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一夜听春雨表达了什么-小楼一夜听春雨作者是谁
四月的雨,温柔而多情。
点点滴滴的雨丝,落在红墙黛瓦,朦胧了天青色记忆;落在青石小巷,淋湿了千年的等待;落在文人墨客的笔尖,涟漪了清浅时光。
一直很喜欢陆游的一句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夜里,淅淅沥沥的雨敲打着窗棂;清晨,小巷里传来叫卖杏花的声音。
《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众所周知,宋朝是“词”的天下,涌现了很多词作大咖,婉约派有柳永、李清照等人,豪放派有苏轼、辛弃疾等,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词作。
然而也有一些文人不走寻常路,他们在“词”盛行的年代,反其道而行,走上了诗歌创作的道路。
例如黄庭坚、杨万里、陆游等等,也许他们的成就无法和唐朝大诗人相比,但在宋朝文坛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尤其是陆游,他留下了9000多首诗歌,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
除却乾隆的40000多首,他是历朝历代留诗最多的诗人,连唐朝有“诗王”之称的白居易也被他远远地甩在后面。
而且他不像乾隆虽然留诗几万首,却没有一首拿得出手,在他9000多首诗中,不乏千古名作,这首《临安春雨初霁》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是他晚年所作,当时他被授予严州知州一职,在就任之前他赶赴都城临安,等待皇帝的召见。
对于大半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诗人来说,再次步入仕途,他早已没有当年的激情了。
当然这并不说他完全丧失斗志,而是在经历过几十年的起起伏伏后,他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的软弱是日益见得明白了。
所以在等待皇帝召见的日子里,他的内心是有些无奈,彷徨,惆怅的。
诗歌首联以一个比喻,一个问句,便将诗人心底的无奈一毫不瞒,一毫不修饰地表现出来了。
近年来,一直觉得官场中人情世态淡薄得就像一层纱一样,是谁让他重新回到这繁华的京师呢?
诗人好似在自扪自问,又好像在面对面地向读者独自倾吐自己心中的无奈和惆怅。
再来看颔联,“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小楼”、“深巷”这是很有特色的江南建筑,而“春雨”、“杏花”又是春天的画卷上不可或缺的一抹色彩,这短短14字,一幅明丽又浪漫的江南春光图便跃然纸上。
后人评价这两句,“绘尽江南春的神魄”,我深以为然。
然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诗人当时是听了一整夜的春雨,若非心绪不宁,又怎会彻夜难眠呢?
接着的颈联,“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铺一张小纸,慢悠悠地作草书;晴天的时候,坐在窗下,优哉游哉地沏茶品茗。
“闲作草”用的是东汉书法家张芝的典故,他曾言“匆匆不暇草书”。
无论是作草书,还是分茶,都需要一定的闲暇时光。
然而对于仍有壮志的诗人而言,这种“闲”并不是他想要的,所以这闲适恬静的背后,藏着诗人难以言说的无奈和痛苦。
最后尾联,“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里的“素衣”一词源于西晋文人陆机的“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诗人表面说不要“叹风尘”,但他心底却渴望远离京城,故而才会想着在清明节之前,赶回山阴老家。
整首诗来看,通过描写明丽的春光,悠闲的时光,来反衬诗人内心的愁苦。
很多人都说,读诗,要透过诗歌的表面,感受诗人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但就这首诗而言,其实我更愿意欣赏它的表面。
江南小巷,杏花烟雨,唯美了整个春天;矮纸作草,晴窗分茶,温柔了似水年华。
时光相倾,岁月淡扫,窗外春色浩荡,枝上繁花喧闹。
细雨落于花前,闲情挂于檐下,枕一袭花香,听一帘烟雨,洗涤岁月的尘埃,忘却流年的忧伤。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在陆游的这首诗中,沐一场人间春色,听一曲雨落情长。
-END-
作者:解忧诗词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