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黄金甲出自哪首诗_遍地黄金意思
书华
小的时候看史书,大多是看不大懂的,只好看连环画、小人书,其实看这些仍有许多不懂,纯属看热闹。但对各个朝代的农民起义,表面上是能看懂的,有时还看的津津有味。比如秦朝的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的揭竿而起(以竹子做旗)。西汉未年的绿林、赤眉起义。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唐朝的黄巢起义。北宋末年的宋江、方腊起义。元未的红巾大起义。明朝未年的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清朝晚期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等。
今天不从政治的角度评价这些起义,也不谈这些起义的所谓正义性,也不涉及这些起义的所谓破坏性。只谈其中的一个农民起义的领袖一一唐末黄巢的其人其事,尤其是那个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豪言壮语。
我们说黄巢,只称其起事为民变。黄巢民变是唐末的几次民变中,历时最久,地域波及最广,影响最深远,人员最多的一次民变,后来占领长安称帝,建立了大齐政权,时间长达十年之久。导致大唐国力大衰,加速了衰落不堪的唐朝的灭亡。那么,关于黄巢,其到底是个什么人呢?
一、读书人、神童:黄巢首先是神童,五岁能赋诗,且家境富裕。黄巢是山东菏泽人,家乡以牡丹和菊花闻名。黄巢出身于当时富甲一方的盐商家庭,胸有文墨,善于骑射,能文能武,五岁时候便可与大人对诗。
据南宋张端义《贵耳集》中记载:黄巢五岁侍翁,父为菊花连句,翁思索未至,巢随口曰:堪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赫黄衣。巢父怪(责怪),欲击巢(父亲要打儿子)。乃翁(爷爷)曰:孙能诗,但未知轻重,可令再赋一篇。巢应曰: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其爷爷和父亲闻后极为欣慰,在心中暗以神童赞之。
五岁便能赋诗的小儿黄巢,开口便是“天赐赫黄衣”、“为青帝”,由此可见,黄巢从小就志向不一般,不仅天资聪颖,还在头上长有反骨。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此时的黄巢只有五岁,随口吟的诗已超过了常人,显示其绝非一般人。
后来的另一首诗更为著名,是黄巢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榜后表达对考场黑暗的愤怒与不满时所作的《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诗更是浩气跌宕,也可谓杀气腾腾。最后一句让世人尽皆知的“满城尽带黄金甲”是黄巢的名言名句,也是他一生的志向和反抗精神的写照。现在好像还被拍成电影搬上了银幕。山东鲁南临沂市更逗,一家餐馆老板不知黄金甲是什么意思,觉得黄金珍贵,甲鱼又是上品、补品,便开了个叫黄金甲的甲鱼馆。由于名字取的特殊,本人去吃过好几次,其中红烧的甲鱼味道还可以,甲鱼做的糁汤让你喝的直冒汗,俩字:舒坦。
二、天才的军事家:黄巢是个文化人,从小便受良好的教育,博览群书,同时还是个军事天才。在和王仙芝起事后,地位不断上升,很快成为副统领。在王仙芝因动摇想让朝庭招安时被部将杀死,黄巢被公推为首领,从此节节胜利,直到攻下长安。在随后进行的长安保卫战中,在长安完美的演义了“关门捉贼”的活话剧。黄巢在历次战斗中的足智多谋足可证明黄巢是个天才的军事家。
唐朝末年,黄巢率变民起事,在攻克长安后,称帝,并且大赦天下。完成了其在少儿诗中言志的"青帝"梦想。但当时的唐军仍非常强大,还有地方割据的军阀、野心家对长安虎视眈眈。面对唐军的汹汹反攻,黄巢不得不放弃长安,三天后,其又率军重新收复长安。收复长安时用的计策为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中的“关门捉贼”这一计策,非常成功。
经过大致如下:公元880年,在黄巢的攻势下,唐僖宗弃长安,沿着祖宗唐玄宗李隆基当年安史之乱时逃跑的线路,仓皇逃到了四川的成都,然后纠集力量反攻,并令李克用(军阀、节度使、割据势力)出兵,两路夹击在长安称帝的黄巢。
战至第二年,唐军部署完成,大举进军长安。在凤翔一战,黄巢的大将尚让中了唐军的埋伏,被唐军击败,长安的门户被打开。这时,唐军声势浩大,乘胜进兵,直逼长安,黄巢的长安岌岌可危。
黄巢见形势危急,召众将商议对策,众将认为敌众我寡,不宜硬拚。黄巢心生一计,令部队全部退出长安,往东开拔至潼关一带隐蔽待机,以逸待劳。
唐朝大军气势汹汹的杀进长安城内后,才发现黄巢的部队已全部撤走,唐军毫不费力地占领了长安。由于重新占领了首都,唐军众将欣喜若狂,纵容士兵大肆百姓财物。众将领和士兵以为黄巢军不堪一击,便纪律松弛,放松戒备,成天骚扰百姓,长安城内一片混乱。唐军上下在这种表面胜利的虚幻中,成天饮酒作乐,欢庆胜利。
黄巢派人打听到城中情况后,高兴地说:敌人已入瓮矣。于三天后的半夜时分,急令部队迅速回师长安。唐军当时个个呼呼大睡,毫无防备。突然,黄巢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进长安城内,杀得唐军尸横遍地,黄巢大军不费吹灰之力便收复了长安。黄巢在此战中正是运用了“关门捉贼”之计,成功的重新占据了长安。
虽然后来黄巢在唐军和地方军阀割据势力的联合打击下失败,兵败身死。但经过十年的战争使大唐国力大衰,直接导后来大唐覆灭。黄巢虽没有笑到最后,但其"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英雄史诗一直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