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鼓琴翻译简短30字,伯牙鼓琴翻译简短30字左右
上次研读这篇课文漏了一个知识点,即鼓琴。
全文83个字,有7处出现鼓琴(含标题),通过鼓琴把整个故事串起来,可见鼓琴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值得重视。上次研讨只是简单把鼓琴翻译为弹琴就滑过去了,这不好。
通过查阅资料可知,
1.从使用时间来看,“鼓琴”这个词出现最早。
战国中期之前,一般都用“鼓琴”一词,这个词常见于《诗经》、《周礼》、《吕氏春秋》等历史文献之中。据有人研究,战国后期开始出现“弹琴”,主要是因为士阶层的出现,不过在一部贵族群体中仍采用“鼓琴”的演奏方式。此外,《伯牙鼓琴》在《吕氏春秋》及《列子-汤问》都有选,可见教材使用“鼓琴”是准确的。
2.从演奏方式及表达效果来看,“鼓琴”更符合人物性格及情节发展。
据网上一位琴师讲解,鼓琴、弹琴、抚琴是有区别的。
近岳下指谓之“鼓”,鼓琴的声音比较刚健,表达的是激情、激烈、激越的情感特征。
一徽与岳山之间下指谓之“弹”,弹琴的声音比较中和。一徽上下用指谓之“抚”,抚琴的声音比较柔美。(备注:岳下、一徽,这些我不懂)
从课文内容来看,伯牙见钟子期死了,就“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者,可见他属于情感激烈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可见用“鼓琴”比较适合这位琴师,而不是弹琴、抚琴。另外,伯牙琴师也追求高洁,如志在泰山、志在流水,这不是一般俗人可比拟的。可见志在高洁、孤傲的伯牙,如刘勰一样傲岸泉石,是不苟且的。如此来看,鼓琴与伯牙的人物性格还有某种暗合的关系。也可以反映伯牙难遇知音,知音难觅的课文主旨。
综上可见,“鼓琴”用词精妙,不可以简单翻译为弹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