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把酒问青天在线观看_电视连续剧把酒问青天全集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的中秋之夜,此时作者任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从小序可如这是词人醉后抒怀之作,同时表达对兄弟苏辙(子由)的怀念。
月是这首词所咏的对象,但却处处关合人事。起调“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开始便问天上的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借用了屈原《天问》的思维方式和了李白《把酒问月》的诗句,胸间涌动着一股出尘脱俗的洒脱清绝之气。“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几句,笔势回折,跌宕多彩。在“天上”和“人间”之间,作者陷入了沉重的双重矛盾之中。在以往的诗作中,诗人大多把人生的无望寄托于虚无缥缈的幻化境界,然而在这里,苏轼却提出了一个新的认识——入世不易,出世尤难!这里寄寓着作者“出世”与“入世”即“隐”与“仕”、“退”与“进”之间的双重矛盾心理。其中的“我欲”“又恐”“何似”,跌宕起伏又淋漓酣畅,直至以坚定的语气肯定了“人间”的自在和逍遥。由此可见,苏轼当时对政治虽有失望,对生活却充满了热爱。
上片借明月自喻孤高,下片用圆月衬托别情。“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实写月光照人无眠。“照无眠”,有两层意思:一是明月照耀下让人无法入眠;二是愁思之人在月光中不能入睡。“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两句,承“照无眠”而下,笔端淋漓顿挫。表面上是恼恨“月照人”,增添了“月圆人不圆”的怅恨,骨子里是抱着怀念亲人的心事,借月而表达。“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从“别时圆”生发而来,它联结自然与社会,用变幻不拘的宇宙规律,说明人间离多合少是自古以来存在的事实。结尾二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即明月,这是词人向天下所有离别的亲人发出深挚的祝愿,也是对理想人生的殷切祈求。
从艺术成就上看,此词是苏词代表作之一。它构思奇特,独辟蹊径,极富浪漫色彩。在表现上,词的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上片是对古老神话传说、故事笔记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游仙诗的递进发展。下片白描素写,人月双济。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生。在布局上,本词上片凌空而起,直入虚境;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最后虚实相间,恢弘作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