、天津及河北)。明初光复时,山东“多是无人之地”,政府奖励人民垦荒。南直隶的徐州道、太仓道、颍州道,由山东管理。至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耕地面积有7240余万亩,是北宋时期的2.4倍,居全国第三位。1421年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以后,京杭大运河沿线的济宁和临清由于漕运的发展而繁荣起来。

清初设置山东省,“山东”才成为本省的专名。 到康熙年间,耕地达到9000余万亩。1860年代,烟台成为山东第一个开放口岸。1895年,在甲午战争中,日军攻占威海,北洋海军全军覆没。1898年,青岛和威海分别租借给德国和英国。德国修筑了从青岛通往济南的胶济铁路(1905年)与津浦铁路北段(1911年),把山东当作自己的势力范围。1899年,义和团从山东兴起,攻击遍布山东省的西方传教士。清末,面对俄国和日本的威胁,东北终于向汉族移民开放,加上民国初年张作霖的鼓励措施,在100年间有为数上千万的农民闯关东谋生,成为今天东北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914年,日军从德国手中夺取青岛。1922年华盛顿会议后归还中国。1930年,国民政府从英国手中收回威海。

1937年-1945年抗日战争,日军占领山东铁路和城市,则在山东建立起沂蒙等解放区。山东省政府主席何思源早在1945年6月便秘密入鲁,并在9月1日返回济南。

1946年10月下旬,何思源调任北平市长,10月23日,王耀武正式上任山东省政府主席,11月1日,王耀武宣誓就职。在王耀武主鲁之初,蒋介石三次莅济巡视,并进行频繁接见与视导,与王耀武长时间私谈。1949年6月2日,美军从青岛撤退后,解放军进驻该城。

1949年8月,华北人民政府通令,山东部分地区划出,与河南、河北的部分地区成立平原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平原省,由中央直接领导,今山东的菏泽、聊城等地区划归平原省管辖。

1952年撤销平原省,菏泽、聊城、湖西3专区划归山东省。

1953年6月,滕县专区驻地迁往济宁,成立济宁专区。7月,撤销湖西专区和沂水专区,将其所属县市分。别划归济宁、菏泽和临沂专区。

1954年12月,撤销淄博工矿特区,设立淄博市。

1958年,莱阳专区更名为烟台专区。

1960年,撤销峄县,设立枣庄市。

1963年,河南省东明县划归山东。

1964年,范县划归河南。

1965年1月,馆陶划归河北,河北省的宁津县、庆云县划归山东。

1967年,专区更名为地区,山东辖9个地区,4个省辖市,5个县级市,107个县。

1981年5月,昌潍地区更名为潍坊地区。

1982年11月,设立省辖东营市。

1983年,撤销烟台地区、潍坊地区、济宁地区,设立地专级烟台市、潍坊市、济宁市。

1985年,撤销泰安地区,设立地专级泰安市。

1987年,威海升为地专级市。

1989年,日照升为地专级市。

1992年,惠民地区更名为滨州地区,莱芜升为地专级市。

1994年,撤销临沂地区、德州地区,设立地专级临沂市、德州市。

1997年,撤销聊城地区,设立地专级聊城市;

2000年,撤销滨州地区、菏泽地区,设立地专级滨州市、菏泽市。

历史文化

崂山景区

​齐鲁文化是先秦时期齐鲁国地盘对照至今山东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地域文化,包括道家文化、兵家文化、法家文化、墨家文化以及阴阳、纵横、方术、刑、名、农、医等。其中最核心是儒家文化。据当代作家田茂泉说,进入秦汉以后,齐鲁文化逐渐由地域文化演变为一种官方文化和主流文化。 齐鲁文化的渊源,应追溯到距今5000年以前聚居在齐鲁之地的古老民族——东夷族的发展。这个在传说中曾以后羿和大舜为荣的民族。自20世纪以来,大量史前考古挖掘出的文物和数千遗址证明这是一个文化发达早、文明程度高的民族。在齐鲁之地上,不仅存在着从8000年前的后李文化到北辛、大汶口文化,再到龙山文化直至距今4000年左右的岳石文化这样一个在文化传统演变上一脉相承又相对独立的文化谱系,而且发现了距今5000年左右众多的城堡遗址和标志着文明发展程度很高的图像文字、陶文以及生产的大量精妙绝伦的蛋壳黑陶及各种手工饰品。在战国时期,儒学实际上已经占据了鲁国、齐国两个国家,实现了儒学齐鲁化。秦汉时期,董仲舒吸收了齐国和鲁国的新的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体系,得到统治阶级认可,儒学从此由“齐鲁之学”发展到“独尊儒术”。

折叠

方言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的汉语方言分区资料,山东一百多个县市的方言均属于官话大区(也叫北方方言)。参考古代清声母入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在今天各地的分化规律,山东各地方言又分别划归三个不同的官话小区:冀鲁官话、中原官话、胶辽官话。

冀鲁官话:指通行于河北省、天津市以及山东省济南、聊城、德州、滨州、淄博、泰安等40余县市在内的方言。

中原官话:指分布在河南省、陕西省、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及山东鲁南、鲁西南30个县市在内的方言。

胶辽官话:分布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其中山东青岛、烟台、威海,大致相当于人们常说的“胶东方言”的范围。

折叠

宗教

山东省主 要有佛教、道教、教、和(新教)五种宗教。

佛教和道教在山东有千年以上历史,教主要自13世纪随回族徙居山东后发展的。和主要是在战争后迅速传播起来的。

1990年,全山东省信教群众120万人,宗教活动场所3040处,宗教教职人员2578人。

折叠

饮食

鲁菜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以其味鲜咸脆嫩,风味独特,制作精细享誉海内外。省内地理差异大,因而形成了沿海的胶东菜和内陆的济南菜以及自成体系的孔府菜三大体系。宋代后,成为“北食”的代表之一。从齐鲁而京畿,从关内到关外,影响已达黄河流域、东北,有着广阔的饮食群众基础。鲁菜是中国覆盖面最广的地方风味菜系之一,遍及京津塘及东北三省。

折叠

戏曲

山东是中国较早有戏剧活动的地区之一。隋代齐倡名动全国,到了唐代参军戏在山东流行。可以说长期流行的歌舞百戏,俳优活动,是戏曲孕育发展所必不可缺的重要过程。宋杂剧形成后亦波及山东,金末元初产生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即元杂剧,山东是主要流行地区之一,元人钟嗣成的《录鬼簿》和明初贾仲明的《录鬼簿续篇》中记载的山东籍戏曲作家共28人,能歌擅唱者4人。戏曲最盛之地是东平,单东平籍元曲作家就有高文秀、张时起等10人,最突出的当推高文秀,所作《黑旋风双献头》深得人民的喜爱。戏曲到明清时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李开先的《宝剑记》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成就突出。

现代戏曲剧30多种,可分为梆子腔系、弦索腔系、肘鼓子腔系和民间歌舞及说唱形成的戏曲剧种等。 山东流行的梆子腔剧种,有豫剧、山东梆子、莱芜梆子、枣梆、两夹弦、东路梆子、河北梆子等多种。获得梅花奖的豫剧演员章兰、朱桂琴、李新花等还活跃在山东各地的舞台上。

弦索腔由民间流传的俗曲小令,主要有柳子戏、大弦子戏、罗子戏。号称“东柳”的柳子戏是弦索腔剧种中流传较广。

肘鼓子腔,以“娘娘腔”为其主要腔调逐渐演化而成的戏曲声腔。所包含的剧种有柳琴戏、五音戏、茂腔、柳腔、灯腔、东路肘鼓子等。

由说唱发展而来的戏曲剧种有:吕剧、坠剧、渔鼓戏、东路大鼓、八仙戏、蓝关戏等。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