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重阳节的古诗_九月九重阳节古诗有什么
秋风渐凉菊渐盛,重阳又至寄浓情。农历九月初九日,又是一年重阳时。
重阳佳节,我们登高望远,将思念远扬;遍插茱萸,为长辈祈福;手捧秋菊,让牵挂染香。
历代诗人墨客因时生情,以诗词咏之,把万千思绪,放在诗句中。因而给我们留下了不少重阳节的唯美诗词。
让我们一起欣赏重阳节古诗词,邂逅诗人笔下最美的重阳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茱萸: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诗意:
诗词大意
我独自在异地他乡作客,每逢佳节时,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今日重阳,我想在遥远的故乡,兄弟们一定会登高望远,他们头上都插着茱萸,也在想着身边唯独缺少了我一个人。
赏析:
这首诗诗是王维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表达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当时王维17岁,初次离开了家乡,独自在京城长安游谒,恰逢重阳节,在热闹繁华的京城里,让少年王维非常想念家乡的亲人,诗中表达了他思乡怀亲之情。
本诗一开头写异乡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
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乡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诗意:
九月九日登上玄武山远望山河,回归故乡的心思,回归故土的热望,浓得如眼前聚集的风尘。
身在他乡,我们一起喝下这菊花酒,我们离家万里,望着大雁飞过的天空,心中有着一样的悲伤。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写诗人在旅途中过重阳,登高远望所见所感,抒发浓浓的思归的情怀。
首句点明题旨,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远望。第二句由动态转写心情,写出诗人心中浓重的思乡之情。
后两句写诗人远在他乡的高山上,和朋友一起喝着节日的菊花酒,而这里离家万里,只能伤心地望着红雁南飞,饮酒消愁、寄乡情。
这首诗立意清新,情感真切,构思细密,结构完整。
《蜀中九日 》
唐 ·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诗意:
在重阳节这天登高回望故乡。身处他乡,设席送朋友离开,举杯之际,分外愁。
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我想北归不得。鸿雁为何还要从北方来。
赏析:
这首诗首句用“望乡台”一词突出了诗人思乡心切;
次句以客地送客表现了身在异乡的孤独;
第三句直抒胸中之苦,独在南方思念亲人,然而却不能北归;
第四句借景抒情,以鸿雁不知南中之苦来反衬北人久居南方思念故乡的苦闷。
这首诗二十八字将乡愁抒发得淋漓尽致,诗人将其怀乡之情融入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之中,开启了唐人绝句寓情于景的先河。
九日龙山饮
唐·李白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诗意:
九日在龙山宴饮,黄色的菊花盛开似在嘲弄我这个逐臣。
醉眼看看秋风把我的帽子吹落,月下醉舞,明月留人。
赏析:
李白一生浪漫洒脱、不拘名节,但实际上又对功名事业念念不忘,呈现出比较矛盾的心态。
这首诗首句点明时间地点。
次句着重写宴饮时菊花的神态,以“逐臣”自比。
第三句用名士孟嘉九日登高落帽的典故,表达了对名士的向往,也透露了自己政治上的不得志。
末句巧妙地将月亮拟人化,以“月留人”收尾,显得生动别致,表面上是说月亮挽留诗人,实际上是诗人留恋这脱俗忘尘的自然之境,不愿割舍而去。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诗意:
九月九日,我勉强去登高,可惜没有人给我送酒来。
可怜远方故乡那些可爱的菊花,现在只能寂寞地在战场旁边开放了。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以重阳登高为题,表达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切。
此诗由欲登高而引出无人送酒的联想,再而遥想故园之菊,复由故园之菊而慨叹故园成为战场。
诗中的联想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节日思乡,而是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百姓的同情,对早日结束战乱的渴望。
全诗语言朴实,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诗意:
一院子的菊花金黄金黄的,中间有一丛白似霜的花儿是这么孤独。
就像今天的酒席,我这个满头白发的老翁进了青少年去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前两句,写满园金黄的菊花丛中有一朵雪白的菊花,这是用陪衬的手法,突出白菊皎洁的色彩。
后两句,诗人由花联想到人,以及歌酒席上的情景,把那朵雪白的菊花比作参加歌酒席的老人,和少年一起载歌载舞。
全诗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但仍有少年的情趣,仍然充满青春活力。
这首小诗以花喻人,自然贴切,饶有情趣。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诗意: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与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是诗人被贬至池州,登高临远之际所作。
首联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幅美景,把江南的秋色描写得淋漓尽致。
领联与颈联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表达了诗人想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同时也表达了及时行乐之意。
尾联诗人由眼前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登牛山落泪的故事,并反用其典,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诗意: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漫长的白天令人忧愁,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焚烧着。
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菊花清香溢满双袖。
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菊花更加消瘦。
赏析:
这首词是词人婚后所作,通过描述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出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词人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词的上阕咏节令,写别愁;下阕写黄昏赏菊、借酒浇愁的情景。
结尾三句,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含蓄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历来被广为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