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什么意思视频
易中天在品三国的时候曾经说过,三国时期的许多谋士心里都有一个非常崇高的概念,这个概念可以凌驾于个人生死,甚至是自己所处的势力之上,那就是天下。他们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天下太平,正如电视剧《新三国》的主题曲中所写:
“塞北秋风烈马,江南春雨杏花,千古江山如诗如画,还我一个太平天下。”
在古代,很多能人志士的心目当中,其实都有一个非常宏大的理念,或者也可以看作是他们人生的最高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句话最早出自于儒家经典《礼记》之中,时至今日,早已成为一句人人耳熟能详的名言,成为了传统文化思想界中的代表性格言。但是正所谓饮水思源,虽然我们都知道这句话的内涵和意义,但是又可曾知道这种宏观的理念是如何形成的,到底是怎样的格局和文化思想,才造就出了如此具有意义的人生目标。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段话是《礼记》一书中的一段原文,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阐明了由个人到家国,再到天下的发展顺序。意思也就是说一个人欲修外先修内,只有打好了自身的基础,才能逐步向外界拓展。正所谓羽翼未丰,不可先飞,只有把自身的羽翼修持丰满,才能展翅高飞,一展宏图。
对于这个道理,很多人都非常明白,但是诸位可曾知晓,在这段原文的前面,其实还有一段文字,其顺序正好与修身齐家治国相反,而是从另外一个源头从上至下,由大而小开始论述。古人正是以这种反复颠倒来回推敲的方式,向世人传递了一种格局,以不厌其烦的形式,向人们诉说着人生应该遵循着怎样的轨迹前行。
欲为大事,必先从自身做起,欲成大业,必先注重眼下的根基。这个观点虽然源自于儒家的理论,但却也和道家经典中所记载的那句名言,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道德经》中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尽管这句话不是在完全阐述为人处世的道理,但是却和儒家强调的先后顺序和相互关系非常相似。或者也可以说,两者虽非一家之言,可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算是一脉相承,毕竟孔老夫子当年也曾亲自拜访老子,吸收了对方很多的哲学理念,从而才衍生出了儒家的主流思想。
他们虽然一个在说天地自然,一个在讲修身治国,然而其根本理念却俨然是同出一源,在阐述由微观到宏观的过程。一个人和天地自然相比,是以小见大,那么个人与家国和天下相比,不也是同样的道理吗?
所以说从春秋战国的思想体系来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套理念,其实可以看作是当时主流思想的一种体现。因为那个时代是百家争鸣的时期,各种文化思想纷纷涌现,各家的代表人物也是层出不穷,但无论是墨家法家道家,亦或是儒家,其实都有着同一个目标,那就是定人心,安天下。
只不过是由于他们具体的策略和方式有所区别,所以才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让人觉得这些思想体系各执一词,彼此互不相容。但事实上,这只是一种错觉。正因为当时天下的局势太过纷乱,所以才会有这么多有思想有想法的人站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辅佐君王执政。
但是说到最后,他们图的究竟是什么,是个人扬名立万,还是让他们的学说流传天下?其实都不是,就是为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天下太平的最终理想。不管是依靠什么手段,参与政局也好,言传身教也罢,其宏观目标都是一样的。
而到最后之所以只有儒家思想在世间流传的最广,正是因为他总结了所有思想的共同目标,不仅符合执政者的追求,更符合天下大多数有志之士的个人追求。或者说儒家当时提出的这种思想,就是那个时代中很多人的心声,他们攻读经典,钻研哲学和思想,分析政治局势,一步步充实自身,然后在风云变幻的天下间施展才华……
此时回过头来再看那些人的表现,其实正好符合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中给出的路线。所以说这套理念,其实是对于当时各种思想体系和哲学体系,以及一些人生实践的归纳和总结,是一种集人生之大成的体现。
不过言及此处,新的问题也就来了,古时候的那些有志之士,为何都会不约而同的朝着相同的方向前进,什么力量让他们得以殊途同归?
如果要问古人为何能将天下事为己任,从而走上修身齐家治国之路,那么就要把目光放的更长远一些,甚至需要追溯到华夏文明的源头时期。因为从那个时期开始,天下这一个宏大的概念,就已经深深烙印在了我们中华儿女的血液深处。
自三皇五帝开始,中华民族就已经走上了统一之路,开始由一个又一个分裂的族群,慢慢凝聚成了一个伟大而又坚定的民族。自从炎黄二帝奠定中华民族的基石,一直到夏商西周,再到春秋战国以及后来的封建社会,这片天下虽然也曾经历无数的分分合合,但是大统一的观念,却始终深深扎根在人们的心里。哪怕历经千年风雨,这种信念也始终不曾倒塌,反而愈发坚定。
关于这一点,历史的事实,已经给出了足够充分的证据,那些王朝的兴衰更迭,都是中华民族走向大统一时所留下的足迹。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越在乱世的时候,人们对于天下的统一和安定也就愈发渴望,他们发自内心的向往天下太平之后的安稳局面。
因为这些人始终坚信,各国分裂的战乱时代,终究只是暂时的,真正实现天下一统的大王朝迟早都会来临,这既是他们心中的信念在发挥着作用,也是曾经的历史,留给他们的坚持。因此在春秋战国那样的乱世之中,思想界却打成了一种非常宏观的统一,都在为了迎接最终的太平盛世而不懈努力。
他们努力的方式,当然还是要从自身做起,因此也就不外乎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条路线。与此同时,也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理解,如果把天下比做一个整体或者是生命体,那么春秋战国时期那种四分五裂的局面,俨然就像是一种病态,需要经过调理和根治,才能恢复成常态。
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理念,就像是当时那些有志之士们针对天下的病态,潜心钻研制定出来的一种药方,代表着他们为这个天下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实际可行的操作方式,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两者其实是一个道理。而这种理念,最后也如同人体细胞抗体一样,对于这种病态,有了更为强大的抵抗性。
毕竟《吕氏春秋》一书中也曾提及:“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可见,在传统文化的思想体系当中,古人对天下的概念和责任已经深入,衍生出后来这种理念,早已是必然的结果。
总而言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宏观的理念,既是中华民族思想界的一大结晶,也是古代有志之士,对于国家和天下的责任感的体现,是一种非常难能可贵的民族精神,象征着一个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数千年的文化积累和信仰传承,共同造就了这一宏大的人生目标,并且值得所有人去传承和延续。
中华上下几千年,留下了太多的精粹和结晶,哪怕只是故纸堆中的只言片语,都有可能承载着一种极其伟大的思想或者理念。然而当我们触及到这个层面的时候,其实更应该追寻其背后的成因和各种推动力,因为其中蕴藏着一个民族真正的底蕴和根基。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今天的我们在接触外来文化的同时,更应该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本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站稳自己的脚跟,以海纳百川的形式,收纳和包容外来的一切。