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的写作背景(欧阳修的写作背景50字)
我们读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都知道是作者借山水之乐来排遣谪居生活的苦闷。那欧阳修究竟因何而被贬谪呢?当时北宋的社会大背景又怎样呢?
原来北宋时期朝廷允许“风闻奏事”,就是对道听途说,没有证据的传闻也可奏报朝廷,即使查出所报不实也不受责罚。和我们现代社会的匿名举报差不多。这一制度在当时社会来说有其好的一面,它起到了加强对百官的严密监视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也使某些官员滥用职权,乃至诬告倾轧。我们熟知的大文学家欧阳修就曾经两次被诬劾而蒙冤。
庆历新政年间,作为谏官的欧阳修,选择了站在新政大臣一边,这就不可避免的坠入了党争漩涡。他上疏新政大臣韩琦等人不应被罢职的一系列奏章,便很快引起了政敌的忌恨。非常不巧的是,恰好欧阳修的亲戚张夫人在其女婿家与奴仆通奸,被告到了开封府。当时的知府杨日严在之前的益州任上,曾被欧阳修弹劾贪赃枉法一事,因此心中怀恨已久。此次接到诉状,正好伺机报复欧阳修。
杨日严暗下指使狱吏编造一些情节,将案子牵连到欧阳修。言官钱明逸得此消息,便马上向朝廷奏劾,说欧阳修与张夫人之间有不正当关系,且贪图其财产,为欧阳修做媒将张夫人的女儿许配给自己的侄子。张夫人在刑讯逼供下,也只得诬认,称未嫁时曾与欧阳修有过私情。朝廷下诏,派户部判官苏安世等人审理此案,后查明此事纯属捏造。
但是因为此案的审理结果得罪了当时朝廷中掌权的反对派大臣,他们仍以欧阳修用张氏女儿嫁妆中的财产购置土地的所谓罪名,将欧阳修贬出朝廷。查明欧阳修遭诬陷的苏安世等官员也被莫名其妙地贬谪到偏远地方。
时间来到皇祐元年正月,当时的皇帝宋仁宗了解到“风闻弹奏”的弊端不少,便下诏加以限制“自今言事者非朝廷得失,民间利病,毋得以风闻弹奏”。然而,之前的弹奏已成习惯,仁宗皇帝的这道诏书没有起到什么作用。熙宁初年,欧阳修又遭恶毒诽谤,并差点为此送掉性命。
事件的原委就是,英宗在位时的濮王追尊之争,以宰相韩琦和参知政事欧阳修一派的意见被采纳而告终。反对派官员心存芥蒂,气愤异常,都想找点什么把柄把欧阳修等人贬谪出朝廷,但苦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理由。
欧阳修的亲戚似乎很不给力。这时,有一位欧阳修妻室的远房亲戚叫薛良孺,因荐举他人为官不当而遭弹劾。欧阳修上奏表明态度,认为不能因为自己的缘故而使其侥幸免罪。薛良孺终被免去官职,他对欧阳修恨得咬牙切齿,便开始在外面散布谣言,说欧阳修与自己的儿媳有乱伦之事。
集贤校理刘瑾与欧阳修有仇,乘机对此谣言再加油添醋,传得满城风雨。御史中丞彭思永和御史蒋之奇听到后,认为正好可以乘机打击欧阳修,便上殿奏劾,要求将欧阳修处死刑,暴尸菜市口。
宋神宗刚听到此事也十分愤怒,准备把欧阳修问斩,静下来一想,便私下秘密问天章阁待制孙思恭怎么看这件事。孙思恭极力为欧阳修辩白,神宗终于有点动摇。这时,欧阳修知道了此事,立即上奏章抗辩,大意就是,蒋之奇他们诬告的罪名,乃是连禽兽都不做的丑行,天地也不能相容的罪恶,他如果犯有此事,就是犯下了天下最丑恶的罪行;如果没有,就是身负天下最大的冤屈。犯如此罪恶而不杀,负如此冤屈而不昭雪,就会牵累圣政。要求选公正大臣审办此案,为其辨明公理。从追问此事自何处听得,此事又是如何败露、外传的诸处着手,追根穷底,一定要把事情真相搞清楚。
神宗皇帝见此,便把两位御史和欧阳修的奏章一起交付中书审理,并特令二御史交代这件传闻从哪里得来,有哪些证据,一一上报朝廷。这样一来,两位御史顿时无言以对,只是重申朝廷允许言官风闻弹劾。经中书认真仔细的审理,御史们终于认罪,受到降黜的处分。
欧阳修虽有惊无险,但也已被搞得相当疲惫与难堪。通过与欧阳修相关联的两件案子,可以明显的看出宋代党争之残酷与无耻及有关制度的荒唐与弊害。也能看出欧阳修在当时所处政治环境的糟糕,也就不难理解他写出的《醉翁亭记》了。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