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对比、中外文化对比作文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
今天,市场继续走弱,情绪非常低迷。这两天,我收到了很多抱怨和悲观的评论或私信,仿佛回到了去年4月底和10月底。
你要问我看法,其实都说过了,不悲观,等反转。悲观到极点,就会有大招。每年市场都会有一波行情,去年那么极端也有两波大反弹。今年还剩4个多月,要是一直这样,一点行情没有,就是创纪录了。
你要是想用悲观来说服我,那就请别再费劲,我不会听你的。说实话,悲观的声音越大,人越多,我们应该越兴奋。
对着短期行情,天天点评和抱怨,情绪跟着K线起伏波动,挺没意思的。这段时间,我一直在竭尽所能,说点有深度的东西,避免陷入浅薄的陷阱,少点无意义的争论。时间站在我们这边,如何利用时间,决定了你将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下面,简单聊下中西方文化的起源。
1、两黄文明。
华夏文明,又叫两黄文明,即黄河与黄土。因为其形成,与黄河和黄土高原有密切的关系。
先说黄土高原,它是怎么形成的?全球土壤平均厚度是50厘米,而黄土高原的土壤厚度达到50米到80米,最厚的地方可达250米以上。这么厚的土壤是哪里来的?
目前比较流行的是“风成说”。2200万年前,南亚次大陆与欧亚大陆对撞,形成高隆的青藏高原,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导致亚洲内陆陷入干旱,戈壁和沙漠形成。
紧接着,强劲的冬季西北风卷起内陆干燥的土壤,往东南方向吹,一直到今天甘肃、陕西、山西境内,它遇到六盘山、吕梁山、太行山、秦岭的阻挡,沙尘颗粒在山脉之侧不断沉降。
年复一年,最终形成黄土高原。正因如此,黄土层非常细密、土体疏松。它带来的问题是,容易水土流失。
黄河刚好通过黄土高原,它裹挟着大量泥沙,一路向东。哪怕是现在,黄河仍然每年携带大约16亿吨泥沙入海,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正是因为黄河泥沙含量大,流经的地方都会抬高河床,河床越抬越高就容易决口和改道。在我国有记载的2000余年历史中,黄河曾经有过1000多次决口,26次大改道。
黄河携带的泥沙,由于改道和泛滥,在华北平原不断淤积,最终冲刷成今天的华北平原。
恰恰是这样的条件,最适合原始的农耕。因为1万多年前,原始人还只会使用石器,一般的土壤根本没法开垦,只有这种河水泛滥导致淤泥的松软土壤才能耕种。
世界上有三大原始农耕地区:
一个是埃及尼罗河流域,那里分雨季和旱季,雨季水量很大,古埃及人就躲开;等旱季来了,河床裸露,他们就到肥沃而松软的河床上种地。
另一个是两河流域,每年春天,北部高原地区的积雪融化,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就在两河流域泛滥成灾。特别是下游一带,地势低凹,几乎全被淹没。一旦洪水褪去,这些就都是最肥沃,最松软的土壤。
第三个就是咱们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
大家能看到,人类文明一定是出现在这种自然条件不太好,也不太差的地方。太差的话,比如沙漠,人类无法生存;太好的话,遍地都是动物和果实,人类也就不必费力去种田了。
比如,长江流域气候温热,降水充沛,在远古时就是茂密的大森林,里面有很多吃的,不用辛苦培育粮食。而且人类拿着石器,也没法砍倒大树和松动板结的土壤。
任何成长都是逼出来,当然,还得有天时和地利。
这种原始的农耕文明,会带来人口的暴涨,人们要在土地上辛勤劳作,方得温饱。这里的人,由于长期定居,会更加安土重迁,有家庭意识,讲关系。同时,由于要治理泛滥的河水,要求所有人要有集体意识,适当时候要牺牲小我。
2、地中海文明。
现代西方文明,其根源是地中海文明,即工商业文明。
地中海虽然叫“海”,但更像是个内湖,其表面风平浪静,用独木舟就能横渡。
再看希腊,地块支离破碎,爱琴海上大约有2500个岛屿。远古人类在爱琴海划独木舟,随时都能看到海岸线,大大降低了对海洋的恐惧。
就在这锻炼着航海技术,加上地中海风平浪静,人类很快就能横渡地中海。
从动机来说,希腊这里多山,土壤贫瘠,当地的产出根本养不活太多人。为了生存,希腊人必须去航海做贸易,跟别人交换粮食。
别人凭什么跟你交换呢?你的商品必须是别人没有的,这就要求有创新精神。比如希腊的特产橄榄油,葡萄酒,还有各种手工艺品。
海航贸易要出远门,意味着未知的风险,这就要求有冒险精神。商业贸易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哪怕你瞧不起对方,在交易的一刹那,你们也是平等的关系,由此带来平等的精神和契约意识。
这些都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根基,也就是海洋文明。
理解了两种文明的根源,也就能明白文化基因的不同。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古代商业不发达,比如在明代,工商业极其发达,甚至已经形成了利益集团。现代很多人远远低估了明代中后期商业的繁荣发达程度。这是后话了,以后再聊。
晚安~
作者:布衣书生 自媒体:复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