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者也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教者也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拼音)
十一
【原文】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郑注对本段前3句:“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释谓:“失于多,谓才少者;失于寡,谓才多者;失于易,谓好问不好识者;失于止,谓好思不好问者。”
注对本段前3句,对第1句:“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没有解释。也许是因为没有难度,这可以理解。但本句为本段的论述提出论题与论点,还是很重要的,注者应予指出。对第2句:“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亦未作解释。对第3句:“此四者,心之莫用也。”释谓:“失于多,谓才少者;失于寡,谓才多者;失于易,谓好问不好识者,失于止,谓好思不好问者。”他这是运用本句所提出的观点,对第2句所提出的问题作了分析。但他的这些分析是不对的。分析的根据“心之莫同”,是说造成失误的学习心理不一样。他把“失于多”、“寡”是由“才少”、“才多”造成的,“失”于“易”、“止”是由于“好问不好识”、“好思不好问”造成的,这些分析,前者着眼于人的才能资质,后者着眼于人的学习方法,都与人的学习心理无关,跑题了。
注对本段第4句在:“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释谓:“救其失者,多与易则抑之,寡与止则进之。”
注对本句的这个解释,虽然不能说错,但太一般化,不准确。原文乃是说知道他产生错误的学习心理,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挽救他的这个失误,并不涉及“多与易则抑之,寡与止则进之”的具体方法。注的这个解释,是用了《论语·先进》中所记载的:“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的方法。冉求这个人胆小,遇事退缩,孔子鼓励他大胆向前走。子路这个人胆大,遇事冒进,孔子批评他不要冒进。这方法可供挽救学习心理失误参考,但挽救学习心理的失误不会这么简单。
注对最后结句:“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没有作出解释,空过去了。
注对本句未置一辞,是不妥当的。这句话从字面上直译,即:“教育,就是增长学生的优点,纠正学生的失误。如果结合本句具体的语境,即: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挽救学生不健的学习心理。《学记》作者重视健康的学习心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这不是偶然的,乃是他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前面论述如何组织教学的三大要点时,他即将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组织教学的三大原则之一。在这里具体论述他的教学方法时,由于他的“喻式教学法”的核心内涵,诱导启发,独立思考,实际上都与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它是实行“喻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试想:如果学生没有健康的学习心理,教师的诱导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实现吗?所以,本段的这个结论,将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与挽救学生学习心理的失误,提高到教育本质的高度来认识,是有其必然性的。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育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