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图片

首页 > 文化 > 正文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图片

一、新文化运动

(一)历史背景

1.政治背景: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步伐,民族危机严重;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卖国复辟,统治日趋黑暗。

2. 经济背景: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 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3. 思想文化背景: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人人心;一批广泛接受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学术精英,如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物的涌现,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思想和人才的准备。

4. 直接原因: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与时代潮流不符,遭到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强烈反对。

(二)发展历程

1915年,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敬告青年》,提倡民主科学,反对封建主义,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新文化运动以民主与科学为口号,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是: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等。

前期发展:(1915—1919年)

新文化运动发展前期的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独裁;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也是一次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主要代表著作:《狂人日记》《药》《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孔乙己》等文章。

后期变化:(1919一 1920年)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中国,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先 进的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新文化运动又增加了新内容。1918年起李大钊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1919年又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做了全面、系统的介绍。

(三)历史影响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1. 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对封建制度、儒家道德进行猛烈地批判,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思想得到解放。

2. 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民主、科学的洗礼,有助于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3. 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使许多青年人聚合在反帝反封建的大旗下,为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提供了思想准备。

4. 后期注重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了知识分子,并接受使之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5.新文化运动提倡的文学革命、内话文,有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和普及。

但新文化运动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局限性,运动中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取向一直影响到后来。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