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 全文翻译,湖心亭看雪全文翻译免费
2.张岱《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1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2矣,余拏○3一小舟,拥毳○4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5,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6,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7。问其姓氏,是金陵○8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据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陶庵梦忆》)【注释】○1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 ○2更定:晚上八点钟左右,报更初更开始叫作更定。古时分一夜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3拏:拿。 ○4毳(cuì)衣,细毛兽皮制成的衣服。 ○5沆砀:天地间白茫茫,波光闪动的样子。 ○6芥:小草,这里形容象小草一样微小。 ○7大白:大酒杯。 ○8金陵:今江苏南京市。【教学提示】
一、作者简介与本篇题解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父、父亲皆为高官,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按他在《自为墓志铭》中所说,他涉及的范围从经、史、哲学、文学到收藏、鉴赏等,颇为广泛。一生落拓不羁,性好山水。明亡后,隐居剡溪山中。他的散文题材广阔,包括茶楼酒肆、歌馆妓院、地方风俗、文物古迹等等。《湖心亭看雪》小巧精致,自然流畅,简约明快,不事雕琢,为晚明小品中的上乘之作。描写了作者在西湖万籁寂静之时,于西湖湖心亭看雪的过程。全文不足二百字,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以独特的意境,呈现了一个性情中人的率性行为。寓情于景,清新洒脱中蕴涵着幽深冷峭之境,诗情盎然。二、性情人生的体现 性情中人率性而为,纵情任性,常常有出人意料之举。张岱看雪,可与东晋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遥相呼应。只要是心之所向,意愿所至,即使乖离常理,亦不乏审美兴味。晚明,出于对理学桎梏的反驳,重新肯定了个人的自由精神与真挚情感,主情文学也在一定程度下胜过了主理文学。文人们打开理学的约束,在自我意识的觉醒中,提升审美的人生境界,享受人生与自然的率真与悠然。重塑价值判断,摆脱功利,超离现实,于自然人生中体味生命与美的境界。张岱独往湖心亭看雪,正体现了这样的思想意识。雪景无声,然而在作者的眼中,都有着独特的情致与兴味。不仅如此,亭中已有两位“金陵客”在饮酒赏雪了,“炉正沸”,人共饮,“焉得更有此人!” 简短的语言使雪中偶遇的欣然跃然纸上。
三、景物的描写与拱托
开头一句点明时间地点,后一句描绘了雪满西湖,冰封大地,人鸟寂静的寒冬景象。接着写夜静更初,孤舟赏雪,以移动的视角,自天至湖,由湖由舟,由舟至人。寒气逼人,不由联想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情境。虽然孤寂冰冷相似,但是本文中仍有人的活动,并不那么寂寥。作者善于用极扼要的文字把把景物传神地描绘出来,尤其是“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几个数量词的使用,文字简约到了极致,却把大背景的空阔无垠,小环境的清冷孤寂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借舟子之口,点出了作者的“痴”,尤其妙在“更有痴似相公者”一句,加强了作者的“痴”,“喃喃”则写出了舟子大困惑不解、自言自语的神态,更加反衬了作者清高脱俗的“痴”。作者不着一语,却将一个率性雅致的文人形象勾勒毕现。四、注意注释中黑体字词语 【思考与练习】1、本文表现作者怎样的人生观念与文学观念?2、概述本文景物描写和烘托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