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干行四首其二的作者和朝代_长干行四首其二古诗拼音版
唐诗中,不乏语言通俗之作,即使是千年以后的我们来读,也毫无理解上的障碍,相信有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理解唐诗比理解现代诗还要容易。
当然,评判一首诗好不好,并不是看它好不好理解,一首诗能成为经典,必然有其独特的美感,不然我们随口说出的话都是诗了。
今天小楼就来精读崔颢的《长干行》,这一组诗就是意境浅显语言通俗之作,读起来很容易理解,但我们要探究的是此诗有什么独特的美感,为什么意境如此浅显语言如此通俗的诗,能成为唐诗中的千古名篇。
长干行
其一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其二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崔颢雕像
一、崔颢其人在精读《长干行》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作者崔颢。
崔颢(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曾入河东节度使手下为幕僚,后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
崔颢比李白小两三岁,跟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是同时代的诗人。不得不说,那个时代,出门就能碰到几个著名诗人。
崔颢流传至今的诗有四十余首,最有名的诗就是《黄鹤楼》,这首诗因传李白为之搁笔,又宋人严羽将其评为唐人七律第一,在各种吹捧中,《黄鹤楼》成了最有名气的唐诗。除了《黄鹤楼》,崔颢传诵最广的诗就是这两首《长干行》。
二、长干行《长干行》 乐府古题,原是江南一带的民歌。北齐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就收有一首,题作《长干曲》:“逆浪故相邀,菱舟不怕摇。妾家杨子住,便弄广陵潮。”
“长干”是南京城南的的一条里巷名,是人口稠密的市井之地。
长干里靠着秦淮河,北通长江,居民依水而居,故多以舟楫贩运为业,长干居民往来水上,衍生出许多动人的歌谣。
唐代有好些诗人写过《长干行》,最经典的是李白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这两个成语便是从李白的《长干行》中来——其次,便是崔颢的《长干行》。
崔颢的《长干行》原有四首,后两首如下:
长干行
其三
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
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
其四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
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这后两首是对上述古辞《长干曲》的模拟,内容与前两首描写民间男女恋情不同,写得也并不精彩,所以《唐诗三百首》中只选了前两首。
三、《长干行》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篇?一首经典的诗篇,能千古传诵,通常有两个因素,一是诗篇本身的语言之美,这包括技法、风格、意境等;二是诗篇的主题触动了人类共通的情感。
1、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崔颢的这两首《长干行》,是纯以民歌的形式写成的,正因如此,所以读起来才会觉得意境浅显语言通俗,如果刻意使用文雅的字词,反而失去了民歌本色。
最妙的是,这两首诗中,无一字对男女主人公的描写,却使读者如见闻其声,如见其人,达到了诗歌中“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
诗的第一首写女孩的问询,脱口便问“君家何处住”?如果你在路上突然有一个女孩跑过来问你,你家住在哪里?如果她不是一个骗子,那么你一定会觉得这个女孩率真可爱至极。
女孩还没等男孩答,便自报家门,“妾住在横塘”,当你想知道一个人的信息,同时也想让她知道你的信息,那么无疑,你喜欢上她了。简简单单两句话,女孩的满腔情思已经暴露无遗。
女孩大概也感觉到了自己过于急切,有些唐突,于是编了个亦真亦假的借口,“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这“或恐是同乡”里,潜藏着女孩对未来的一丝希冀。
第二首写男孩的对答,面对女孩有些唐突的问询,男孩回答老实而诚恳,他说他“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九江”泛指长江下游的众多支流,这里是指秦淮河,横塘和秦淮河从稍大的地域概念来说都属长干,所以男孩说“同是长干人”,对女孩的同乡之作了肯定回答。
诗到这里,男孩还只是正面回答女孩的问题,如果男孩接下来说“今日得相识”,那么他只是礼节性地回答了女孩的问题,但男孩却说“生小不相识”,这五个字里,饱含着相见恨晚的意味,透露出他对女孩也有着同样的情意,但却表达得蕴藉无邪。
读完两首诗,我们能感受到一个率真跳脱但又含有一丝羞怯的女孩,能感受到一个老实憨直但又饱含深情的男孩,能感受到一段自然质朴的感情。但这一切都以两人的对话写出,无一字客观描写,字字是人口中语,真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2、人人都渴望自然纯朴的感情
清人管世铭《唐雪山房唐诗序例》中说:“读崔颢《长干曲》,宛如舣[yǐ]舟江上听儿女子问答,此之谓天籁。”
为什么一对普通男女的对话,会让人听得像是天籁呢?
诗中的男孩女孩,在舟来舟往的江上相遇,一见倾心,女孩率真大胆地停船相询,男孩真诚含情地回答,一种自然纯朴的情感在他们并不热烈但却真诚的言语间流转。
那是因为,他们的对话中流露出的那种自然纯朴的感情,是人人都渴望的感情。
现实中的感情,总是背上了各种各样的负累,现实中的人,总是披上了各种各样的伪装。当我们在伪装发现两个人的心越来越疏离的时候,是否还能想起曾经心相印的感觉。
而那种两颗心共振的感觉,才能让我们感觉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鲜活地活着。
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难感受到两颗心共振的感觉的时候,崔颢却将这种感觉写在了这四十字的《长干行》中,当我重读此诗时,或许能提醒一下,我们的爱情应该是什么样的。
总之,这两首《长干行》,语言技巧上的高妙,让我们读起来有一种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感觉,诗中纯朴自然的感情,击中了我们被世俗红尘沾染的内心,所以能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文 | 谢小楼
精读《唐诗三百首》090:崔颢《长干行(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