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无关风月整句是什么-此情无关风和月,是什么意思
相传,薛仁贵早年生计窘迫,空有一身本领。同乡好友王茂生,不忍见他一家受冻挨饿,常去救济他,而使自家陷入窘境。
后来,唐太宗李世民要亲征辽东,在王茂生的建议下薛仁贵参了军。几番征战,薛仁贵立下军功,被封为“平辽王”。
一时,王府门庭若市,人潮熙攘。不过,面对文武大臣的豪礼,薛仁贵一概谢绝,只收下了好友王茂生送来的两坛“美酒”。
打开一看,却是两坛清水。众人惊惶,薛仁贵却豪饮三大碗,面向众人说,自己多年前靠好友相助才有今日,他深知友人家中贫寒,送清水也是一番美意,这叫“君子之交淡如水。”
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就是人与人与交往不为名利,只为理解、宽容和一片真心。
这些天在读言诗语的《白居易传》,了解了这个被称为五百年才出一人的人间智者曲折却伟大的一生。
他一生肝胆,为民,却屡遭贬黜,但济世之心却从未改变。他一腔孤勇,率直而为,把酒言欢,寄情山水,进可居高位,退可享天乐。
他的才情在唐代诗人中独树一帜,为后世留下了三千多首诗作。
他身边,永远都有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世居高位时,他们无所畏惧,互相扶持,为民;被贬谪时,他们互相资助,互相鼓励,不图名利,不计得失,互相理解,互相宽慰。
他们用实际诠释了什么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01 顾况,白居易年少时的伯乐
贞元五年(789年),顾况被贬到饶州,途经苏州。他是著名的诗人、画家、鉴赏家,在名流中声名显赫。
彼时,白居易正在越中避难。十八岁的白居易,一介布衣,多年营营苦读,诗才愈显,可却籍籍无名。
在这里能遇到顾况,白居易的心一阵激荡,他想去拜谒顾况,却始终提不起勇气。进,需要的是一腔孤勇;退,也要承受平庸的笃定。
抉择是痛苦的,可不抉择更痛苦。抉择了,可以给心一个交代,也不枉多年苦读。可不抉择,他满腹才学,一腔抱负,又何以为百姓立命,为天地立心呢?
最终,他下定决心去拜谒顾况。白居易把十六岁时的得意之作《赋得古草原送别》捧至顾况面前,然后默默立侍在顾况一侧,一句话也不敢说,等待顾况的指导。
顾况看后大为赞叹:“有才如此,居亦何难!”
顾况从他的诗中想到自己的遭遇,被排挤出朝廷,不得重用,恰如被烈火灼烧的小草,这就是一首写给自己的诗!
自此,少年白居易因顾况的认可而得到名流认可,一时声名大振,街头巷尾流传着他拜谒顾况的故事,他的诗纷纷被争相抄写。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每个人都是有潜力的千里马,但需要有发现他们的伯乐。
顾况,就是白居易的伯乐。他因为白居易的才华而赏识他、肯定他。当时的顾况自己,还是在被贬谪的途中,却愿意出手帮助一个籍籍无名白居易。
白居易一生中,遇到过几个顾况这样的朋友,君子之交,就是懂得欣赏你。
02 元稹,相互扶持,见证了彼此的荣辱与沉浮
元稹是陪伴白居易半生的亲人,此情,无关风月,却比风月动人。白居易自已说过:“然自古今来,几人号胶漆。”可见二人的情感甚笃。
贞元十八年秋(802年),历时半年之久,三十二岁的白居易通过“书判拔萃科”考,与元稹同一天被录取,均授于秘书省校书郎一职。他们的缘分从这里开始,此后多年,他们互相扶持,见证了彼此的荣辱与沉浮。
白居易与元稹见过一面就觉曾似相识,他把元稹比作竹,孤且直。为此白居易喜爱养竹,他说养竹也是在养心,整日为其修剪枝叶,自得其乐。
元和八年(806年),白居易与元稹的任期已满,两人离开兰台秘书省,商定参加制举策考后,二人住进了上都华阳观。
他们闭门不出,潜心研习,废寝忘食地合力写文,以应对接下来的考试,他们最终合力完成《策林》七十五篇。
这一年,三十岁的白居易在千人角逐的文场上,最终排名第四,判官称其为“策对语直”。而元稹,表现非常,位居榜首,官任左拾遗,而白居易因言论过激,授京兆府周至县尉,也就是副县长。
此后仕途坎坷,二人刚直不阿的性格,看不惯官场的腐败与灰暗,上书进谏。
自古忠言逆耳,劝谏帝王本就是一条不归路。前方是险滩,也可能是悬崖峭壁,一不小心便会跌得粉身碎骨。“唯思粉身,以答殊荣”,二人早已做好飞蛾扑火的准备。
他们与其他人积极作《新乐府》五十首,诗人从唐高祖写到当代宪宗,涉及宗教、军事、政治、经济、文艺等各方面,陈其弊病,饱含对天苍生、江山社稷的忧心与关怀。
此后,他们几经贬谪,在最穷困潦倒时,都是对方施与援助,互相帮助,度过难关。他们结伴游玩,白居易最喜元稹在侧,与君同行,赏花饮酒,是非名利皆放一旁,酬和间,情谊又深一分。
茫茫人海,能遇见与自己秉性相投的人是幸运,能遇见彼此心有灵犀、肝胆相照的知己更是恩赐。
知已之间,不需要阿谀奉承,刻意逢迎。静时,默然坐下不冷场。动时,所聊皆投机,无所顾及。可同享荣光,亦可共享祸患。
03 崔能,出于敬仰,真诚相待
唐代中期,藩镇割据愈演愈烈,唐宪宗登基后,藩镇更是势力雄厚。白居易属于永贞革新派,与身为旧士族的宰相武元衡政见不和,被迫贬为江州司马。
被贬路上受尽人情冷暖的白居易与孤寂为伍。船至江州浔阳成时突然见岸上人头攒动,才知是江州刺史崔能率官府众人前来迎接,白居易一时百感交集。
崔能是诗人崔融的曾孙,好风雅。因为白居易的《长恨歌》对他仰慕有加,当知道仰慕之人贬至本地,心下欢喜,隆重迎接。
崔能能白居易一片赤诚,白居易身为司马,本应协助刺史处理江州事务。但出于敬仰,崔能却尽可能优待他,为白居易置僻静院落让他居住,给他空间、自由及更多时间,以便白居易吟诗作赋,游山玩水。
这一切白居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个未曾谋面之人,更谈不上交情,只因为敬仰他的文才,便受他如此礼遇,内心深感惊惶。于是专门为崔能作诗一首《初到江州寄翰林张李社三学士》以诉心声。
早攀霄汉上天衢,晚落风波委世途。
雨露施恩无厚薄,蓬蒿随分有荣枯。
伤禽侧翅惊弓箭,老妇低颜事舅姑。
碧落三仙曾识面,年深记得姓名无。
此时,正值隆冬,浔阳城的雪下的狂烈,白居易心底的雪渐渐融化。他感受得到,崔能是真的喜欢他的诗作,欣赏他的才华及品行,对他绝无隐瞒和欺骗。
作为文人,更应该知晓,神交并不影响情谊的深浅,恰恰最应该得到尊重与敬佩。一直以来,崔能活在神交的自我世界里,一厢情愿,寂寥无声。
此后,白居易与崔能秉烛夜话,酣饮谈笑,谈自己写过的诗,说自己的宦海沉浮,闲聊京场面的繁华,以及这一路的酸甜苦辣,谱写了一段纯真的友谊。
04 结束语
“君子之交淡如水!”出自于《庄子·山木》。
“君子之交淡如水”,并不是指君子之间的感情,平淡的像水一样,而是他们之间有着纯洁的友谊,不会含有什么功利之心。
漫漫人生路,有人懂是一种幸福。
穷途末路上,遇到能相伴走一程,听你倾诉、予你真心与安稳,是上天的恩赐与厚爱。
被贬的白居易,是幸运的,当然,他也值得这份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